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暉/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的台灣(下):由國外街道設計案例看見可能性

聯合新聞網 特公盟
圖/取自KaBOOM!官網

▍上篇:

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的台灣(上):從打造兒童友善街道做起

舒適又便利的街道空間

兒童友善交通除了確保兒童能夠安全的上街移動之外,也要保留空間讓他們能夠休息和逗留。城市的交通規劃應該要鼓勵兒童和照顧者多多使用街道,讓出門這件事情變得方便又有趣。而舒適又方便的街道包括了能夠坐下休息和社交的空間、具有固定時間表和明確路線圖的可靠運輸工具、人行道與車站的適度遮蔭,以及廁所和飲水機等設施。

圖/Roofmeadow and Studio Ludo

2017年伏塔雷薩市政府與美國國家城市交通官員協會(National Assoc...

兼具啟發性與教育性的元素

街道是整個城市的主要空間之一,也是兒童日常會接觸的場域;因此對於兒童和照顧者來說,街道應該是有趣且富有教育性的。街道的功能不僅僅只是用來連接不同目的地而已,也是兒童健康發展上重要的一環。兼具啟發性與教育性的街道應該要美觀、具有學習與遊戲的空間、提供發揮想像力的機會,並且製造給不同族群社交互動的機會。

德州麥卡倫市所提出的「麥卡倫地鐵盪了再上計劃」(Metro McAllen Sw...

城市的另一種可能:無車城

除了日常的交通規劃之外,許多城市也嘗試在假日推行「無車日」,給予人本交通更多的可能性。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政府自1976年以來就推動「開放式街道」(Ciclovia),在週末和假日期間禁止汽車在主要街道上行駛,讓人們可以在街道上散步、慢跑或騎自行車,也可以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印度的「開放街道日」(Raahgiri Day)則是一項集結數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倡議,目的是把街道歸還給居民,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集會,充分享受城市生活。在每週的開放街道日,參與城市的主要道路都變成行人徒步街,人們可以在戶外盡情放鬆身心,或者參加路跑、騎自行車、舞蹈、瑜珈、露天戲劇表演等活動。

印度的「開放街道日」(Raahgiri Day)則是一項集結數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倡...

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從2015年起,就規劃了「無車日」(car-free day)的活動。一開始她選了某個月的其中一個星期天,地點就在知名的觀光景點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ees),規定前來的人只能以開車以外的方式進入活動區域:用走的、用跑的、騎自行車都行,然後在這個無車區域可以自由活動——野餐、擺攤或表演。後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無車日」的活動規模逐漸擴大,逐漸演變成常態性的週末活動,範圍也擴展到整個巴黎市中心。

而伊達戈的終極目標,就是在2030年將巴黎打造成「無車城」。她的計畫是除了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緊急服務車輛、少數必須持證的居民車輛,以及卸貨車輛之外,只容許行人、自行車及滑板車等非機動車輛可以進出巴黎市中心。而可以進出的車輛,也會全面電動化,在改善交通的同時,也達成環保的目的。

當城市不再被車輛主宰之後,兒童能夠更安全地移動、更放心地玩耍,也能更自在地生活。而閒置的停車空間,就能規劃成更寬敞的人行道和其他休憩空間(如露天咖啡座、露天電影院等),創造更多讓人能夠社交互動與娛樂的場所。

在台灣,我們有設置在觀光區的假日行人徒步區(例如西門町、大稻埕和孔廟),也有不定期的封街活動(例如街道遊戲、城南有意思),都是在推動街道利用的不同可能性,讓我們重新思考人在城市與街道的定位。我們很期待台灣能夠從兒童友善交通著手,逐步改善目前的交通亂象,從「行人地獄」轉變成「行人天堂」。

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從2015年起,就規劃了「無車日...

特公盟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是由一群以媽媽為核心、關注兒童遊戲權...

青少年 美國 行人 交通安全 公共政策 時事觀察 特公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