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指認房間裡的大象?當南加州槍擊案的「政治問題」成為燙手山芋
美國南加州爾灣台灣長老教會(Irvine Taiwanese Presbyterian Church)槍擊案距今已過一段時日,由於事件仍在調查階段,許多證據還未明朗,無法斷言。然而,若將目光回頭聚焦在事件發生當下,台灣輿論場上的「政治性」反應,折射出台灣在1949年以後,族群政治的複雜與困頓。
在陸續出爐的線索中,兇嫌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做案前寄予《世界日報》名為「滅獨天使日記」七冊中文手稿影本及隨身碟,「政治動機」成為該案發生的可能因素之一,國內所激起不論是同情或噤聲,或站在受害者彼方的政治叫囂,都呈現出在台灣日益膨脹的那頭「大象」,並沒有隨1987年政治解嚴後消失,反之,隨著民主化歷程一般認為日漸「淡化」的省籍問題,取而代之從「統獨議題」中再次浮現。
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省籍與統獨的糾葛
槍擊案發生後,周文偉身分一度眾說紛紜。對比發生時間相近,導致十人死亡,白人直闖黑人社區開槍的美國水牛城槍擊事件;南加州案在美國視角下呈現的是亞裔槍擊亞裔,潛藏在膚色底下的身分認同矛盾,卻是許多台灣民眾立即反射出的焦點。周文偉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都將不斷翻轉民眾心中,兇嫌犯案的動機。
Chinese,是哪個Chinese?針對爾灣教會的無差別攻擊是巧合?還是兇嫌真能敏銳搜尋到在台灣歷史脈絡中,一向站在反對黨國統治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槍,兇嫌背景究竟從何而來?
《中央社》17日訪問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黃敏境的報導中,揭露周文偉1953年生於台灣。據聞約五十年前,台灣人所持有護照上的出生地,英文均寫作「Repubilc of China」(中華民國),當時申請到美國的移民,在官方文件出生地多寫作「中國」(China),因此合理推測周可能在申請美國護照的文件上寫「中國」為出生地,而讓美方起初有此認定。
美方在五十多年前的護照標註習慣,就如同是事件的政治暗喻,蔣介石所奉行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依舊埋藏在許多人心中。像是網路名人蔡亦竹和四叉貓的個人臉書均轉貼一則名為「龍少哥」的動態擷圖,內容寫著:「一個長期看著惡魔猖狂的張牙舞爪卻始終等不到正義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對惡魔發動了自殺式攻擊... #像勇者致敬」,其呈現極端的意識形態不言而喻。
20日媒體報導,台灣長老教會在事件過後也接到恐嚇電話,不明人士來電揚言要炸掉長老教會大樓,讓台灣警方不敢大意。但長老教會明明在此事件中是受害方,卻遭恐嚇,恐嚇者所謂「檢討受害者」意味應不難理解。尤其編輯室於23日刊出越洋專訪張宣信牧師,文章下方亦有不少內容惡意且不堪的臉書留言,更是令人擔憂,皆顯見南加州槍擊案發生後續的震盪效應實在不容小覷。
「滅(台)獨」是基於國家認同的符號,任何背景的人皆可擁之,雙親本省出身卻操一口濃厚捲舌音的王炳忠,更從未閃躲過自己的認同統一的主張。然而周文偉「外省第二代」的背景,加上針對「台美人」社群的攻擊,卻是勾起島嶼傷痕的關鍵字。
正如張宣信牧師所言:「省籍矛盾到我這代為止。」不論兇嫌真正的犯案動機,針對這群在60、70年代留學美國的台灣人,部分人士因為黑名單有家歸不得,甚至無法為雙親奔喪,終得他鄉變故鄉的南加州的長老教會聚會中無差別犯案,「省籍」難道是毫無重量的無的放矢?輿論場上又有論者認為,「省籍不是問題,問題在國家認同」,又如何理解一個活生生的人說:「到我這代為止」的傷痕回憶,從黨國威權歷史下被剝奪的母語、族群記憶,甚或是透過結構一層一層所加諸的大中華意識形態的過往,這些都形成今日有論者:「統獨是假議題」的諷刺悖論。
正如許多論述所提及,日前公視董事選舉,國民黨推派的遴選委員認為台灣歷史學者陳翠蓮,其研究二二八的學術專長,「恐影響公視運作」,「撕裂族群」因而於審查時被否決。然研究「二二八」何以「撕裂族群」?對台灣歷史有涉獵的人應該不難知道,二二八乃至白色恐怖的受難者都有49年的「新移民」,尤其在白色恐怖時期,因冤錯假案受害的外省族群人口佔一定人口。國民黨觀點出發的歷史,又何以能代言所有外省族群是誰?
忽視房間裡的大象,終能讓問題消失?
談回事件本身,即便放在美國「華人」的脈絡下,也能發現不少玩味之處。編輯室訪問了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他以歷史上海外排華事件為例,不少海外華人若遭受種族攻擊,與中國相關的海外團體常會藉此為由,形成華人團結運動作為抵抗外侮的手段。如近期發生的水牛城槍擊事件,中國海外組織便曾提出聲明,盼能減少不同種族仇恨事件發生。令人弔詭的是,南加州槍擊案事發後,這些團體反而相對低調,甚至並未提出聲明,更甚者,周文偉曾參與的和統會更對外表示,周文偉並非該會成員,欲與之切割。
不難聯想,和統會與中國海外組織並不想讓「中國統一」議題沾上槍擊暴力與基本教義派的汙名,並試圖將個體的暴力行動做出區隔,強調「和平」的包裝——然而,別忘了,中國政府卻常以「不排除武力犯台」之要脅面對台灣;其次則是,若中國相關海外團體能盡量低調,壓低造成此槍擊案件發生的「政治因素」,美國政府便會減少對此槍擊案的關注程度,將此槍擊案視作亞裔美國人的內部衝突,而非提高層級,將此案件視為中國與台灣的長年主權之爭的極端暴力事件。
沈伯洋強調,由於美國官方未全面公布此事件的相關調查,相關大型NGO及政治遊說組織的聲援便更顯重要,例如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強調美國政府應積極重視「政治動機」的「仇恨犯罪」,才能讓這起事件獲得更多關注與討論,也不難看出該呼籲與台灣目前的政治處境有極大的關聯。
若要揣測周文偉的謀殺行為是否由中國海外相關組織所主使,需要更多證據佐證才能斷定。在法庭上又是另一較勁場,換言之,周文偉的個人暴力行動是否能完全歸因於兩岸政治紛爭仍有待觀察。不過有媒體報導回顧周文偉2012年收取房租卻反遭房客攻擊的事件,該事件是否影響周的後續行動?或使其精神狀態受到影響,進而發生槍擊悲劇?沈伯洋則認為,這或許將成為法庭攻防辯論的一部分,但理論上,並不會就此讓他順利脫罪。
即便是發生在美國,國家認同與個人身分認同仍時時牽動著各個案件關節,誰來指認這頭房間裡的大象?一邊猶待法庭攻防的同時,另一邊的台灣人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矛盾又難以釐清的萬年問題,似乎在兩岸關係未解的待續中,這頭「日趨膨脹的大象」倏然爆裂的倒數計時已近在眼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