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誼/穿越日治時代的「百合」小說——訪《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

聯合新聞網 Openbook閱讀誌
楊双子擅長以日治時代為背景,融入當時生活細節,刻畫女女之間的情愫。 圖/open...

一頭短髮,滿面笑容,楊双子從台北巷弄的日式古蹟走出來,是否也就像一名穿越的少女呢?

類型小說的「穿越」之於這位年輕作家,恰似寫作的靈魂神遊吧,或用現在的話說,腦補。提到那段她稱為「黑歷史」的言情小說創作年代,她笑說:「我都是從流行歌MV腦補言情情節!」只是現在她腦補的對象移轉到成堆的日治史料、歷史書籍。研究者與創作者身分疊合,穿越時空的少女腳上繫線,必須是扎實的考據。

2017、2018年接連推出長篇小說《花開時節》及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後,楊双子或可稱作台灣「歷史百合文學」代言人了。她擅長以日治時代為背景,融入當時生活細節,刻畫女女之間的情愫,樹立鮮明風格。

「百合」是什麼?

「百合」,與泛指女性愛的「GL」(Girls’ Love)都源自日本次文化。她解釋,百合的定義最廣可包含「從異性戀女的友誼到女同戀情」,但身為創作者,她寫的是最狹義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因為我少女心啦,我最喜歡曖昧的感覺!」她笑了開來。

新作《臺灣漫遊錄》延續此創作路線,由楊双子和日本已故女作家青山千鶴子共同掛名作者。書中相關資訊顯示,這原是青山出版於昭和29年(1954年)的自傳體小說,經楊双子重譯。青山記述她1930年代末自內地(日本)旅台一年的見聞,以「米篩目」、「咖哩」、「壽喜燒」、「鹹蛋糕」等12道台日菜餚分篇,沿著縱貫鐵道景點記述台灣風土與食物。

而最核心的,是她與本島(台灣)女通譯王千鶴之間的情感流轉。書中對白具體而生動,對諸多菜色的做法、滋味描繪更是引人入勝,轉譯的中文筆調典雅、輕盈,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同時又有現代漫畫式的明快節奏。

不為人知的小說出土、距今80多年的台灣紀遊,在在令人驚嘆。然而就在讀者好奇搜尋青山千鶴子其人其事時,楊双子3月30日在臉書發文說明,青山,其實就是她本人,亦即整部小說「純屬虛構」。楊双子說,本來與出版社計畫出書兩個月後才要公開「謎底」,但因她假託已故妹妹之名寫的後記,讓許多親友感動,以為妹妹真留下這份翻譯遺稿,「連他們都被誤導,我很過意不去。」

自認「玩心很重」的楊双子,多年來悠遊於同人誌、言情、歷史等類型創作,享受如聲優切換聲道般的筆調變幻。這次模仿1930年代日本作家的口吻,初衷很單純,「希望讀者在信以為真後,再發現它是我捏造的小說,從中辨證『歷史與文學孰真孰假』。」

《臺灣漫遊錄》書封。 圖/林潔珊攝

史實與文學的虛實辯證

真實歷史與虛構文學的辨證思索,是個恆久主題,藉由捏造的史料探問何謂真相,也在文學史上屢見不鮮,知名案例如艾可《玫瑰的名字》,便讓讀者發現他宣稱自己拾得、轉譯的古手稿,原是虛構。不過,《臺灣漫遊錄》在書封與作者簡介上都讓青山千鶴子直接登場,出版包裝也「偽裝」成真人真書,連編輯一起縱身躍入這層設計中,是否越過了真實世界的出版倫理那條線?

出版本書的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對此回應:「對一部虛構作品,冠上是否欺騙的道德問題,是對文學很大的諷刺。」她認為,艾可把對手稿的轉譯,寫成一部小說,「相較於艾可捏造了一份手稿,《臺灣漫遊錄》最徹底的捏造則是『身分』——楊双子等於千鶴子,比《玫瑰的名字》更進一步,跳過十幾世紀手稿的層層考證,直接一腳跨到1930年代,挑戰當代台灣作家能否模仿得像的功力。」

從而,「在讀者感到內文考據詳細時,發現它是一部小說,在認為它虛構時,裡面卻實際充滿了史料。這種虛實辨證的鏡像關係,是這部作品的張力,也是文學應該思考的事。」

楊双子補充,她其實安排不少線索供「解謎」,包括由作家「新日嵯峨子」寫序,預期讀者會發現他是出現在其他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版權頁標註內文收錄的青山手繪稿,繪者是楊双子;署名妹妹的後記落款於今年,其實經查可知她妹妹已過世。還有一個私藏趣味是,書中光子姊姊給青山的相親男子名單,「全是《名偵探柯南》裡的角色姓氏!」

然而,這些線索太過隱微,已有不少讀者質疑此出版行銷手法,表示原本樂見是新史料出土而購書,得知實情後有被欺騙之感,認為書封資訊有「託名偽作」、混淆讀者之嫌。莊瑞琳在面對這些聲浪後也做出調整,表示:「雖然文學的虛構與真實是可以討論的,但各種讀者的意見,出版社都虛心接受。」

