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加雄/金獅湖養魚防登革熱?讓病媒蚊無處可躲才是防疫重點
近日高雄市的登革熱疫情,再次受到媒體關心,韓國瑜市長也因此對中央政府喊話,希望中央政府撥款協助。另外,韓市長也提出提高金獅湖水位,利用魚類吃孑孓的生物防治法,來降低病媒蚊數量。
先說結論:此種防治法並無助於降低病媒蚊數量及改善登革熱疫情。筆者將從以下幾個觀點進一步說明。 養魚吃孑孓防治登革熱可行嗎? 首先,利用魚類,例如大肚魚來吃掉孑孓降低病媒蚊,是台灣在日治時代,日本統治者為了改善台灣蚊蟲傳染病情況而想出來的方式。但當時最致命的蚊蟲傳染病,是由矮小瘧蚊傳播的瘧疾,而非由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傳播的登革熱。 其次,大肚魚或孔雀魚能生存及吃孑孓的水域環境,是生態池或草溝;而生態池或草溝,如果因為管理不良,造成水質輕微惡化,這兩種魚種仍能在此類水域環境生存。然而,需強調的是,此類環境卻容易滋生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三斑家蚊。所以在生態池或草溝,放養大肚魚或孔雀魚,仍然無法防治登革熱病媒蚊。 那麼登革熱病媒蚊究竟躲在哪裡?事實上,各種人工或天然的「小型」積水容器,如被人丟在路旁的紙杯、塑膠罐、廢輪胎、盆栽底盆、接冷氣機冷凝水的水桶、樹洞、長久沒清掃堆積落葉的天溝……各種奇奇怪怪、只要能積一點點水的地方,能讓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去產卵。 因為這些地方容易被人疏忽,所以也被稱為「隱性孳生源」。例如2015年南部登革熱疫情大爆發,主要疫區的果菜市場的「天篷鐵板積水」,就是孳生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的主要溫床。 簡單來說,韓市長這招放水養魚吃孑孓,恐怕對登革熱防治並無太大幫助。因為登革熱病媒蚊的棲地並非如金獅湖等大面積的水體,而是小型的人工或自然積水處。更令人擔心的是,若金獅湖放水拉高水位後,因管理品質不佳,更可能造成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三斑家蚊——的孳生,不可不慎。
|
不同登革熱疫情指數的防治作為
登革熱疫情嚴重與否,除根據感染者人數判斷外,也會根據病媒蚊幼蟲數量來分級,共分9級,而分級標準是根據登革熱病媒蚊幼蟲指數來區分。能進行分級的指數,共有:住宅指數、容器指數、布氏指數及幼蟲指數4種。
當分級超過3級,就是危險區,需要立即進行防治工作。所以2015年南部登革熱疫情大爆發時,防疫人員進入民眾家戶噴藥,就是疫情緊急時的非常作為。
我相信各位南部地區的朋友,都還記得當時防疫人員到家中噴灑藥劑防治登革熱病媒蚊,為了防止藥劑沾染家具或是水族缸,所以得全家動員把家具及水族缸蓋上塑膠布,因此導致各種七手八腳的情況。
而就化學防治來說,筆者認為在疫情嚴峻時,是絕對需要的作為,因為利用藥劑迅速殺死病媒蚊成蟲,才能防止疫情再次擴大。
但是,民眾日常生活,除了環保單位宣傳到快爛掉的「巡倒清刷」之外,還能透過什麼方式自保呢?
|
讓病媒蚊無處可躲是防疫重點
先說一個大家一定看過的情景。
城市中住宅區內的公寓,一樓住戶在家門出入口,擺設了一大堆盆栽,每天早上澆水,看著植物長的一片綠油油,好不快意。但是,只要盆栽底盆有積水,只要一細看,白線斑蚊孑孓通常便在其中快樂地生活著。這些孑孓接著在羽化成蚊後,躲在葉背,趁住戶在一旁聊天或活動時飛出來咬人一口,之後繼續產卵在盆栽的積水底盆;有小型積水、有生長過於茂密而不通風的植栽、有穿著短衣短褲的人們,根本就是登革熱病媒蚊天堂啊!
但是,這些盆栽,即便各位一定有看過主人澆水,但你常看到主人有進行適當的修剪嗎?
此外,近年來因氣候變遷,除了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也讓蚊蟲疫病的防治變得越來越困難。原因就是天氣越來越熱,然後一下雨就大暴雨,這些環境條件,都有助於病媒蚊生長。
例如,目前登革熱病媒蚊的化學防治藥劑,主要是人工合成除蟲菊,而這種藥劑對人低毒,但對於水生動物,包含孑孓是高毒性。但這個藥劑,只要一下個大雨,就會被沖掉。而合成除蟲菊,屬於接觸毒,藥劑得直碰觸到蟲體,才會讓蟲體死亡,所以病媒蚊躲在死角,只要一場午後雷陣雨後藥劑被沖掉,防治工作就得重頭再來一次。
因此,想要登革熱病媒蚊不上身,除了「巡」積水、「倒」積水、「清」理積水容器、「刷」積水容器之外,大家別忘了,住家或生活周邊的綠地,例如公園、學校、古蹟等環境,不要忘記整理環境,特別是落葉掃除。
筆者在協助一些單位進行生態防蚊工程時,經常跟業主說,請把落葉想像成棉被,而落葉推積處所產生的小縫隙或小空間,就是蚊蟲的臥房,一個環境有蚊蟲的棉被跟臥房,牠當然在其中睡得好好的,然後聞到人味,就出來吸血。
所以,生態防蚊工程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找出蚊蟲孳生源」,這些地方除了積水處外,就是長久沒人清掃的落葉、生長過於茂盛的植栽,建議可尋求園藝技術工協助,針對這些病媒蚊躲藏處,進行大清掃,讓病媒蚊無處可躲。
端午才過不久,進入夏天,台灣的蚊蟲疫病防治,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與其等環保單位來噴藥,或是放水拉高金獅湖水位、養魚吃孑孓,不如請大家從生活周邊的環境整理及積水容器清除開始。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