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廉價的國防:國軍缺人,改回徵兵制就好?

聯合新聞網 王臻明
國軍在轉型成全募兵制的過程中,過於倉促,值得政府深切檢討。 圖/路透社

日前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刊出一篇報導,直指台灣改採募兵制以後的諸多弊病。文章中訪問多名現役與退役的國軍軍官,談到基層戰鬥部隊人員短缺,戰時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戰車沒人操作;義務役士兵的4個月役期過短,幾乎毫無戰力可言;後勤動員制度設計不良、難以在戰時真正補充部隊戰力等問題。

的確,這些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國軍在轉型成全募兵制的過程中,過於倉促,未有良好的配套規劃,最後出現這種情況,值得政府深切檢討,不該諱疾忌醫,繼續粉飾太平。

部隊缺員問題不必再假道學

不過如筆者前文所述,若因此再倉促改回過去以徵兵制為主,輔以部份募兵制的方式,卻又沒有通盤的規劃,那不止這幾年下來的些微改革成果將全部付之東流,恐怕情況還會更加惡化。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國軍的總員額是固定的,維持在21萬5千人,扣除文職人員,軍職人員只有18萬8千人。就算未來改回徵兵制,補足部隊的缺員,達到100%的編現比,國軍的作戰部隊還是只有18萬8千人,除非修法擴大國軍部隊規模,否則不會增多。

目前募兵制最大的問題,就是戰鬥部隊的編現比只有60~80%左右,多數維持在7成上下,兵力缺口嚴重。只是一旦改回徵兵制,又不延長役期,基層部隊將由絕大多數服役不到1年的新兵組成。

試問,若一邊是人員只達7成,但全部是由服役3年的熟練士兵所組成,而另一邊是全員滿編的部隊,但大多數是服役不到1年的新兵,兩邊部隊的戰力孰強敦弱?這從之前徵兵制末期國軍部隊的慘況來看,答案已不問可知。

當然,第一線戰鬥部隊兵力缺口嚴重的問題,也必需要積極解決。大家也不必再假道學,募兵制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薪水、薪水、薪水」。以目前志願役士兵如此微薄的薪水,都可以募到8成士兵,艱苦的戰鬥部隊也有平均7成的編現比,只要薪水福利再好一點,要達成9成以上的目標並不難。但偏偏台灣政府對於各種福利政策非常大方,卻對於基層士兵萬分小氣,選前各種補助是動輒十億、百億起跳,之前給戰鬥部隊薪水加給卻是幾千塊都斤斤計較。

至於台灣出生率逐年降低,未來會募不到兵源的隱憂,借鑑先進國家,都可看到隨著產業轉型與社會形態變遷,而讓青年的失業率快速飆高。許多歐美國家的青年失業率都高達10%以上,台灣也正逐漸步入後塵中。這也讓政府投入大批預算協助青年就業或自行創業,但是成效極其有限。

就此,政府不如雙管齊下,將部份資源用來提高薪資,鼓勵青年入伍服役,讓他們能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或好好規劃讓志願役士兵能在軍中習得一技之長,更能解決青年失業問題。

募兵制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薪水、薪水、薪水」。 圖/美聯社

國軍員額不足,補滿就可作戰?

所以解決目前募兵制問題的方法,其實唾手可得。但募兵制先倉促上路,又缺乏配套措施,未能痛下決心進行全面改革,最後將所出現的諸多問題,視為是方向錯誤,再走回頭路,這是國軍歷次改革失敗的最常見原因。而軍中凡事注重表面、敷衍了事的風氣,更是長期的積弊沉疴,不單單只是人力短缺這麼簡單而已。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人力真的補齊了,不再有一開戰三分之一的戰車無人操作的問題,但以目前這批戰車的妥善率來看,這三分之一的戰車有辦法真的上戰場嗎?

