活得久不如活得好——談零安樂問題與護生園隱憂 | 陳民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活得久不如活得好——談零安樂問題與護生園隱憂

台南市議員曾培雅、林美燕召開記者會,說明收容所內犬隻互相傷害的情況。 圖/聯合報系
台南市議員曾培雅、林美燕召開記者會,說明收容所內犬隻互相傷害的情況。 圖/聯合報系

本文將對今年(2016)三個動保事件──「桃園女動保園長輕生」、「嘉義收容所悶死狗案」、「立院公聽會放生團體提案」──進行分析,說明為什麼我們可能要接受某些生命的犧牲或消逝,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救多少算多少,不但無助解決問題,甚至會產生動物福利的負面傷害。

簡單描述一下這三件案件的來龍去脈:

  • 桃園新屋公立收容所園長簡稚澄,於5月5日服動物安樂死藥劑自殺。
  • 嘉義縣民雄收容所運送流浪貓狗至台南(民營)徐園長護生園,因為一車運送71隻,超載擁擠而悶死22條狗命。
  • 4月14日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以民眾陳情、「爭議性大」為由,阻擋了農委會提出的「管理商業性放生行為」條文修訂引發爭議。4月27日立法院公聽會中,由林立委邀請宗教團體與生態保育團體學者的對話下。其中順著中華護生協會常務理事吳秀慧的言論,林立委認為安排 (宗教/民間)護生園區,是兼顧宗教信仰與生態保育的共解。(查〈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經濟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釋放動物管理規範之公聽會報告 p.57〉)

這三個案件的共同特徵都是:

為了不讓當下所見的生命消失,盡量救急救護的結果,就是收容所、護生園的人手、交通、設備不夠應付無限龐大的新興生命,導致收容動物的存活品質低劣。

個人認為以上案件,全都鑿因於「不能讓每個生命被消失」這種觀念,反而造成了動物福利的損失。

(本文背後的價值觀,請參考另一篇文章〈要忍著不救急,從哲學觀點思考動保議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零安樂的問題之一:收容所爆滿

零安樂的確是美意,是動物權觀念進步國家共同努力的目標。作者不是反對零安樂,而是認為零安樂夾帶在動保法修法中倉促過關,加上配套不全而引發更多負面效應。在零安樂的倡導下,很多民眾會認為安樂死是殺害生命,進而批評收容所執行安樂死的工作人員、謾罵捕捉人員,增加基層動保執行者的壓力。收容所「只進難出」的狀況下,又在民意壓力下不敢安樂死,將會讓收容動物爆滿,而硬體設施不足、衛生環境與動物活動空間縮小,更是總體動物福利的損失。

動物福利的觀點是:活下去,不如活得好。

解套方法是什麼?有爆滿的收容所想到給民間單位協助的方法,結果工作人員疏失下,就發生了悶死狗案。當然狗在運輸中被悶死,是屬於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然而也顯示出公立收容所的爆滿困難。事實上民眾的愛心捐助有限,民間收容所又還沒被合法控管,民營收容所同樣困於沒經費、沒人力,一樣又小又擠又髒亂,也是動物福利的隱憂。

另外可行的替代方案是「精準捕捉」、「TNR」,將攻擊性高的流浪狗優先補捉,透過結紮讓流浪動物不再繁殖出新個體。然而不論精準捕捉或是TNR,都還沒成為全台零安樂的具體配套。何況TNR不該全體適用,在郊區的流浪動物依然在傷害野生動物,全面TNR可能造成野生動物的福利損害。TNR雖然有效,但需要有組織、有人力,必須到一定強度才具有作用,否則都是徒勞無功。即使TNR的強度夠了,能夠有效控制數量,但是在棄養沒杜絕狀況下,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政府是否有意識到這長遠的問題,規劃配套了呢?有沒有考量到動物福利問題?甚至包含野生動物問題而有細膩的但書?這樣的主張並不是反對TNR,而是認為TNR要在有組織、有人力的前提下執行才有效。

本文參考〈當TNR和捕捉移除的效果遇上棄養〉一文,整理出相對應的流浪動物捕捉措施以及控制數量關係:

