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渡守/日版《十二夜》效應:網路繪本,為停止「殺處分」請願
▲ 日本作家Kaisei以停止「殺處分」為訴求,推出網路繪本《一隻狗的故事》。
2014年11月,日本有一位作家叫Kaisei,他直接以停止「殺處分」(零安樂死)為訴求,推出網路繪本《ある犬のおはなし~殺処分ゼロを願って~》(中譯:一隻狗的故事),在臉書旋風式造成150萬的讚聲迴響,民間要求日本政府終止安樂死的請願聲浪不斷,效應有如2013年台灣引起震撼的紀錄片《十二夜》。
雖然台灣很喜歡提日本經驗,例如為什麼日本沒有流浪狗,以及熊本市零安樂死的奮鬥故事,但實際上日本與美國一樣,截至目前都仍是施行安樂死的國家,撲殺比例至今依舊高出收容量的六成以上(跟台灣數年前比例並無二致)。所謂「達成零安樂死」這樣美好經驗的熊本、廣島,與美國的舊金山,其實都是這些城市個別的努力所創下的奇蹟。
據Kaisei繪本內指稱,日本平均每年有16萬隻的貓狗,如同納粹集中營般,在暱稱為「夢幻盒」(dream box)的冰冷毒氣室裡,被施行日語所謂的「殺處分」。《一隻狗的故事》就是從狗狗的角度出發,述說牠原本如何受到寵愛,後來飼主卻因生活的忙碌,而將牠送去人道毀滅的過程。
與台灣《十二夜》上映時群眾的反應同樣,許多日本人並不知道「殺處分」的存在,看完繪本後哭著說:
人是一命,狗也一命,都是生命啊!
《一隻狗的故事》在網路受到極大迴響之後,2015年旋即獲得出版社一紙合約,同年11月推出實體書,在日本銷售一路下滑的書市,也擁有四刷的不俗成績,但更大的效應是──作者還鼓勵「盜版」,主動推出貼心的「線上教學」,教導民眾如何自行下載、列印。
經過Kaisei的鼓吹號召,如今在日本許多教育活動場合,都有人以三百到五百的數量助印小手冊,送到全國各大小會場去倡議宣傳;也有美容院老闆在淚流滿面讀完繪本後,也助印了小冊子,放在顧客觸手可及的鏡檯前,成為客人頭髮溼答答動彈不得之際,被強迫閱讀的唯一指定讀本。
不僅如此,廢止「殺處分」也成為日本今年第14屆「Ageo Ina狗節」的展覽主題;更有1萬4千多件要求《一隻狗的故事》列入教材的聯署書,被送進日本各縣市教育委員會裡去。
Kaisei稱:這是一個「喚醒日本」的行動。
《一隻狗的故事》這本書,讓人聯想起2013年出版中譯本的《流浪狗之歌》(Gabrielle Vincent著,亮光文化),同樣的黑白畫面,同樣被棄養的狗,同樣讓人揪心的回眸。
▲ 《流浪狗之歌》也同樣以被棄養的狗為主角,尖銳的點出問題核心「飼主」。
看過兩本繪本的讀者就知道,即便悲慘的命運可能不盡相同,但顯然兩位作者都刻意在封面讓哀傷的狗兒對人類投以控訴的一望,並同時將故事的起點與問題的核心單刀直指關鍵人物為(本應與狗狗最親暱的)──飼主。
回到台灣。台灣常被稱為亞洲對動物最友善的國家,因為我們有亞洲第一個嚴訂飼主責任的法律,但人類卻經常將動物當成「物」,而非「一條生命」來看待;許多人也將「動物所有權」視為「個人財產」的一部份。
既然把動物生命視為個人財產,那麼我們就來把貓狗與車子做個不倫不類的類比吧!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目前每三戶就有一戶養貓狗,比交通部統計的自用小客車擁有率(24.2%)還高,怎麼大家對交通法規都有普遍的共識,對「與人類一起生活的生命」,就連基礎常識與公德都很貧薄呢?
眼看2017年台灣刪除「十二夜條款」的零安樂死就要實施了,無論媒體與民間各方,從2015年初中央公布以來,這兩年大家都在疾呼「我們準備好了嗎?」──官方都說他準備好了、NGO團體也迅速站上監督的岡位上了。
但有人問過「飼主準備好了嗎?」
▲ 電影《十二夜》上映當時引起極大迴響,喚起社會對流浪動物安樂死的關注。
「一不一要」(「要」絕育、「不」棄養),是全球降低安樂死的兩大關鍵。這兩件事,都直接關乎飼主責任,私以為,除非像「喝酒不開車」、「騎機車須戴安全帽」一樣,飼主責任成為台灣大眾(不管有無飼養貓狗)普遍認知的社會共識,否則動保政策的執行,將永遠脫不開「愛與不愛」、道德善惡的浮動擺盪。
曾有人悲觀認為:「大概要20年吧?」亦即在學校接收各種生命平權教育、「開眼」後的孩子,逐一汰換掉思想老舊的成人們,陸續成為社會主流一份子之後,才能進化整個社會看待生命的邏輯與方式。
換句話說,假如我們無法盡早將視野放遠,深刻理解到動物、生態、乃至環境與人類的息息相關,那麼台灣「號稱亞洲第一」這麼「漂亮」的動保政策(甚至環境政策),都將與現實自私的選票繼續互相傾軋排擠。不能為自己發聲的貓狗無法投票、野生動物無法投票,沉默的山與海也無法投票,能改變現狀的惟有身為普羅大眾並握有選票的你我而已。
對動物權尚未開眼的蒙昧無知社會,於是又將落入老生常談:「徒法不足以自行」──人力與經費不足、執行層級不夠等問題,就會繼續像惡夢一般不斷上演「成效不彰」的無限迴圈,搞得從公門到民間,所有人都疲憊不堪。
僅僅廢除「十二夜條款」是不夠的。
以法令尚未廢除、但未來政策極力朝向零安樂死的日本與美國來說,「一不一要」裡的要絕育,他們的達成率都超過八成(台灣不到三成);對於飼主責任,兩國也都採行證照管理(但台灣寵物登記率累至20年來都未達半數)。
我們的零安樂法令已遠遠走在這兩個先進國家的前面了,但背後落實的現況卻仍遠遠不若這兩個國家來得到位。無怪乎,台灣動保員現階段一線的執法,都還停留在不得不花大半力氣,對各形各狀的惡質飼主苦口婆心的「道德勸說」上。
繪本《一隻狗的故事》,是作者「喚醒日本」的行動。那麼我們「喚醒(漠不關心的)台灣人」的行動在哪裡?值得所有不管有沒有養動物、愛不愛貓狗的我們,一起來想想。
|延伸閱讀|
- 文:佐渡守。像狗的貓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