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朗東/《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對「疑美論」的正面迎戰

聯合新聞網 鳴人選書
副總統賴清德接見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 圖/總統府提供

(※ 文:溫朗東,曾任「udn鳴人堂」專欄作者、「udn相對論」執行編輯、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現為自由評論工作者,臉書發表時事評論常於各新媒體平台轉載引用。關心公共論辯、民主發展與弱勢權益。)

學生時代我沉迷於政策辯論競賽,雖然接觸了許多政策面的正反意見,但競賽是空懸在現實政治運作之外、類似棋藝的競技活動。當時的我對現實世界的政治運作認知貧乏,也對台灣民主歷史與國際處境不甚理解。當時我的租屋處沒有第四台,網路新聞也不甚發達。在那段「井底之蛙」的日子裡,台美關係只是離我很遠的無趣理論與歷史事實。

漸漸地,隨著本土意識甦醒,回想起自己當年的無知,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也對不關心台美關係的台灣民眾有種「看到過去的自己」的同理心。

若有人會覺得台美關係不重要/無聊,肯定是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出了差錯。知識應當是有趣的,只要我們找到方法去吸收/對話。

本書有助於「過去的我」這樣的人,在了解台美關係上獲得智性的樂趣。這並不代表著本書具有巖石般的絕對正確性,我們也不必對其中的觀點照單全收。它比起權威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列在寒暑假延伸閱讀清單的讀物。我相信大部分的民眾在「舒適的阻力」下把它看完,不至於讓本書成為家中的純擺設。本書的內容也能成為有趣的茶餘飯後,讓台美關係的探討顯得沒那麼乏味。

不完美,但是個好的開始

從嚴苛的讀者角度來看,本書有一些寫作上的進步空間。例如,本書為多人合著,不同作者的切入點雖然不至於南轅北轍,本書也不至於成為「台美關係普及專欄文章」的大雜燴,作者的文氣也沒有突兀的風格差異,但確實,本書少了一點「社會科學經典鉅著」會有的,在一條假設大膽運作合理的主線上旁徵博引,萬千支流匯集成河的磅礡感,章節之間的順序與連動性也略嫌不夠生動自然。

不過你可以在閱讀中感覺到作者們「想要把艱難的問題講清楚,好好地傳遞資訊」的誠意與熱情。整體的閱讀體驗簡明與平實,你如果是有在關心台美關係的讀者,或者在某些章節會覺得不夠盡興,但由於本書議題設定面廣,其中仍然有一些內容會讓你感到新鮮:

第三章中的「華府政界人士看待中國的五種類型」,將美國政界人士作出分類,這樣的思考方式頗有有趣。

第四章介紹戰略三角的四種型態(三邊家族、羅曼蒂克、結婚、單位否決),並由在各種型態假設下,探討美中台的三邊關係,其後並提到三角理論的盲點。

第六章提到美國國會議員參加「台灣小組」與否的一些考量,挺臺背後的驅動力。

第八章提到2021年7月14日眾議會外委會通過的「老鷹法案」(台灣媒體對「台北法案」著墨較深,老鷹則較少提到),其中影響到台灣的環節。(這裡還插入一個無關題旨的趣味冷知識:富蘭克林曾經覺得白頭鷹形象懶散,喜歡搭順風車,不適合代表美國,用好鬥的火雞更貼切......美國的標誌差點從老鷹變成火雞?)

駐美代表蕭美琴(右)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左)簽署「...

去年的美選並非本書主軸

本書也不可避免的會提到去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那陣子台灣民眾對美國選舉的關注特別高:習近平時期,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明朗化後,美國是否會換總統,以及拜登上台後是否會「放棄台灣」。這關乎台灣人的生存問題,對美國選舉的關注與對川普的支持,大體而言是反映了台灣民眾普遍期待美國展現更穩定、更好預測、更明確的挺台態度。

本書對美選的探討篇幅不多,比較關注的台美關係長期以來的發展脈絡。例如第十四章提到共和黨曾經比民主黨更支持自由貿易,在2000年更支持中國加入WTO,當時的美國勞工也更支持民主黨。(本書也提到,美國兩黨的經濟政策實際上差異不大,都是偏向自由市場、財團減稅、低管制、低社會福利支出的經濟右派策略。)川普從政前十幾年就鼓吹保護國內勞工、批評傳統政治菁英。川普個人的主張鮮明,跳脫於兩黨之外,這幾年間引起各界的各種討論。

無論如何,川普反映的「反傳統政治菁英」風潮,不會因為拜登上臺而消失。社會上總是會有一批民眾,在社會的變遷下受損,對冠冕堂皇的政治、財經、學界菁英感到厭惡。在許多勞工眼中,菁英掌握了一套複雜難懂的遊戲規則,在真話中滲進了一些假話,兵不血刃的獲取暴利。這樣的現象,可能會成為社會分裂與衝突、境外假訊息攻擊的切入點。對菁英來說,這些多半可以透過「社會溝通」解決,但基層民眾未必喜歡跟菁英溝通,溝通需要對語言工具有良好的掌握,這通常是菁英的長項。換句話說,熟稔語言工具的菁英們,必須自覺到「善辯與伶牙俐齒」對不擅此道的基層民眾來說是會造成一些壓力,甚至排斥對話。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我們時刻面臨到「溝通困境」。不同觀點的人要交流想法,過程是艱難與緩慢的。

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左)等一行人於2021年6月...

全方位的對「疑美論」進行反擊

透過書本的形式來傳遞觀點,寫的人辛苦,讀的人也得靜下心。這種「傳統」的溝通型態,傳播廣度上遠不及影音,也比不上社群媒體慣行的短文。即使如此,足以成書的長篇文字依然有其長項,它可以讓作者與讀者處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中進行交流。例如本書的有些章節雖然顯露出對川普不以為然的蛛絲馬跡,但也有所節制。雖然似乎是較為傾向民主黨的政治立場,但美國兩黨與台灣關係的歷史進程與當今態度,分析平實,頗有可觀之處。

本書的重點並不在於比較民主黨與共和黨,而是回應許多台灣民眾對美國的疑慮。這些疑慮有些是單純的不熟悉台美關係,有些則是受到親中政媒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事實上,中國多年來一直在檯面上下打擊台灣人對美國的信心,「美國人不可靠,會放棄台灣,台灣人投向祖國懷抱才是正確選擇」一直是中國統戰的主旋律。對美國了解越多,越能正確的判斷美台關係的進展程度,越能排除統戰毒素,對局勢做出合理的判斷。

本書好嚼、好懂、好吸收、面向廣,對台美關係有一定認識的人,可以從中確認自己的資訊面向是否有缺漏;對台美關係原本毫無興趣的人,把本書當作入門鑰匙,也可以開展饒富趣味的閱讀之路。

美國贈送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抵桃園機場,指揮官陳時中(右)與時任AIT處長酈英傑...

※ 本文為《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書評,聯經出版授權刊登。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
作者: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05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書封。 圖/聯經...

鳴人選書

編輯室嚴選好文好書,作為各種議題的延伸閱讀。

書評 聯經出版 鳴人選書 溫朗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