 零棄養、傳統捕捉、依比率零棄養、TNR、依比率
強度
全體1/2(公母各半)
全體1/2(公母各半)
數量事件
全體1/2(公母各半)
緩慢下滑
 
波盪變動至第七年57%左右
 
結論
沒辦法減少族群
沒辦法減少族群
處理數量
83000
25400

 

 零棄養、傳統捕捉、固定數量零棄養、傳統捕捉、固定數量零棄養、傳統捕捉、固定數量

零棄養、傳統捕捉、固定數量

強度原全體1/2(公母各半)原全體1/4(公母各半)原全體1/4(針對母)原全體1/4(針對公)
數量事件
  • 至第三年崩至42%左右(十分顯著)緩慢下滑
  • 3~9年間緩慢減少
  • 第9年間崩數量至13年為止
  • 至第三年崩至67%左右(十分顯著)
  • 波盪變動至第11年85%左右穩定
  • 大約第5年母狗全數消失
  • 族群自然消亡
  • 直線下滑至11年群消失
  • 至第三年崩至67%左右(十分顯著)緩慢下滑
  • 3~5年間緩慢減少
  • 第5年公狗被抓光,10幾年全數消失
  • 第6~7年數量甚至超過原本數量
結論有辦法消滅族群沒辦法減少族群有辦法消滅族群有辦法消滅族群
處理數量

31500

 

6000

7500

 

 零棄養、TNR、依比率零棄養、TNR、依比率零棄養、TNR、固定數量

零棄養、TNR、固定數量

強度原全體1/2(公母各半)原全體1/4(公母各半)原全體1/4(針對母)原全體1/4(針對公)
數量事件
  • 至第3年即可紮光
  • 10多年自然老死,族群消滅
  • 頭6年震盪變化
  • 第6年即可全數結紮完
  • 預計15年內,族群老死消滅
  • 第3年紮光
  • 第5年崩盤
  • 第2年紮光
  • 第3年數量回到原本數量,但開始崩盤
  • 約10多年,族群老死消滅
結論有辦法消滅族群沒辦法減少族群有辦法消滅族群有辦法消滅族群
處理數量

7500

8250

4500

3000

 

▎零安樂的問題其二:讓棄養找到藉口

零安樂的可能配套:精準捕捉、TNR都還要配上一個大前提——近乎於零的棄養。

許多動保人士認為一切都是繁殖場的錯,沒有繁殖就沒有生命誕生來受苦。事實上目前台灣繁殖場繁殖的都是小型寵物犬居多,如果繁殖場的犬隻溢出或惡意棄養,這些繁殖用動物不但剛流浪就適應不了環境,還爭不贏原有流浪動物,死亡率非常高。這是動物福利可以關注的問題,但並非流浪動物泛濫的主因。

流浪動物不斷增加的真正的主因是,民眾的個別棄養,與未結紮流浪動物的持續繁殖。過去《再見吧可魯》造成大型犬飼養熱,後來熱潮退了後,民眾棄養與繁殖場棄養的大型犬成為流浪狗,持續在野外繁殖為中大型米克斯(混種狗),才是流浪狗群主因,這當然可以透過精準捕捉、TNR來解決。因此真正難解的問題在於零安樂後引發棄養的效應。

或許大部分的動保人士具有高層次的道德關懷,然而這僅佔了民眾的一部分而已。近期的民眾棄養可能有「既然都零安樂了,我棄養的動物不會被安樂死,還會有人幫忙餵養」這種心態,良心譴責比較少。「如果家裡的寵物生病,造成經濟負擔,直接棄養後會有收容所照料而不受安樂死,又還可以節省寵物醫藥費」,這種不負責任做法也會逐漸加溫。零安樂的倉促入法,反而讓棄養人有了道德上的藉口。收容所中這類案例越來越多,工作人員不得不將這些得病、難以醫治的貓狗安樂死,還容易被不知情的民眾施與道德譴責。苗栗縣政府甚至擬以3200元的價碼合法棄養,又不增加飼養強制晶片植入的源頭控管、飼主管理,棄養問題再度雪上加霜,有危機意識,而趕緊進行配套的地方政府少之又少。

