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民幣最安全?加速國進民退,中國試點市場卻爆山寨危機
中國近期高調宣傳推動數位人民幣,然而試行不久出師不利。中國央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日前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透露,在試點市場已發現偽造數位人民幣錢包。
中共當局曾經大張旗鼓標榜數位人民幣的防偽與安全性,誇言難以造假且「最安全」,如今卻在試行階段就出現偽造。負責數位人民幣研發的穆長春10月25日於峰會坦言,「和紙鈔時代一樣,人民銀行(中國央行)依然面臨防偽問題。」然而根據中外媒體,穆長春並未詳細說明數位人民幣錢包如何被偽造,也未提到執法部門是否展開調查。
穆長春:和紙鈔一樣面臨造假
對此「意外」,有中國網友感嘆中國不愧山寨仿冒大國,造假效率高超,諷刺「真的還沒見過,假的都已經出來了。」
其實市場上早已有不少意見挑戰「數位人民幣難以造假」的說法。首先,不像傳統紙鈔高成本且難以取得偽造材料,數位人民幣造假成本相對低廉得多。並且,數位科技圈內認為,全球數位科技奇才輩出,再大的政府也難以掌控他們的奇技。中共的數位人民幣隨時可能被高手竄改偽造,而當數位人民幣普及之後,大規模的偽造將衝擊中國貨幣市場。在數位科技易於複製的特質下,其殺傷力將遠大於傳統偽鈔案件,後果不堪設想。
穆長春坦承發現偽造數位人民幣的消息傳出一週,他的上司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1月2日在香港金融科技週活動中表示「數位人民幣已經完成基建」,並且已於四個城市試行,交易已經超過400萬宗,交易額達到20億元人民幣。
易綱即時提供這些消息與數字,雖然很可能是想要穩定市場以及安撫「上級」,但也坦承數位人民幣只是起步階段,未來仍要處理非常複雜的監管、法律以及貨幣金融市場穩定等問題。
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在中國盛行多年,甚至已經打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似乎未傳出偽造事件。相對而言,專家普遍認為2014年開始研發的數位人民幣,肩負因應金融危機與計劃經濟之重任,數年之後勢必將吞噬由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兩強所瓜分的行動支付市場,如今卻在試行階段即發現偽幣,和中國央行急著趕進度脫不了關係。除了技術差異因素,也顯見數位人民幣技術尚未成熟,易綱「數位人民幣已經完成基建」的說法禁不起考驗。
此外,去年中國銀聯董事長曾經在金融論壇提醒,短期內數位人民幣的技術能力,仍不足以處理即時海量資訊,社會底層基礎也尚欠法制化與監管能力。
貨幣的信任來自主權國家的信用
多次強烈質疑中國GDP等財經統計數據,並且警告中國面臨「明斯基時刻」、當心「灰犀牛」的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也於8月31日撰文指出,中國市場上對於數位貨幣存在很多誤解,以為可以「彎道超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向松祚認為,所謂數位貨幣取代紙幣只是改變發行方式,不會影響貨幣金融整體格局,也「不會造成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貨幣的信任來自主權國家的信用」;而主權國家信用取決於國家法治的健全、政治經濟的穩定、科學的創新,以及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這些都是必要條件」。
2014年,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發行數位人民幣的概念,主要是為因應「美元霸權」,並且配合一帶一路發展、控制中國金融風險之意涵。今年4月底宣布在深圳、成都、蘇州、北京郊區雄安等地試行封測,國際輿論熱切關注。當時中國央行強調「近期不會考慮大規模推廣」。
然而8月中旬,中共當局一改4月時的低調,由商務部發布《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通知,將在香港等全中國28個重要經濟區域擴大實施數位人民幣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加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新疆烏魯木齊、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展現加速發展數位人民幣之企圖。
上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廣東深圳南行之際,深圳當局實施數位人民幣紅包「擴大測試」,贈送總金額1,000萬人民幣,預定5萬人中籤,得獎者10月12日至18日可在深圳市羅湖區經指定的3,389家商家消費。許多跡象顯示,中共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加速數位支付「國進民退」進程。
深圳數位人民幣紅包大放送不能轉帳、不能提現,逾期未消費的金額將由系統收回,截至10月18日活動結束,發出紅包大約4.75萬個,交易金額約876.4萬元,活動顯示「送錢給你你都用不完」,數位人民幣社會信任程度不佳。
如今在試點階段即出現偽幣問題,除了凸顯數位人民幣的技術難題,更重要的是再度重擊數位人民幣的社會信任,勢必影響推廣進度。擔負重責大任的穆長春主動坦承、公諸於世,卻又隱瞞內情與調查細節,可見偽造的嚴重性已經紙包不住火,必須向外呼救尋求公眾監督甚至自保。公開偽幣事件,已經不只是數位人民幣複雜問題的冰山一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