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室嚴選好文好書,作為各種議題的延伸閱讀。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常生活的很多部分,都可以烙哲學!

編輯室邀稿,補足更豐富的議題觀點。

編輯室自產,包含觀點評論、人物、講座紀實報導。

司法的流言傳來傳去,真的假的讓我們來說分明,流言在這裡就該終結。「司法流言終結者」由一群來自各地法律好手組成,我們不為司法辯護,而是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的討厭司法。

我們以法律理論實務為經、以人性尊嚴關懷為緯,透過書寫法律人藏在觀點背後的思考方式,期望將法律思維帶給大眾,喚醒台灣人的權利意識。

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法律學系暨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生,曾任澎湖、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共計3年9月,具有刑事偵查、公訴與執行實務經驗。主張法學理論應作為實務的指引;實務工作應以實踐理論為目標。不能實踐的不叫理想,而叫幻想;法學不是幻想,而是應用的社會科學,思想的核心是幫助人們互相尊重而共同尋求幸福。而司法實務工作者的任務便是窮盡一切力量去實踐最初習法時那個發光發熱的理想。

年輕時曾任新格唱片金韻獎資深企畫,中年獲得佛學博士,晚近於東吳大學中文系、法鼓文理學院推廣部兼課。喜愛佛學、音樂、電影;看似各不相干,又毫無違和。

美國賓州大學都市與區域規劃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空間規劃碩士。曾在台灣歷任顧問公司、國會助理、地方政府職務,並致力從事台灣都市議題寫作,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平日以逛書店為生活之必需,閒暇時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同時喜好蒐集黑膠唱片、聆聽現代音樂及台語老歌。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裝幀台灣》、《裝幀列傳》,書話文集《讀書放浪》、《舊書浪漫》、《書迷宮》,以及聲音文化研究《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新作《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於2022年十月出版問世。目前專事寫作。

南韓國立首爾大學西洋哲學博士候選人,主攻「現象學」。著有《無鏡の国度—台灣人「借」的意識》、《他人的目光—韓國人的「被害」意識》、《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等多本韓語、文化詮釋書籍。另也不定時出沒於《故事》等專欄。

1997年生於台中,政治大學外交系、國貿系雙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國際政治經濟碩士。評論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亦書寫國際局勢和時事觀點,盼藉文字帶來改變。

理組出身,陰錯陽差碰到貴人而轉職法律,現為執業小律師。在工作之餘,興趣是以社會運動現場、政府實證資料、參加學術研討會等方式來解讀公共政策,以成為一個將看到的世界分享給別人的機器。

多年救生員經歷,因在海邊救過太多人,有感於台灣游泳教育的不足,決定創立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根據溺水真實情況設計游泳教學內容,分享水域安全觀念及水中自救技巧,希望所有人都能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安心玩水開心回家。著有《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

國小自然科老師、科普作家。關注性平議題、世俗人文主義、關心教育與動物福利與生態保育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