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萱/空拍機嚇到雪山小熊?空拍之前,你該知道的生態大小事
11月中旬,一部「小熊爬雪山」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小熊不斷滑落、攀爬的模樣讓人憐惜,引起許多人的關注。然而,事後經美國科技新聞《The Verge》的與《智慧機器人網》的文章卻一一指出,影片中母熊及小熊疑似受到空拍機(一稱無人機)馬達、螺旋槳的噪音驚擾,因此才會冒險爬上雪坡。
將鏡頭從「小熊滑坡」拍攝地的俄羅斯轉回臺灣,2016年時,在新北市貢寮,也曾經有民眾向新北市動保處檢舉,在知名景點龍洞有人利用空拍機拍攝遊隼繁殖、育雛,使遊隼驚嚇而不再回巢。
雖然空拍機聽起來問題頻傳,但空拍機若運用得當,也有許多益處,例如可用於緊急救難、生態調查,更可以超越傳統攝影的限制,將別於以往的畫面傳送到眾人眼前。2017年林務局與生態攝影師詹家龍合作拍攝的《保島》,即是臺灣第一支利用空拍技術記錄臺灣自然保護區域的紀錄片,涵蓋49處自然保護區域,留下許多棲地、物種的珍貴畫面。
空拍機對於生態可謂是雙面刃,隨著空拍機日漸風行,勢必出現越來越多空拍攝影師。無論是否有志於生態攝影,只要進行空拍,都有可能不小心驚擾到生物、危害到環境,因此了解空拍機相關法規、拍攝注意事項,是每個空拍機攝影師的必修課。
▲ 11月中旬,網路瘋傳的「小熊爬雪山」影片。
臺灣法規怎麼說?
2018年4月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民用航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增訂「遙控無人機」專章管理規定,將無人機納入管理,重量250公克以上的無人機都要登記註冊,操作人也要通過測驗,取得操作證後才可以使用。此外,針對飛行時間、高度也有限制,並提到傷及人或財物的相關處置。
不過,《民航法》並無特別提及動物及生態,若發生驚擾的問題,便要回到動物相關的法規來討論。
如果傷害到的是貓狗,或是人為飼養的脊椎動物,適用《動物保護法》開罰;若干擾保育類動物,則可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不得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開罰,違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或併科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若是導致野生動物死亡者,更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
假設在政府劃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裡騷擾、虐待一般野生動物,也可以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處2萬以上,10萬以下的罰鍰。
然而正如《野生動物保育法》對一般野生動物的虐殺有比較大的漏洞,除非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不然空拍機對非保育類的一般野生動物之侵擾行為,並無明文規定及相關罰則。
國家公園可以進去拍攝嗎?
如果空拍機希望進入國家公園拍攝,相關限制就比較多了。
除了玉山國家公園尚無規範,壽山、金門兩個國家公園僅針對軍事管制區禁飛,其他國家公園已陸續針對空拍機訂定申請拍攝規範,依照不同國家公園的狀況,也會將部分生態保護區列入禁飛區。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簡任視察孫維潔說明,在可能對生態有危害之虞的地點,會限制空拍機進入。此外,他表示如以墾丁來說,梅花鹿復育區、南仁山生態保護區、龍坑生態保護區、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社頂區生態保護區都是禁飛區,因為害怕影響野生動植物棲息。而陽明山,只要是商業性影片、個人旅遊影片,生態保護區都不予許可,「生態監測、救災、公部門特殊需求則會另作考量」,他說。
不過對於國家公園「非禁飛區」的區域,孫維潔表示,如果不會太過驚擾生態,大部分申請案都會予以准許。同時,她也強調,管理處會特別提醒申請人「不要驚擾野生動植物」、「不要在人潮聚集上方拍攝」以及「注意速度及高度」。
孫維潔指出,太魯閣目前受理到1368件申請案,管理處許可了1347件,由此可見,雖然管理處會審慎評估每個申請案,但只要合理,大多會予以准許。不過如果管理處認為可能會影響生態,就可能不通過。孫維潔舉例,曾有外國媒體詢問能否拍燕子築巢,管理處考量後回應,「因為會干擾到燕子築巢,似乎不是很合適」,最後該媒體就未提出申請。
▲ 公視《我們的島》第906集:龍洞遊隼記。
國外又是怎麼做?
