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忼/減災與整備: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
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有許多的理論與做法,這裡我們導入來自防救災領域的觀念,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該如何操作。
首先,防救災有四個循環步驟——那便是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什麼是減災呢?簡單來說就是風險辨識與事前規劃;整備是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應變是事故處理與持續運作;復原則是原因分析與軟硬重建。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怎麼在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中來做到減災與整備。
減災:風險辨識與事前規劃
進行戶外活動的防救災計畫,必須要先熟記這幾件事:
想要執行風險辨識,必須要先知道什麼是風險;而風險與危險不一定劃上等號。我們所指的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這裡的損失可能是硬體的損壞、人員的傷亡、金錢的流失與心靈的創傷等等。也因此,要能夠確保活動的進行如同我們預期的一樣順利、達到一樣的效果,做好萬全的準備是必要的。
這裡我們以從台北開車到合歡山郊遊做一個例子,提供一個思考的步驟給各位做參考。
|
從1-5的步驟,我們已經將風險的辨識做了相當程度的準備。但,我們所想的對策是否真的沒有瑕疵?而我們所判斷的危害是否有缺漏呢?這個時候可以透過「檢核制度」來達到盲點解除的狀態。 檢核員需要具備活動設計的能力,且對於所被檢核的項目並未參與討論、決策制定,如此一來才能看出盲點。並且整個計畫依照PDCA(Plan, Do, Check, Adjust)的循環模式來找到計畫的問題與實行的練習。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的減少可預知的意外事件發生,達到減災的目的。
|
整備: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
當我們已經將事前的規劃與應對方案都想好之後,接著我們必須要採取實際的作為,而這樣的作為就稱之為「整備」。硬體的採購與準備,是一般我們不會忘記的事情,然而作為後勤的負責人,必須要確認其他工作組是否也都有將器材的需求表、器材的使用時間表交付給後勤組。以利活動開始後的資源調度作業,也不會因此有重複採買而浪費資源的狀況發生。但,我們比較會忽略的是人員訓練的這個部分。人員訓練必須從幾個面向來做,才能夠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當我們徹底執行風險評估與事前相對應的規劃,做好完整的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我們就能夠減少戶外活動的風險發生。如此一來才能提供參與者一個良好的戶外活動品質,也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機率。根據過往的研究資料,在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當中,往往是人為因素造成虛驚事件或意外事件較多,而單純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的事件則相對較少。
換言之,當我們有能力去減低戶外活動的人為因子(體能、同儕壓力、團隊給予的期許、給予自己的期許、分心、相關能力不足等)同時又能夠提高對環境不確定性的容忍力(對生物活動、地形地貌、天候狀況),那麼就能夠減少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唯有經過確實的訓練,才能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去注意危險因子的發生,也才能夠在真正面臨意外時有良好的應變作為。
|
- 文:洪維忼,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本部長,臺北市消防局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隊員,臺北市消防局義勇特種搜救隊救援組小組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