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銘佑/武漢肺炎決戰境外:跨出口罩之亂,備戰社區感染
(※ 文:翁銘佑,中西醫雙證照醫師)
這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即使1月23日武漢封城,中國疫情仍難以控制,目前整個湖北省處於醫療崩壞,家戶門禁管制的處境;新落成的火神山醫院則由解放軍接管、集中隔離。
武漢官方統計,當地武漢肺炎的整體致死率為4.1%,實際數字更難預估。早在上個月底,國外學者早已預測1,1月25日時感染人數已達75,815人,且高峰期可能落在4月份,北上廣深等受影響城市將接續武漢其後1-2周進入疫情高峰。廣州、深圳更在2月8日宣布封城。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對全世界的影響長期且深遠,據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博士的報告,這將是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般的病毒大流行(pandemic)(按:西班牙流感造成當時世界人口18億人中的5億人感染,5千萬到1億人死亡),且已在進行中,民眾必須以正確心態來面對。
|
口罩能不能重複使用?
台灣截至2月9日止,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數為18人,尚未證實已進入社區感染,仍處於備戰期,卻因為民眾恐慌心態,陷入口罩之亂。雖在正確的實名限量後,杜絕了少部分人囤積歪風,風波暫且停止,但也喚起社會對口罩重複利用的討論。
醫療工作人員由於較易接觸致病菌與患者血液體液,且消毒時若操作不當,易污染雙手導致感染風險,因此建議以更換全新口罩為原則。一般民眾接觸致病菌機會較少,相對污染輕,可參酌情況、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期限。
醫用口罩的過濾功能,主要是中間層的熔噴技術(Melt Blown)不織布,材質是PP聚丙烯,雖然本身材質不怕酒精,但病毒是約0.1uμm的小微粒,浸濕後會影響靜電吸引捕捉較小微粒的效果。
|
筆者研究相關國內外論文後,主要是針對N95口罩的重複消毒,不管濕熱、乾熱、酒精、漂白水等,都對滅菌、滅病毒有明確效果,但多少影響過濾效能、增加呼吸阻力。
目前看來可行也較不破壞口罩結構的方式,就是以紫外線燈UVC照射殺菌破壞病毒核酸,但要注意遮光,不要照射到人體避免傷害。另外,一般社區民眾只要戴口罩前刷牙,口罩內層墊紗布或面紙,減少口水皮屑與口內菌叢污染口罩內層即可。
舉例來說,我們都使用過吸塵器,如果吸力變弱,我們就知道濾網卡太多灰塵,必須清洗或更換;因此,透過良善的管理,是有機會重複使用口罩至濾材飽和、呼吸阻力上升不適再更換。
對於口罩延長使用,可就兩個面向加以思考:
醫療器材有官方宣稱的限制,避免使用者超越使用規範時,廠商必須承擔損害賠償的法律責任。在口罩不缺的時期,當然可參考官方說法4-8小時丟棄。但在物資緊縮時,實事求是,務實的探討,倒也是難得的全民科普課。答案無絕對,多方考量下的取捨罷了。
而筆者為呼籲大眾常常忽略的「接觸傳染」(或污染物中介傳染,Fomite-mediated transmission),在公共電視做了衛教展示:利用霧化後黑色墨水,模擬講話噴嚏咳嗽的飛沫掉落情況,呼應政府宣導的1公尺的安全距離的意義,與為何洗手的重要性大於戴口罩。
|
戴口罩的「假性安心感」
依據密西根州大的研究2,將大學宿舍1,178名大學生,隨機分「口罩 + 乾洗手組」、「純口罩組」、「控制組」三組,執行六周,看類流感發生比率。
結果,執行到第六周時,純口罩組相比控制組的類流感染病風險相同、甚至戴口罩感染率反略高,但在統計學上不具顯著意義。而「口罩 + 乾洗手組」的類流感風險則下降7成5到25%,P=0.03。意義顯著。