目前臺灣幾個國家公園的空拍機規範,都有特別列出「不得妨礙生態」,不過目前並未就細部做出詳細規定。孫維潔對此表示:「將來要不要做一定高度的限制,或是多少公克的無人機適合拍什麼樣的生態影片,等無人機應用更廣泛以後,相關規範會更明確。」
而面對法規跟不上當代科技應用的腳步,孫維潔認為,以《民航法》為例,法規是否合適,也需經實施上路、累積個案並經試行後,再做滾動式的調整。不過她也表示,由於目前並未接獲有侵擾自然、明顯影響遊客的案例,因此暫無更細緻的規範,也並未排除未來再做評估的可能。
空拍機在國外的規範也各有不同,目前大多國家空拍機仍大多歸航空法規管理,大部分也著重於限制飛行高度、飛行區域,較少直接與動物相關的細項規範。原本加拿大限制空拍機需距離建築、車輛、人、動物至少要有75公尺,現在則改成低於1公斤、高於250公克的空拍機需離「車輛、船隻、民眾」至少30公尺。對於放寬距離規範一事,加拿大官方解釋說,既有法律——例如《刑法》——已足以保護動物、建築等,因此不需要重複規範。
在其他國家的國家公園管理上,空拍機的規範嚴格、寬鬆也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幾乎不允許空拍機在國家公園做私人使用,加拿大也完全禁止娛樂性質的空拍機使用;澳洲的國家公園則相對比較寬鬆,在允許範圍內同意私人娛樂使用,商業使用則採取許可制。
整體來說,全球對空拍機的使用及限制都不太一樣,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可能會有比較嚴格的限制,不過在一般空間則不太會有限制。最終對於「不影響生態」距離的拿捏,還是有賴使用者自己的經驗和事前準備。
▲ 2017年林務局與生態攝影師詹家龍合作拍攝的《保島》。
拍攝前,先了解拍攝地人文、自然環境
「來做生態影片拍攝的導演,大部分都長期在國家公園拍攝,對生態知識非常了解,也能抓到拍攝生態的精髓、感動人心。」孫維潔建議未來有志進行生態拍攝的人,應對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的規範有一定的瞭解,並強調對當地的地景、生態、人文等知識,拍攝者也應於事前做足功課。
孫維潔以臺江國家公園為例,指出臺江國家公園冬天會有大批候鳥前來,例如黑面琵鷺,因此希望申請者能避開相關活動區域,不要驚擾鳥類的棲息環境。
又以太魯閣為例,因為太魯閣地形特殊,峽谷的氣流可能會影響空拍機的飛行,如果沒有做好功課,氣流影響機器操作時,就容易影響到遊客的安全、甚至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目前空拍機應用廣泛,不管是環境資源監測、急難救災需要,還是商業、私人娛樂影片拍攝的需求,孫維潔也同意其運用「勢不可擋」,因此國家公園也會清楚公開申請拍攝的流程,讓申請程序更簡便。「管理處面對各個空拍申請會依照相關規定辦理,並以不影響環境保育、自然生態的原則進行審慎的評估與駁准」,他說。
縱然如此,法規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作為空拍攝影的愛好者,也應培養自己對環境與生態的知識。在國家公園中,空拍申請作業雖是必經流程,但是在拍攝過程中,機具、拍攝區域是否符合申請,操作上是否合乎規範,其實很難進行即時管理,可能無法於當下阻止違規行為,往往只能於事後進行處罰。正因如此,空拍攝影師的自律格外重要,養成對大自然的尊敬、對生物的平等看待,或許是遠比法與罰外,更重要的事。
▲ 2017年林務局與生態攝影師詹家龍合作拍攝的《保島》。
- 文:李奕萱,動物當代思潮動保記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