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上):離島神明炸彈接很大?
2022年入夏以來,在新冠肺炎(2019-nCov)肆虐下,醫護能量吃緊,帶來許多生離死別的悲劇。儘管如此,仍可見到白沙屯媽祖進香這樣的宗教盛會如常舉行。如此反差,令人聯想起二戰末期美軍空襲台澎的歲月。儘管今昔時空不同,人們在苦悶年代裡對信仰的堅持、對心靈寄託的渴望,卻是一致的。
現代人靠梗圖、搞笑短片與正面報導紓壓;那在二戰遭逢戰火摧殘的長輩們,當年又是如何安頓心靈呢?全台各地的「神明擋炸彈」傳說,或許正是答案之一,諸如台中大甲鎮瀾宮(主祀媽祖)、彰化埤頭合興宮(主祀媽祖)、彰化北港朝天宮(主祀媽祖)、高雄鳳山赤山文衡殿(主祀關聖帝君)、屏東萬丹萬惠宮(主祀媽祖)都是著名案例。
這些傳說看似失真,卻不宜草率斥為「迷信謠言」,因為它們是平民在記憶基礎上衍生的口傳文學,用以解釋自己如何在戰火摧殘下倖存,反映了敬天畏神之心,講述者的感恩與虔誠也是真誠的。當結合檔案來分析時,不同的傳說情節也對應不同的空襲情境,甚至能連結到背後的史實。
其實,神明在戰火裡顯靈救助蒼生的傳說,不只見於本島,在廟宇密度極高的離島澎湖也很常見,信手拈來即有馬公東甲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馬公鎖港坤元寺(主祀觀音菩薩)與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西嶼合界威揚宮(主祀池府王爺,配祀觀音菩薩)、西嶼赤馬西巖寺(主祀觀音菩薩)、虎井大音宮(主祀觀音菩薩)等等。這些離島神明在信眾口中同樣炸彈「接很大」。
離島的媽祖,也會用裙子接炸彈
這則澎湖版「媽祖接炸彈」神蹟見於口傳文學研究者姜佩君的《澎湖民間傳說》1,講述者並沒有指明神明來自哪一座廟宇,只提及「媽祖救澎湖」。大意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美軍的轟炸機到澎湖來轟炸,可是澎湖並沒有因此受到很大的損傷,傳說是因為媽祖顯靈的緣故。她用她的裙子,在半空中接炸彈,再把炸彈丟到外海去,所以澎湖才沒受到什麼損傷。
——講述者陳興述,時年62歲,1997年10月25日,馬公觀音亭。
澎湖媽祖接炸彈的故事很短,「用裙子接炸彈」與屏東萬丹萬惠宮媽祖相仿,「丟到外海」則與安平媽祖的神蹟相同。所以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澎湖「神明接炸彈」傳說中,以媽祖為主角的比例並不高,顯示出廟宇主祀對象的數量差異:全澎湖媽祖廟僅有六座,各村里大廟主祀對象實際上以各姓王爺(約39座)、玄天上帝(約17座)、觀音菩薩(約17座)、關聖帝君(約16座)居多。可見「神蹟」其實奠基於「世俗」信眾的生活情境與信奉對象。
澎湖當地為何曾經流傳「媽祖把炸彈接住,丟到外海」的故事呢?這或許與1945年1月間的第二次台灣沖航空戰有關。當時台澎地區正值冬季,台灣海峽被東北風籠罩,雲幕密實低垂,造成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各式戰機攻擊的困難。
例如1月3日、4日,大黃蜂號航艦派出攻擊澎湖的F6F戰機,不是在雲層裡未能目視目標被迫轉場,就是在冒險穿雲下降後被日軍防空砲火擊落或擊傷。1月15日則更誇張:當日美軍大舉空襲台澎各地,但天候過於惡劣,列克星頓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航艦第一波派出的76架戰機,艾賽克斯號航艦派出的21架戰機,和列克星頓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航艦第三波起飛的60架戰機,都被迫取消空襲高雄港、轉飛澎湖,又遇上濃霧,機群在一片混亂裡炸射,根本無法確認戰果。
總計157架戰機的大規模打擊,最後只炸死了大量近海魚群,馬公街則僅有三戶住宅全毀、三戶半毀、四戶中等受損、兩戶輕損,傷亡人數甚至是零!