單純戴口罩沒有保護力,甚至風險可能更高,實在打破一般人認知。這又是為什麼呢?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試著想像騎機車時的兩個情境:
|
流感病毒與新冠狀病毒(NCP)同樣以飛沫或接觸傳染為主,因此筆者在影片呼籲戴口罩的「假性安心感」,會讓自己身陷危險而不自知。 口罩本身固然可以防止飛沫或病毒穿過過濾層,但在現實情境,不管是口罩漏風、觸摸口罩、臉部移入、手部衛生,太多因素決定是否被感染,相較下單用口罩的保護力並不如民眾想像中的重要。 再給各位一些新聞報導的節錄:
|
封關中國雖晚,但絕對是正確決策
在這次防疫作戰,政府表現可圈可點,應對迅速。在全人類浩劫的新冠狀病毒歷史上,困境顯節義,陳時中部長與疫情指揮中心的傑出一役,絕對可寫入教科書。在各項困難的工作與政經權衡下,防疫團隊仍保持高度彈性,台灣有這麼一批公務員,實在是台灣人民之福。
新冠狀病毒有個特性是,大部分感染者為輕症,只有1-2成需要住院,輕症患者不一定會就醫,但是卻仍有傳染力。《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報導,完全健康入境者在美國發病的報告,回美國工作兩天只有輕微咳嗽,直到第六天才發燒。武漢往德國商務的無症狀感染者導致4名德國人感染,進而必須隔離上百人。美國因此加嚴航空管制,拒絕任何中國旅遊史的外國人入境,本國人有疫區旅遊史回國後須機構隔離14天。
同樣關注醫學論文的我們,當時對台灣仍對中國維持許多直航班機,而無任何機構隔離制度感到憂心。見到部長這兩周的疲累,心中感念,實不忍苛責。但筆者權衡醫療體系困境,知道一旦社區人傳人,失去了接觸史和旅遊史的線索,要再抓出武漢病毒的隔絕線索將斷鏈。此將造成兩個嚴重後果:
因此筆者寧願當烏鴉,在這十數天中,持續建議政府防疫增強圍堵的強度,呼籲政府應立即拒絕任何有中港澳旅遊史的外國人入境。國人有三級疫區旅遊史,回國皆須強制機構隔離14天,讓民眾能安心在社區不會遇到新冠狀病毒。
經過台商包機返台的爭議後,網路上開始醞釀一股對台商的敵意與其家屬的歧視。若能用制度確保返回社區的台商,皆經過機構檢疫14天確認安全,將可避免社會對立、族群撕裂。民眾也能放心,聽從政府的建議,不須搶戴口罩。
|
防免社區感染有難度,務必預先準備
筆者希望民眾能了解到,展望目前病毒研究資料,要避免社區感染非常困難,必須非常努力,並祈禱好運。同時,我們也必須穩下心態,為下一階段預作準備。建議如下:
防疫最怕民心恐慌,造成不必要的物資耗逸、政策上的不配合導致破口。政府資訊一定要透明,決策一定要大膽,決戰境外,保有讓國民安心生活的社區。經濟政治當然要取捨,但絕不能凌駕於防疫之上。
當我們看中國被世界孤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千萬不能竊喜。若換台灣全面社區失守,台灣人被國際拒絕入境,貨船不得入港,代價將難以承受。
|
筆者也呼籲台灣人民,能站在主事者的高度,去平靜理解:口罩產量絕對不可能滿足每位民眾每天使用到1-2片的需求,特別當醫院都領不到申請的正當需求量此刻,國人須共體時艱,保留物資應對下一階段。
以宏觀來說,中國疫情高峰會在4-5月,周邊仍會持續輸出零星案例,長期且嚴格的境外隔離機構應儘早建立,減少社會資源耗費。
冠狀病毒怕熱,疫情可在北半球的夏天開始降溫,而整體疫情會在疫苗製作完成後結束,短則1年長則3年,在那之前,中國在冬天都有可能繼續經歷中小程度的流行爆發,並向外輸出案例。 2月7日最新一篇論文發表3,住院後死亡率約4.3%,加上各項治療藥物的進展中,除非大量爆發造成醫療崩壞,否則,少量染病的案例產生將視為日常,不需再過度緊張。
期望各位能提高看待疫情的視角而安定下來,要相信台灣人會為彼此著想,彼此幫忙,不需惶恐,虛耗社會力量。越是艱難的時刻,越需要我們心靠在一起,加油!總會度過的!
|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