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匯流滾滾來:頻道分組付費不再只是「狼來了」
如果您有到過吃到飽餐廳,應該會發現以下的現象:明明現場有鮑魚、龍蝦、牛排等大餐,但今天你就想吃擔仔麵,而且吃兩碗就飽了,其他嚇死人的餐點對你沒有任何用處。換個情境,你到了吃到飽餐廳,雖然餐廳如標榜確實有提供龍蝦,但其他的菜色卻差強人意,除了龍蝦外都令人難以下嚥,原來預計的各式菜色吃到飽,只好改成龍蝦吃到飽,而你吃兩隻也就飽了,事實上也沒有享受到吃到飽的快感。
於是你會想,還是去吃擔仔麵(或是龍蝦)好了。但此時你發現,市面上只有吃到飽餐廳,而且大家菜色、擺盤、甚至連拿菜的動線都一樣!很荒謬吧?而這個荒謬的窘境其實就發生在大家面前。
你吃到飽,他躺著賺
台灣有線電視發展近30年,但不管收視戶跟誰訂閱有線電視服務,看的都是一樣的1到200台,活生生是上述吃到飽餐廳的翻版。
除了菜色內容近似(電影台或新聞台還一直用聯播或重播來呼攏消費者),在各大MSO業者「喬」定遊戲規則的情況下,還玩出了定頻的規則。於是你到了別人家裡,要看HBO就轉65台、要看公視就是13台,不用尋找,就可以快樂的轉到你想看的頻道。
有人可能會說這很方便,是好事情啊。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魔鬼在哪,呼之欲出。
在系統與系統、頻道與頻道間完全沒有、也無需競爭的集團壟斷下,消費者沒有內容上的選擇,系統商只要取得頻道代理商授權開播,就是躺著賺錢的生意,另方面,頻道只要能加入大頻道代理商的麾下,就算節目內容差強人意,一樣分得到授權費用(分潤好不好或公不公平又是一回事),更因為自己的頻道能在全台有線電視收視戶眼球前占有一席之地,更會有源源不絕的廣告收入滾滾而來。
相對於現在的付一筆錢吃到飽,所謂的分組付費,指的是收視戶除了付費收看現行所有第1台到第200台定頻的頻道這個選項外,還要求系統業者(第四台業者)提供給收視戶訂閱自己喜歡想看的頻道組這一個選項。
當然這不可能像MOD任由用戶「單頻單買」,想看哪台就買哪台般一蹴可及,但主管機關NCC要求,至少先區分成「基本頻道組」及「加購套餐」供民眾訂閱,以達到促進媒體競爭發展,及把收視自由還給民眾的初步目標。
分組付費的阻力何在?
從2013年開始,為了促進系統業者及頻道間相互競爭,讓消費者獲得業者競爭下的實質利益、取得基本的收視自由,分組付費計畫在石世豪主委帶領的NCC委員會推動下漸漸有了媒體關注度。然而從2013年NCC的規劃方案可以發現,主管機關原是希望能在2016年全面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及分組付費的進程。
然而,由於頻道業者頑強抵抗,使得原先的規劃到了2017年尾聲依舊只聞樓梯響,政策規劃難以推行。這樣的困境直到近年隨著NCC要求有線電視數位化的進程收到成效,才開始有鬆動的跡象。
辦得到分組付費這件事情,主因是數位訊號的普及所致。在傳統類比訊號時代,一條cable線就把所有的頻道訊號單向傳送到用戶家中,申請有線電視時,系統業者不需要提供現行的數位電視盒,在機房的部分也只負責把頻道訊號接在一起就把訊號送給用戶。因此,只要把類比訊號的電纜線接到電視上,用戶就可以從100多台裡打撈自己想看的內容。
但當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用戶想看哪一台,都是經由數位機上盒(set-top box)先行回傳指令至系統業者機房,如果確實有訂閱,再由機房將訊號經線路送到用戶家中。同時,用戶訂閱什麼頻道,一樣也是記錄在系統(機上盒或機房)內,所以不想看或是沒訂閱的頻道,只要預先設定,理論上也可以做到把尚未訂閱的頻道預先排除在消費者的頻道選單之外,並無技術上的難度。
在全面數位化的情況下,其實已經可以做到讓消費者在訂閱時,預先依照頻道的屬性過濾決定是否訂閱,如此一來,訂閱的頻道全部都是自己想看的頻道,消費者不用再從茫茫頻道海裡撈出自己想看的內容,狂按轉台鍵避開地雷區的日常,就不再只是夢想而已。
BUT代誌並不像主管機關想的那麼單純
究其實,開放消費者選擇,就是頻道間開戰的鳴金聲響起。一旦用戶可以自由選擇看哪個頻道,是否有可能在競爭下,某些頻道就些消失不見?先不提像MOD一樣的單頻單買了,如果NCC理想中的分組付費上路,在家庭人口數只剩二到三人的現在,只看運動的人訂運動套餐,只看電影的人訂電影套餐,還有多少人會花錢訂閱整天都在講一樣事情,有時候還一起不講某些事情的新聞評論台套餐?
這時候,要加入哪個套餐才不會被消滅的問題,就如同大學做報告時怎麼選組一樣重要。如果要快樂的搭便車,不靠自己努力就完成一份報告、拿到學分,那就要想盡辦法跟班上最有戰鬥力的人綁在一起。
你可能想問,既然選了課,幹嘛不好好讀書做報告就好?一樣的,既然做了頻道,有了內容的通路,為什麼不乖乖發展內容,靠內容取勝就好?
你想問這個問題,超。現代化律師才想問呢!就作者自己而言,現在幾乎只收看直播的體育頻道,公視的新聞頻道及評論節目,以及少數的外國居家頻道。就連以前比較常看的戲劇電影台,也因為OTT網路影音及MOD的隨選視訊服務興起,漸漸地被視如敝屣。
這可能只是生活在數位匯流時代下,三十幾歲電視使用者的寫照,但隨著年齡層的老化,以及匯流如大江東去不復返的趨勢,這種公開傳輸的著作利用模式取代傳統頻道線性播放的情況,恐怕只會日益明顯。在超。現代化律師的想像中,十年後除了投入高成本的運動頻道,或肩負傳播任務的公共電視台外,其他頻道應該會面臨大量的萎縮的命運。
分組付費不是狼來了
這件事情你知道我知道,業界的經營者也知道。或許是理解到這樣的情形,頻道業者或系統業者才在這幾年間努力抗拒分組付費的實施,同時一邊盤算著怎麼跳船。
有遠見一點的,像台灣最大頻道代理商凱擘公司(富邦台哥大集團)在2017年11月宣布放棄頻道代理業務以外,更在10月就已經投資好萊塢最大經紀公司CAA,期望能在經紀代理跟自製影視內容上找到一條未來的路。至於沒有想好出路往前走的,只好留在原地等著被殲滅。
2017年12月,NCC終於核定通過台南三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分組付費費率方案,內容上或許不盡理想,但至少可看出,主管機關是鐵了心要把眼球還給閱聽眾大眾——換句話說,這次的分組付費,很可能不是另一次的「狼來了」。
在網路影音盛行年代,除了OTT網路影音的興起外,頻道業者間的淘汰戰,也已經如下一個浪頭般迎面襲來。如果現有的頻道業者不撥移一部分收益且結合既有資源,想辦法做出更好的內容來求生存,那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將會是無比巨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