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殺手的新背包:DDS發展下,海軍潛艦作戰再升級?

聯合新聞網 全球防衛雜誌
去年12月21日,一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動力潛艦「喬治亞號」(USS Georg...

在去年12月21日——也就是耶誕節前——美國第五艦隊的一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動力潛艦「喬治亞號」(USS Georgia)穿越中東的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值得注意的是,喬治亞號是在飛彈巡洋艦「羅耶爾港號」(USS Port Royal)與「菲律賓海號」(USS Philippine Sea)護送下,高調浮航穿越具戰略意義的荷莫茲海峽。

去年年初美軍才用無人機成功狙殺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部隊(Quds Force)指揮官蘇萊曼尼,而在蘇萊曼尼死亡一周年的1月3日前夕,美國此舉頗有警告伊朗的意味,且大喇喇地將應該隱藏在海底的潛艇以水面浮航的方式通過,擺明對自己的軍事實力及情報能力有絕對的信心。

美國海軍同時發表聲明表示,喬治亞號能攜帶多達154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與66名特種部隊軍人,潛射戰斧飛彈就不多說,這次公開的照片上,喬治亞號有個明顯的圓柱狀「Dry Deck Shelter」(DDS),用以部署特種作戰部隊(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SOF)

特種部隊運用能力:SDV的演進

911事件之後,美軍就朝向先進的偵測感應及精確情報、快速精準打擊能力、秘密進出敵對區域能力以及支援戰鬥的能力改進,其中「秘密進出」其實就是特種部隊的運用能力。

早期潛水人員或特戰人員從水下離開潛艇時,須經由特殊的密閉艙,原理類似現在常看到太空船電影上使用的雙通門艙室,在1969到1983年間,灰背魚號(USS Grayback SS 574)就具有兩個這種密閉艙,但是1982年的意外造成五個潛水員死亡後,針對類似深潛脫出系統的設計,重新被提出檢討與改進。原本的潛艇內艙室設計由於出入口狹窄、空間有限,因此並不適合大型裝備,且特戰小組出入速度及人數也受限,而現在所見的DDS設計,主要是為了容納特種部隊的水下迷你潛艇載具(The SEAL Delivery Vehicle,SDV)。

SDV的用途就是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將六個特種部隊成員,從離岸十英哩處的水下潛艇載運到岸邊水底,縮短任務進出的時間及特種部隊成員體力的消耗,增加裝備的攜帶量。1974年起哥倫比亞集團開始研製「Mark 8 Mod 0 SDV」,初期的SDV其實就是水中馬達的概念,乘員暴露在外且利用自身的水肺潛水裝備,雖然縮短了出艙到上岸的時間,但乘員仍會消耗大量的體力,且攜帶裝備仍然受限。

正在進行SDV訓練的海豹隊員。 圖/美國海軍
一組SDV正被裝載到達拉斯號上。攝於2006年。 圖/美國海軍

後來的「Mark 8 Mod 1 SDV」則改進了許多缺點,長度6.2公尺、寬度1.8公尺,將原本Mod 0玻璃纖維的船體改為鋁製,理論上具備從CH-46及CH-53E空投布放的能力,但因空投布放損壞機率過高而鮮少採用。

「Mark 8 Mod 1 SDV」的續航時間約8到12小時,滿載情況下可航行達約30公里,輕裝時甚至可航行67公里之遠。封閉的乘員艙雖然不舒服,但減少了特種部隊成員在冰冷海水中體力的消耗,因為限制「Mark 8 Mod 1 SDV」移動距離的,其實是乘員在海水中的失溫狀態,即便穿著全套潛水服也只是延長在水下的時間。而內置式循環氧氣提供系統則減少個人攜帶氣瓶的數量,同時也可降低汽泡的產生,「Mark 8 Mod 1 SDV」在1983年獲得美國及英國海軍正式採用。

除了人員運送,哥倫比亞集團又研發了「Mark 9 攻擊型SDV」,修改過的流線型外型及低矮的艇身增加航速,搭載駕駛及導航兩位乘員,同時可掛載兩枚馬克31或馬克37魚雷,可直線攻擊潛艇到達不了的淺水區域船艦,330磅的彈頭足以擊沉大型軍艦,後艙也可搭載磁性水雷做不同的運用。不過在科技的發展下,反艦飛彈的攻擊距離大幅增加,Mark 9在1990年代中期就完全退役。

第一次波灣戰爭中,「Mark 8 Mod 1 SDV」被用於沿岸偵查,而在伊拉克戰爭中,則載運海豹小組偵查並突擊海上的鑽油平台,成功佔領並拆除其上的爆破物。2003年索馬利亞戰爭時,也被用來載運海豹突擊隊員在海岸線安裝秘密攝影機蒐集情報。

達拉斯號上,一組SDV正在被裝入DDS中。 圖/美國海軍

達拉斯號是首先裝設DDS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艦。 圖/美國海軍

更多元的海軍作戰方式

DDS於1982年首次裝設,目前除了安裝在班傑明級、鱘魚級、俄亥俄級彈道潛艦外,也安裝在洛杉磯級、海狼級、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艦上,安裝尺寸為2.7公尺寬、2.7公尺高、11.5公尺長,重量達30噸。本體使用HY-80鋼加上玻璃纖維製成,分成三個隔艙,中間隔艙是連接潛艇的通道,前端球型艙是高壓艙,用以治療潛水人員,後方隔艙則是具有大型對外艙門的機庫,可容納一個SDV或是20名全副武裝的特戰人員。

除了加裝DDS之外,潛艦本身也做了一系列的更新,透過更換帆罩上的模組化桅杆,潛艦的無線電室改裝成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彈道飛彈潛艦上增加了可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的垂直發射艙,巡弋飛彈核子潛艦(SSGN)搖身一變成為特種作戰中心,能快速回應特種小組發現的高價值目標,在短時間內精確攻擊摧毀或擊殺。

在新科技的加持下,潛艇隱匿的特性成為未來好用的作戰指揮中心,藉由無人科技的發達,一艘指揮潛艇可帶領數艘無人潛艇,加上武器封裝系統的進步,甚至可將現成的無人機或飛彈系統直接由無人潛艇上大型發射管釋出,經由浮力囊到達海平面再發射,也可以在不被偵測探知的情況下,在有爭議的水域部署無人水底工作車輛執行感測器的布放、破壞海底電纜、水文探測、水雷布放等,原本的DDS提供更多的功用,甚至可翻轉未來海軍的功能與作戰方式。

DDS提供更多的功用,甚至可翻轉未來海軍的功能與作戰方式。圖為海豹部隊隊員於DD...

全球防衛雜誌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台灣...

軍事評論 全球防衛雜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