我們可以同意在人道關懷之下,倡導零安樂。但把零安樂強制化後,配套不足,又100%保障動物生命權的結果,就是動物收容品質低落、動物福利變低,又誘發了棄養效應。並非說零安樂不好,而是現階段的台灣配套施正、與現階段的台灣公民素養,還不該那麼快全面實施。或許加速配套措施可以亡羊補牢,但又急又趕,想在106年2月前完備的狀態時在太過急迫,這樣子的精準捕捉、TNR配套會完備、有組織性、有專家指導嗎?令人不看好前景!若是再次修回草案,撤掉零安樂政策,讓動保議題慢慢進步、擁有妥善配套後再推動零安樂,也是可行方案。

推動零安樂死入法的王育敏立委,您看到了嗎?

圖/聯合報系
圖/聯合報系

▎護生園可能的隱憂:無限量之動物即將入住

光是貓狗這類流浪動物的保護收容,都有那麼多問題存在,農委會預計要投入19億改善收容所硬體設施僅是治標不治本,何況人民稅收花那麼大部分用在動保議題處理,是否民眾都願意買單呢?

有流浪動物動保議題的借鑑,我們再來看看4月27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由民進黨籍林岱樺立委主持的野保法修訂放生法案公聽會。在這場公聽會裡,學者們與宗教人士經過溝通後,一致認同尊重生命的大方向。而林立委在公聽會總結認為:如果採取護生園方案,不但可以兼顧宗教活動,也可避免生態破壞。護生園是將放生動物放到一個隔離場域中安養天年,近似於動保界TNS (誘捕-結紮-異地放回)概念,若是符合法律規範,動物不溢出、動物在政府輔導下有良好的生存環境,理因替這些人的善行隨喜讚嘆。

目前有部分護生園因為宗教因素僅讓收容動物吃素食,尤其對收容的貓狗來說是健康隱憂,期望政府介入輔導助於收容動物的福利增加。而民營護生園一樣有人力不足、財政不足、場地不足的狀況,通常民間宗教背景的護生園透過民眾募款方式來維持運作。然而立委認為護生園可以向申請政府補助、拿政府經費,恐將排擠國家財政預算的狀況、用人民財政公然扶助特定宗教的狀況。

最根本的是:宗教人士因為救生而要救助的動物,遠多於流浪貓狗的數量。我看到該場公聽會,或者實際與放生團體溝通,都能明顯感覺到「因為要救急而不想被政府審核」的急迫心態。然而畜產動物的誕生與繁殖,都是供需市場導致。只要有人吃葷,就不可能終止所有動物不被食用而殺死,只能逐漸宣導少肉多菜而已。如果妄想救護所有生命,在難以放生的狀況下無限隻動物又要進入護生園照顧,則會造成護生園非常龐大的人力與經濟壓力。善心人士需要清楚這些動物本身就是為了被食用而誕生,也只能被食用才能不增加環境負擔,我們能做的就是善待這些食用動物、監督養殖戶是否兼顧到動物福利,然後盡量宣導而已。

否則,現今光是流浪貓狗的收容問題都沒解決,護生園區的可行性又有多高呢?

▎活著久,不如活得好、活得快樂

與民眾直覺的想像不同,動保團體把動物生命當做人看,卻忽略到動物與人類依然有別的狀況。不捨得任何一個生命死亡,卻可能反讓動物們活得沒品質。動物保護人士不要為了救急,而讓動物福利不增反減,應該痛心卻理性的允許少部分犧牲來讓更多動物受益。

人類身為有能者,可以積極介入動物和動物的權利問題。在動保政策的討論上,必須思考的更長、更廣,從各種角度衡量福利得施。安樂死的存在,反而提高了收容所的收容品質,讓動物福利更高。零安樂縱使立意良善,但在配套不全下延伸很多問題(誘發棄養、收容所爆滿),或許可以收回修法後、配套完備後,再來穩健改進我們的動保政策。

而護生園的設置要考慮到流浪貓狗的前車之鑑,思考一下:生命的價值是讓他們存有,還是讓他們活得有福利?無限的食用動物讓放生與護生園近乎不會有終結的一日,應回歸食用動物的原始目的,守護進入人類口腹前,這些動物活得幸福、死得有尊嚴。

活著久,不如活得好、活得快樂,這才是動物福利的目標。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