陸軍花費大筆預算向美國採購108輛的M1A2T主力戰車,但這數量遠遠不足以替換台灣所有裝甲旅、機步旅與地區指揮部的大批舊型主力戰車。可想而知,未來這批M1A2T主力戰車抵達台灣後,一定會成為陸軍展演的重要裝備,可是陸軍有為其它的舊型主力戰車規劃汰換計畫嗎?或是性能重建計畫、火力提升計畫,好讓這些戰車繼續能服役嗎?買這一百餘輛的新戰車是可以提升北部地區的反登陸作戰能力,這無庸置疑,但有辦法解決目前裝甲部隊舊型主力戰車妥善率不佳的問題嗎?

國軍這種虛應故事、不願真正面對問題的情況,又以後備動員系統為最。戰車火炮等裝備有問題,至少還看得到,但後備動員這種備而不用的體系,就變成了每年行禮如儀的活動。

國軍教召的效果不佳,後備部隊戰力堪慮,是台灣改採募兵制以後才出現的嗎?從台灣還在進行徵兵制的時候,後備部隊的問題就一直為人所詬病,卻從來沒有見過任何的改革計畫。在目前現行的制度下,服役4個月的役男,與徵兵制末期服役12月的役男,在退伍幾年後,其實狀況都差不多,因為沒有規劃良好的教召,持續訓練,根本難以保持戰力。

就算人力真的補齊了,不再有一開戰三分之一的戰車無人操作的問題,但以目前這批戰車的...

世上沒有廉價的國防

台灣後備部隊的問題,在於教育召集不確實,武器裝備老舊不足,沒有依照服役時的專長分類,全部編入後備步兵旅,然後也沒有考慮過常備打擊部隊的戰損補充問題。如果不改善目前這種情況,改回徵兵制就會擁有可靠的後備戰力嗎?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

除此,國軍不重視後備部隊的召集訓練外,更鮮少替後備部隊採購新武器,永遠使用妥善率不佳的二手武器,也未思考過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後備部隊,一律編成步兵旅,美其名是擔任城鎮守備,但後備指揮部曾經讓這些守備旅進行過城鎮戰的訓練嗎?

以美軍為例,其陸軍部隊是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與國民兵所組成。加入預備役部隊的士兵,接受的第一階段新兵訓練與專長訓練其實也差不多4個多月而已,結束就離開部隊返鄉。但美軍預備役部隊可以有效協助現役部隊,在世界各地執行作戰任務,關鍵在於武器裝備與現役部隊差距不遠,而且每個月有固定的日子進行「持續」且「有效」的訓練。

為什麼美國的預備役部隊可以成功?因為美軍有預算為預備役部隊採購武器,即便是接收二手武器,也會先進行性能整建,後備單位有經費對預備役士兵進行訓練,更有各種津貼吸引民眾加入預備役部隊,讓他們願意忍受每個月必需抽空接受訓練的不便。

台灣社會不重視後備部隊,認為只要改變制度,就可以不用花錢,平白在戰時生出一支可以立即作戰的後備大軍,這樣的想法才是目前台灣後備制度的最大的問題。不論是採用募兵制還是徵兵制,這種心態不改變的話,是絕對沒有辦法改革台灣目前的後備動員制度。

老話一句,募兵制與徵兵制各有利弊,關鍵在於選好一個制度,盡力發揚這個制度的優點,減少這個制度的缺點。

一般台灣人對於兵役制度的最大誤解,是以為只要改回徵兵制,就能有充足的兵力,而不知道目前的國軍總員額是固定的,若不修法擴大規模,部隊一樣只有21萬5千人。不徹底檢討目前後備訓練的問題,用哪種制度都不可能擁有可靠的後備部隊。

政府不願意投資國防建設的話,再改回徵兵制也沒用,徵兵制沒有比較便宜,這世界上絕對沒有廉價的國防。

一般台灣人對於兵役制度的最大誤解,是以為只要改回徵兵制,就能有充足的兵力。 圖/...

王臻明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

軍事評論 王臻明 國軍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