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何時退堂:台灣能有自己的「漢摩拉比先生」嗎?
近來有一部談論司法職場百態的韓國戲劇《漢摩拉比小姐》引起網友不少討論。《漢摩拉比小姐》劇中講述幾位韓國法官因各自不同的成長歷程、處世價值交會後所產生的火花;有的法官想保護弱者,有的法官有其不可鬆動之原則,而有的則認為無論如何,法官都必須和現實有一定的妥協,並在不同的行事風格下,衍生出法庭內外的故事與觀點,發人深思。
當然,這部韓劇可能不像先前《太陽的後裔》一樣轟動,甚至成為「現象劇」引起熱議與研究1,但觀看之餘不免反思,除了老是口號式的「好想贏韓國」外,我們能不能有一部像樣的職人戲劇——一部探討司法制度、法庭故事且引人入勝的司法職人劇?
什麼叫做職人劇?
「職人劇」一詞是這幾年對特定戲劇類型的普遍說法,粗淺來說,即是將過往僅作為人物設定的「職業」與「社會位階」等背景資訊予以放大,以呈現出特定職業下的生命故事。換句話說,職人劇以主角所從事的職業作為戲劇架構,呈現主角踏入該領域的初衷、該職業的真實面貌,以及隨之而來的各式考驗與挑戰。更有甚者,則是刻骨銘心的掙扎。
既然職人劇不脫戲劇本質,劇情設定自然也要賦予其峰迴路轉與高潮起伏的娛樂性。對日本的影視工作者/創作者來說,這類的技術或許早就駕輕就熟,像是早年由著名漫畫改編的《將太壽司》,或是稍嫌誇大醫療技術的《醫龍》,前者讓人發現原來去菜市場選魚貨有這麼多的眉眉角角,後者則使人知道心臟病的複雜與類型差異,單單是開個心臟手術就有這麼多的選擇。而無論是將壽司作為一生懸命的師傅,或是專業權威的心臟外科醫師,皆讓不少日本觀眾產生共鳴。這些廣獲好評的影視作品,都是日本職人劇實力的具體呈現。
職人劇會不會很悶、乏人問津?
台灣有職人劇嗎?以過往的觀賞經驗來看,在主流戲劇類型中似乎不常見,或許提到愛情糾葛或家族事業鬥爭,相信讀者會更心有戚戚焉。
近年來,台灣電視圈陸續也有優秀的影視工作者推出幾部叫好又叫座的職人劇,尤其是其劇情設定之細膩,對細節考證的一絲不茍,以及面對職人專業的態度展現,都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麻醉風暴》(後續還拍了第二部),描述一位麻醉科醫師涉入一件醫療糾紛後,在身心俱疲且壓力環伺下,和曾經擔任醫師後來成為藥廠業務的夥伴攜手合作,掀開健保體制下醫院為了節省成本使用過期藥品的陋習。
此外,在場景建構上,「麻醉」劇中對手術現場非常考究,尤其實施麻醉時的每項醫學用語都要求精準,觀眾完全也不會因為專業用語而有觀看上的困難,甚至認為這樣的高質感戲劇才是尊重觀眾的表現。另一部也不能錯過的則是《出境事務所》,劇情圍繞在以生命事業為職志的禮儀師,如何從菜鳥成為撫慰遺族心靈的送行者,帶領觀眾一步步掀開這個行業的神秘面紗。除讓觀眾熱淚盈框,更得到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的肯定。
包青天、廉政英雄的畫面太美我不忍看
事實上,司法體系存在許多考驗人性的試煉瞬間與悲歡離合的場景,可是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卻始終缺少一部上的了檯面的司法職人劇;戲劇作為最具傳播力的媒介,但卻甚少法律人與影視工作者投入耕耘。
如果你問民眾對司法劇的印象,八九不離十是「包青天」,但日審陽夜審陰,人死還可以觀落陰,集偵查審判和執行於一身、代替月亮懲罰你的包大人,這樣的制度與現代司法的距離實在有所落差。時至今日,我們若仍以包青天做為理解司法的大眾媒介,簡直就是大悲無言。
其實我們也曾經有部以檢察官為主角的戲劇《廉政英雄》。雖然該劇曾風行一時,但不得不說,檢察官作為偵查主體,主要的工作是證據的蒐集和法律上的攻防,但在閱聽人眼中看到的,卻是劇中檢察官騎著摩托車並帶槍衝鋒陷陣,一秒拿遙控器轉台也只是剛好。尤其當這齣戲還掛著法務部指導的名義時,實在是畫面太美我不忍看!
建構司法戲劇支援流程
一部好的司法職人劇,除了好的劇本外,更該讓法庭內外的專業如實重現,不只是找一些俊男美女就會有收視率跟口碑,更該藉由專業者的協助讓戲劇更加精準與精彩。
戲劇製作過程相信影視工作者也希望能有司法專業人員的建議,甚至也會有法庭場景的需求;對司法工作者來說,如果一部司法職人劇能引起大眾關注,更有利法律知識的普及。筆者建議,司法行政部門(司法院)可以更積極點,在硬體的部分,可以簡化有意拍攝的劇組租借場地之流程,在軟體(人)的部分,可以調查有意願參與的法官,讓個別劇組可與法官接洽,隨時保有雙向的合作管道,避免劇情提供了錯誤的法律知識。這樣的模式對法普的推廣應是一本萬利。
最後,令筆者驚喜的是近期有部號稱台灣第一部司法職人劇的《最佳利益》準備上檔,不過當看到宣傳中寫到,「這位律師有著百分百勝訴率,是律師界女王……」,這樣的開場恐怕也跟現實有很大差距。這樣不單純的劇情,李組長這時如何不眉頭一皺呢?
- 現象劇是中國開始的用語,指的是該劇引起了廣泛討論,大街小巷就算沒看過也會知道這部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