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如何改變世界?追求自由價值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國家的紀錄片產業,雖然稱不上十分成熟,卻比任何國家更大膽地追求激進表現,這也正是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特色。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擁有豐富的單元項目,以跨平台的媒體為基礎,含括了藝術、時尚,甚至音樂,藉由多元化的類型,創造更多表現的可能性,以及擴大紀錄片的定義。在這些藝術表現之中,值得大家去探索「紀錄片」的其中精髓。在本章節中,我們將採訪TIDF一位非常年輕的策展人林木材先生,了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在紀錄片上表現出的多元樣貌。
思考「真實與我們的關係」
1998年開始,每兩年(偶數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最大的使命是將世界上優異的紀錄片介紹給台灣觀眾。自2013年起,文化部正式將TIDF委由國家電影中心(Taiwan Film Institute)籌辦(編按:現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經過多年後,TIDF在紀錄片文化發展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目前著重於華語/台語圈、東南亞地區,打造獨立紀錄片的平台,期許能重新發現台灣紀錄片的文化,不斷地追求發展。
TIDF的理念始終如一,同時也是思考「真實與我們的關係」的重要場域。策展人林木材先生表示,所謂紀錄片,不只是指電影類型,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性。「重點在於,當一部紀錄片作品以嶄新的表現手法完成,若觀眾以一般看紀錄片的習慣去思考內容,可能會覺得太抽象或太藝術。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觀眾能看到最後結束。因為這些影像的呈現,都與歷史、政治,以及我們居住的世界有著密切關係。」
將變化帶進緩慢的表現之中,藉此解放思考
TIDF自2014年起,喊出「再見.真實Re-counter Reality」的口號作為核心精神。若仔細端詳便能明白,其中使用的漢字具有雙關意思。在華語圈裡,「再見」具有「告別」與「再次見到」兩種意思。因此,TIDF提出的「再見.真實」,無非是希望每一位觀眾看了紀錄片,都能開啟自己世界的獨特視野,以及對真實的想像,林先生說:「影展上映的單元確實非常重要。但除此之外,TIDF的工作人員還策畫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單元。其目的在於,希望大家能思考紀錄片的意義與歷史,並且一起互相討論。不過,這樣做並非以評論紀錄片為目的,而是希望把一些變化或多元化的類型,放進原本就趨向緩慢節奏的紀錄片製作之中,藉此讓思考模式得到解放。」在所有的類型中,若都帶著「紀錄片」的精髓,也許就能找出它們的隱喻與精神性。
TIDF具有跳脫傳統束縛的態度,只要看各個單元就能立刻明白這一點。其中,包括從錄像藝術到音樂等,這些類型都追求各種可能表現,因此「紀錄現場Doc Cross」的內容極具挑戰性。2018年,TIDF提出的概念是「顛覆人們對紀錄片的思考想像」,這項宣言可說擴展了紀錄片的各種可能與定義。在這項主題下,節目單元包含錄像藝術、實驗電影、紀錄劇場等各種活動類型。「一部優異的紀錄片作品會拋出各式各樣的疑問。其中包括:道德倫理、思考方式,以及全新的世界觀等,紀錄片經常會提出這些問題。如果你認真思考紀錄片的這些提問,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同樣也會遭遇相同的問題。在這一刻,我察覺現實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何不把紀錄片當成一種生活型態去思考呢。」林先生說。接著,他開始關注紀錄片的本質特性。
紀錄片對台灣的歷史、政治訊息,能發揮什麼功能?
影展中,有一項獨特的上映單元「(Not) Just a Historical Document: Hong Kong-Taiwan Video Art 1980- 1990s」的中文名稱是「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對獨立國家「台灣」而言,人們有著國家與身分認同的煩惱。因此,在電影製作的意義上,這個單元成為非常好的議題。林先生表示,許多紀錄片導演願意正視政治的問題,拍出不少內容細膩的作品,然而劇情片導演卻不太願意觸碰政治或歷史議題,因此他想要改變台灣的現況。「我相當感謝這群藝術家,他們以創意呈現出真實。儘管沒有必要把歷史或政治當作議題,但(在台灣)只要一開始創作,大家都會想透過作品呈現出這些議題。就這層意義而言,這項以歷史為主題的單元,正是藝術家們能夠自由表現真實的最佳機會。」
回望台灣紀錄片電影史的新鮮觀點
「台灣並沒有紀錄片產業。」林先生說,由於沒有電視或電影產業的資金援助,獨立電影導演只能仰賴政府補助金。這種情況對紀錄片電影的製作造成莫大的影響,使得紀錄片導演難以參與、執行龐大計畫,更遑論跨國共同製作電影面臨的艱難。「每年在台灣電影院,上映的紀錄片大約十部,以世界各國的角度去看,這種現象實在極為異常。」因此,在2018年,TIDF舉辦了「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單元。這項調查工作為期兩年,總共翻找出1960年代的19部前衛電影,並安排上映時間。其中有兩部作品《今日開幕》(韓湘寧導演)與《現代詩展/1966》(張照堂導演),拍攝完成至今已過五十年,終於在2018年的TIDF舉行世界首映。
另外,牟敦芾導演在TIDF同單元上映的兩部劇情電影《不敢跟你講》與《跑道終點》,是在不停尋找之下發現的作品,同時也是當年政府禁止上映的作品。「我們透過這項單元計畫,得以回望台灣的電影史,相信能藉此提供新的觀點。由於在尋找電影的過程中,出現了奇蹟與相遇,才能夠實現這麼出色的單元,這對我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林先生表示,紀錄片仍不斷地發展,很不希望再看到禁止上映的情況發生。他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為打造今後更好的台灣國際影展,持續地提出各種創意、保持全新觀點是相當重要的。「只要你持續把自己置於險境、願意冒險,必然會開創一條新的策展路徑。」林先生留下了這句勉勵的話,為不停尋求突破而努力的新生代紀錄片工作者加油打氣。
※ 本文摘自《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原標題為〈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台灣新生代紀錄片工作者的挑戰,追求自由表現的紀錄片影展〉,行人出版授權刊登。
《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作者:SOMEONE'S GARDEN譯者:雷鎮興出版社:行人出版出版日期:2021/12/3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