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爭霸菲律賓海:談關島戰略地位與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嚇阻能力
日前美國海軍驅逐艦在菲律賓海試射標準二型飛彈,中國的航空母艦遼寧號則通過宮古海峽南下,也通過了菲律賓海進入南海演訓,讓這片海域成為雙方角力的新戰場。
菲律賓海北至日本南方,南到帛琉,西臨台灣與菲律賓,東部緊接馬里亞納群島,過去常被大家所忽略,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航空母艦大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美國與日本的海軍艦隊傾巢而出,雙方共有高達24艘航空母艦參戰,史稱菲律賓海海戰,這片海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菲律賓海之所以是戰略要衝,原因在於身處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又連結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海空航道,誰控制菲律賓海,誰就控制大半個西太平洋,掌握了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
在第二次大戰後期,日軍認為絕對不能失去對菲律賓海的控制權,否則將被美軍截斷日本本土至東南亞戰場的交通線,並讓當時日本所佔領的台灣與菲律賓岌岌可危。因此日軍派出僅存的航空母艦艦隊與主力戰艦,打算在菲律賓海與美軍決一死戰。
日本海軍最後在菲律賓海海戰一敗塗地,也敲響了整個帝國的末日警鐘,很快地,美軍逐步攻下包含關島在內的馬里亞納群島,奪得第二島鏈的樞鈕。當第二島鏈落入美軍手中,第一島鏈立刻門戶洞開,日本本土支援東南亞戰場的交通線曝露於隨時被攻擊的危險中,菲律賓被美軍奪回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美中爭霸菲律賓海,關島戰略地位吃重
就因為菲律賓海的重要性,二戰結束後美國選定馬里亞納群島上的關島,做為美軍在第二島鏈上的最重要基地,以牢牢扼守菲律賓海。
關島距離大陸有數千公里遠,不容易受到攻擊,又可以隨時支援第一島鏈上的美軍部隊。從關島出海的潛艦,也能立刻遁入菲律賓海的深水區中,在北方監控宮古海峽,在南方監控巴士海峽,再加上第一島鏈的屏障,在過去可謂是固若金湯。
因此,當今天中國的航空母艦艦隊從宮古海峽南下進入菲律賓海,前往南海一帶演習,結束時再循原路,經巴士海峽進入菲律賓海北上返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等於是直接挑戰美國在二戰以後所建立的區域霸權。
中國近年來積極發展海空兵力的目的,除了是想解決台灣問題,也在於突破第一島鏈,而控制菲律賓海或至少在菲律賓海能與美軍分庭抗禮,是中國完成這個目標的關鍵。
說菲律賓海是美中爭霸的必爭之地,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也導致關島美軍基地的地位,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要。美軍除了擴建關島基地,讓大型航空母艦可以停靠,還持續派遣RQ-4C無人偵察機與B-52H戰略轟炸機到關島輪駐(Continuous Bomber Presence , CBP),都是在回應這樣的新威脅。
不過隨著美國海軍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因染疫而停泊關島,讓艦上船員上岸隔離,導致西太平洋暫時出現航空母艦兵力的真空。
此外,美國空軍駐紮在關島的B-52H戰略轟炸機,也結束長期駐紮任務而返回美國本土,卻沒有同時派遣輪替的戰略轟炸機入駐關島,而引起美國國內輿論與西太平洋地區盟國的質疑。認為美國此刻在西太平洋的兵力,可能無法履行美國的防衛承諾,更認為中國極有可能趁機擴張在南海的勢力。
美軍改變部署模式,引盟邦疑防衛決心
美軍會改變在西太平洋的部署方式,其實起源於前任國防部長馬提斯。他在任內積極推動改革,調整美軍的海外派遣模式,打破過去固定排程、固定時間的戰備輪值。
比如過去海軍的航空母艦打擊群,是以保養維修、人員訓練、輪值部署的循環,每次出海執勤六個月。但馬提斯認為這樣的方式過於僵化,因此嘗試打破這樣的時間表,在有需要時才派航空母艦打擊群出海,一旦任務結束就直接返航,讓艦隊返港休假或進行人員訓練。