難怪1月18日清晨,澎湖籍公務員顏其碩從高雄搭船返抵馬公時,會又驚又喜的在日記裡寫下:
預想經此次空襲定已變為廢墟之馬公,竟意外毫無損害。據聞炸彈多墜海中炸死海魚無數,堪稱天佑神助。
——顏其碩,1945年1月18日。
太平洋戰爭期間,馬公街由於接近測天島海軍基地、猪母水飛行場等軍事設施,加以又是澎湖廳所在地,往往在空襲時殃及池魚。其於1945年1月15日百餘架戰機輪番轟炸後竟能大致完好,當然令人驚奇!而馬公原名「媽宮」、「媽祖宮」,清代舊城區聚落裡即有著名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倖存的信眾認為是媽祖把炸彈扔到外海,也是科學之外、情理之中的想法。
「把炸彈推走」的合界觀音媽
2020年,執行南台灣民間文學影音採集專案的「豐饒文化社」,在澎湖西嶼合界村採錄到耆老楊良心(1939-)講述的「神明推走炸彈」傳說。楊良心表示,美軍轟炸期間,他還不滿七歲,有一回空襲是7、8月炎熱的夏日午後,正值午覺時間,西嶼庄合界頭鄉(當時的行政區名)村民突然發現有飛機從西北邊緩緩飛過來,急忙敲鑼通知彼此到後山防空洞躲避,大家驚慌失措,楊良心的妹妹更嚇到癱軟在地。
楊良心敘述,據說在那時,一名在家中供奉村中「威揚宮」金吒大太子神像、擔任乩身沒多久的村民,原本打著赤膊躺在床上,突然間陷入恍惚顫抖,口中念念有詞,大喝:「推走、推走」,旁人不解其意,沒多久就聽到遠方傳來炸彈落下的巨響,大約有三聲,村內卻毫髮無傷。事後便有女性村民認為是「威揚宮」的觀音媽顯靈以衣衫將炸彈推走,才讓庄內人畜均安2。
合界「觀音媽推走炸彈」的神蹟,能與史實互相參照嗎?答案是肯定的。美國海軍第104巡邏轟炸中隊1945年8月7日的出擊紀錄,正好與楊良心敘述的內容相符。這一天,該中隊派出一架PB4Y-2巡邏轟炸機到台灣西部海域執行武裝偵巡,戰機在清晨6點47分從呂宋島克拉克機場起飛,機上有12名組員,以海軍中尉Chester R. Peffer為巡邏戰機指揮官(Patrol Plane PC, PPC),除了固定的點五零機槍外,還搭載了十枚配備延遲引信的100磅AN-M30通用炸彈。
這架戰機當天上午在其他海域執行了幾次任務後,於下午1點左右通過澎湖西嶼上空,發現西嶼南方海域有一艘日本登陸艇,隨即以兩百呎(約六十一公尺)的高度、180節的航速發動超低空攻擊,朝登陸艇投下五枚炸彈(炸彈間距約十呎)、並射擊兩千發機槍彈,在船隻靠上岸時就將其完全摧毀。過程裡船上有三人跳水求生,其中一人在找到掩蔽前就被擊斃;戰機也遭到來自桶盤嶼的重型防空砲火射擊,但並未被擊中。
無獨有偶的是,當天在西嶼南端的西嶼庄外垵大字(當時的行政區名)也有一則空襲記憶。當地耆老表示:1945年8月7日天氣晴朗,外垵村民在聚落前的沙灘「牽罟」(一種古老漁法,在魚群密集靠岸時,用一艘舢舨把曳地網撒到海裡,網的兩端固定在岸邊,等圍住魚群後,就由岸上數十人協力將網拉起來,捕獲魚群),駕駛小船的掌公剛放完網,搖櫓巡看漁獲狀況,就看見美軍戰機從北往南飛向南方海面的一艘日軍艦艇。沙灘上的村民們原本不以為意,未料美機飛越日軍艦艇後掉頭回來,開始掃射沙灘上的人群,村民連忙各自就地掩蔽,小船掌公也把船划向岸邊、再倒扣船隻跳下水,蜷伏在船底下躲避掃射,幸而所有村民都躲過一劫3。