因此春山出版社於4月10日下午發布聲明:「公開定調本書即為楊双子獨力創作之『虛構譯作』」,且介紹文案也將於網路書店與紙本書再刷時修改,以避免讀者誤認。

左起: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編輯吳芳碩與作家楊双子。 圖/openbook提供

以歷史為基的虛構小說

回到寫作本身,《臺灣漫遊錄》以歷史為基,書中的鐵道、美食元素,都是楊双子自己所熱愛,「因為青春期發育時家裡窮,常常吃不飽,所以現在很愛吃。」她歉笑不是追求精緻美食,「而是像青山一樣,餓的話一定要吃!」篇名的食物都以「現在還吃得到的」為原則,就是「不要讓讀者餓到」。

為了還原1930年代的台日飲食氣味,楊双子廣泛閱讀諸如《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系列、以考據台灣菜聞名的黃婉玲作品,進行實地美食之旅,甚至到台南吃了黃婉玲重現的辦桌。此外,日治時期發行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是基本配備,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等人的紀實作品,陳柔縉、蔡蕙頻等寫作的大眾歷史書籍,都是她的重要案頭書。

為了脫胎成青山,楊双子主要的參考藍本是太宰治好友、日本作家檀一雄的中譯散文《男子漢的家常菜》,她刻意選擇男性角色,好表現青山的直率個性。至於王千鶴的語言,則是從鹿野忠雄等日人留下的台灣考察作品,搜尋與本島通譯的對話與互動。

在生活史的親民、百合的「萌」之外,楊双子身為研究者的批判性,也展露在小說裡。她解釋,用青山的第一人稱來寫作,才能完整表達她「有侷限的視角」,不僅是青山對王千鶴撲朔迷離的情感,還有她對本島民情看似喜愛頌揚的眼光,其實也未能免於殖民與被殖民者的權力關係。「這種權力的幽微,是我想從本書的前身、短篇〈金木犀銀木犀〉延續擴寫的主題。」

長篇小說《花開時節》,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 圖/openbook提供

双子姊妹寫出台灣百合文學

活躍於同人圈、碩士論文研究言情小說,楊双子的閱讀系譜相當「大眾」,她坦率說:「我走直木賞路線的,以宮部美幸為典範!」相較於有些作家抗拒被貼標籤,楊双子則對定位很自覺,而「歷史」與「百合」類型寫作在台灣都剛萌芽,她一次扛下兩個擔子,除了使命,更富有深情。

她回溯,2004年中國大陸「百合會論壇」開站,可謂台灣接觸百合文學的起點。她與孿生妹妹在那不久後栽入百合世界,並從讀者變成創作者,學歷史的妹妹主力研究、讀中文的她執筆創作,合作完成多部百合小說。

双子姊妹同時思考,要在百合原生地日本與人多勢眾的大陸兩邊夾擊下,寫出台灣的百合文學,「出路就是,有台灣史地風味的作品。」於是姊妹倆另闢蹊徑,聚焦台灣獨有的日本殖民時代,場景則捨台北、取自己成長的故鄉台中。

兩姊妹是寫作共同體,既是雙胞胎,又因父母早年離異、扶養的阿嬤在她們15歲即病逝,兩人不論生活、經濟、情感都緊緊相依,甚至半工半讀所念的高職、大學到研究所都同校,這輩子沒分離逾七天過。如此姊妹情深,無奈命運卻早早拆散她們。妹妹楊若暉於2015年癌逝,臨終前,她交代姊姊繼續「歷史百合」的創作路,這也是她對餘下之人溫柔的告別與呵護,盼姊莫傷悲,靠寫作把她的份一起活下去。

2016年起,姊姊楊若慈果真用說好的雙人筆名「楊双子」,出版《撈月之人》、《花開時節》等書,持續創作至今。她透露已著手的下部小說,將拋開以往的時空設定,以一棟留在當代台灣的日本建築為場景,描寫現代女性的生活樣貌。雖不再回返過去,但她仍心懷歷史,「建築是歷史的載體,我想藉由日本時代遺留在今的空間來談史,以及人與空間的互動。」

楊双子常說:「我的餘命都是妹妹給的。」那麼若妹妹還在,會有這些作品誕生嗎?她笑稱也許不會,因為要忙著經營妹妹計畫中的出版社。經歷死別後,她最大的改變是更把握時間、更積極,「不只對創作,連愛情都是。」妹逝後五年,她用這筆本來要開出版社的存款專職寫作,並在今年1月與女友完成婚禮。

有過那段令人欲淚的身世,眼前的楊双子卻如此爽朗,笑聲不斷,邁開大步地向前走去。妹妹雖與她天人永隔,卻也活在未來的每部作品中。不如說,這就是文學最大的「穿越」力量吧。

(原文授權轉載自「Openbook閱讀誌」,原標題為「創造作者的小說?如何穿越,怎樣再現?專訪《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

妹妹楊若暉於2015年癌逝,臨終前,她交代姊姊楊若慈繼續「歷史百合」的創作路。 ...

|延伸閱讀|

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是致力推廣閱讀的專業書評網站。以書籍為核心,我...

文學 Openbook閱讀誌 春山出版 婚姻平權 台灣文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