這種新方式的好處是較有彈性,一來節省經費,二來避免人員長期派駐海外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更重要的是國防資源有限,縮減承平時期的海外部署,可以蓄積作戰能量,在有緊急需求時能動員更大規模的部隊。
同時,打破既定的部署模式,也能讓美國的敵人更難以預測美軍的動向。這可以從B-52H戰略轟炸機返回美國後,媒體詢問美國戰略司令部時,所獲得的回覆中看得出來。美國戰略司令部說:「在何時、何地部署戰略轟炸機是由美軍決定的。」想要藉此獲得戰場主動權的企圖相當明顯。
但這種新型態的部署模式,缺點是不止美國的敵人難以預測美軍的動向,美國的盟邦也會因此感到不安,承平時期縮減美軍在海外的部署規模與時間,會讓美國的盟邦懷疑美國的防衛承諾。
美國身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在世界各地與許多受到外敵威脅的國家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美軍的駐紮就代表了美國的安全保證。雖然就長期來說,美軍的這種改革,有利於增強美軍的機動性與作戰能力,可是戰略嚇阻有時就是建立在可以被預期的軍力展示上。
雖然美國空軍很快回應了這些疑慮,派遣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直接飛到日本,參與聯合演訓。稍後另一批B-1B則飛抵南海進行戰略巡弋,最終還有4架的B-1B與約200名地勤人員入駐關島基地,但是美國空軍仍然不願透露這一批B-1B是否會長期在西太平洋地區駐紮。
在目前北韓情勢不明,中國也有可能蠢動的情況下,美國在西太平洋的盟國會感到憂慮也不令人意外。甚至美國國內媒體也批評,此舉有可能讓中國產生誤判,或鼓勵解放軍進一步在南海加速擴張人工島礁與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
台灣為菲律賓海「防禦三角」的關鍵
美國調整在關島的軍力部署,雖然也不能說美軍已經開始覺得關島的基地已經變的不安全,但畢竟中國的航空母艦艦隊與遠航訓練機隊,都已經常態化進入菲律賓海,關島的美軍基地已處於中國的攻擊範圍內。
戰時關島美軍的基地若被摧毀,代表第一島鏈上的盟國部隊與美軍,將會腹背受敵,美國也將再度失去菲律賓海的控制權,被切斷東北亞與東南亞的航道,整個西太平洋的防禦架構崩解,美軍退到夏威夷、阿拉斯加與澳洲,彷彿回到二戰初期的窘境。
太平洋極為遼闊,雖然今日美軍擁有長程全球打擊能力,但若要維持長期的戰事或對峙,仍然要在太平洋上擁有落腳點,握有島嶼才能控制海洋。拱衛菲律賓海安全的三個頂點是台灣、菲律賓與關島,在目前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態度反覆下,台灣的戰略地位變的更為重要。
在政治上,台灣是美、中、台三方關係中的一個角,在軍事上,台灣也是保護菲律賓海三角防線中的一個角。可惜台灣這個角在長期受到忽視下,是目前最脆弱的地方,也是中國最積極想突破的一個點。美國的B-1B在入駐關島後,立刻連續飛掠台灣東北方的空域,挑戰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並不是偶然。
台灣緊臨菲律賓海,只是過去長期關注中國的威脅,而將目光放在西部的台灣海峽,忽略了東部海域的重要性。再加上這片海域有諸多日本離島,北部更劃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讓台灣的戰機與海軍艦隊謹守分際,鮮少進入菲律賓海活動。過去甚至還曾發生過海軍艦隊在演訓時越界太遠,導致指揮官遭到懲處的案例。當然,軍方會這麼做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只是隨著國際情勢的快速轉變,台灣是否還要維持這樣的政策,其實有討論的空間。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是不需爭辯的事實,加強對周邊海域與空域的掌握能力,極有助於台灣的整體防禦。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或許也是台灣爭取國際合作,彰顯台灣防衛地位重要性,展現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協助維持區域情勢穩定的大好時機。同時提醒國際社會與美國,保護菲律賓海的三個角中,台灣是最值得投資與協助的關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