當我們綜合上述史料,不難發現它們是同一起事件的三方證詞:當日下午1點左右,由Peffer中尉指揮的PB4Y-2先以低空低速飛經西嶼,在接近陸地時,就已被合界村民發現,緊急通知全村疏散避難,合界威揚宮的乩身也在此時起乩。PB4Y-2並未在合界找到具有價值的目標,卻在飛越村莊不久後發現外垵南方近海的日軍登陸艇,開始攻擊。考量這艘登陸艇可能開往岸上躲避,因此戰機掉頭由南向北進入轟炸路徑,邊掃射邊投彈。剛好外垵村民也在沙灘上等待拉網,只好急忙避難,幸而全數逃過一劫。
事實上,這種「掃射軍事目標、波及平民」的案例在戰爭裡並不罕見。例如1945年4月4日下午,美軍第345轟炸大隊498中隊六架B-25超低空空襲東吉嶼時,雖然是炸射後山的日本海軍防備衛所,卻仍有部分點五零機槍子彈擊中山腳下的民宅,至今劉氏南陽堂東北角牆上還有清晰的彈孔。平民在戰爭裡的脆弱無助,由此可見一斑。而這起空襲,衍生出「觀音媽推走炸彈」神蹟,意外串聯起西嶼南、北兩座村莊共同的記憶,也堪稱另類的巧合。
觀音媽神桌擋住彈片:赤馬村西巖寺
太平洋戰爭期間,馬公支廳西嶼庄緝馬灣(今為西嶼鄉赤馬村)的西巖寺,也有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此寺於1905年創立,由馬公觀音亭分香而來,供奉觀音菩薩,1925年起設有鸞堂「移新社啟善堂」扶乩濟世,信眾絡繹不絕,在大戰期間則發揮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2002年11月,時任西巖寺住持顏蔡璉霧女士(時年87歲)接受採訪時,曾敘述了一段軼事:美軍空襲期間,啟善堂的鸞生得到觀音菩薩降筆指示,讓信眾於西巖寺避難,許多人就在轟炸時躲到寺內神桌底下,顏蔡璉霧也在其中。美機的轟炸果然炸毀了山腳下的民宅,更有碎片飛進西巖寺裡,幸而被神桌擋住,讓避難民眾逃過一劫。顏蔡女士也指出寺內神桌上的凹痕就是碎片所造成4。
到了2020年12月,這起軼事的細節,又於當地赤樊桃殿主委謝富貴訪問蔡玉壺女士時獲得補充。蔡女士轉述長輩的見聞指出:美機轟炸時,炸彈落點位於小高地「五孔頂」(日本陸軍內垵社臨時框舍)附近,破片四散飛擊,其中部分破片射入西巖寺內,而在神桌上留下凹痕。她也敘述,傳聞那時有白衣大士將炸彈撥往赤馬村南方的牛心灣海邊,讓村民損傷減至最低5。
故事中的神桌,確實留存至今,是一張木質長方形供桌,表面鑲嵌有42面(7×6)馬約利卡彩繪方磚,供桌正面的劍帶上款已經被磨平、下款仍餘有「啟善堂弟子仝敬獻字樣」,推測雕成年代不早於1925年。面向供桌,可發現右二方磚前沿的木質表面,留有一道略呈T字形的凹痕,寬約14cm、長約7cm,最深處約0.4cm(約與市售原子筆的半徑相當),據稱為彈片造成,凹痕內部色澤略呈焦黑,疑似曾接觸高溫物體。可惜顏蔡女士已經仙逝,蔡玉壺女士則是轉述長輩見聞,並不知道確切的時間,導致軼事的日期考證僅能止於推論。
迄今較為符合這起神蹟的紀錄,可能來自1945年7月5日的夜間。當時美國陸軍航空軍第5航空隊第22轟炸大隊19轟炸中隊的一架B-24,在攻擊馬公街之後,又以燒夷彈轟炸了西嶼東鼻頭一帶軍事設施。考量東鼻頭緊鄰牛心灣,「白衣大士將炸彈撥往牛心灣」的情節,或許反映了B-24真正的攻擊目標。
此外,東鼻頭、牛心灣、赤馬五孔頂、西巖寺四者由南向北呈一直線,兩端距離不超過1,800公尺,在B-24機上點五零重機槍的有效射程內,若B-24在炸射東鼻頭時,部分槍彈、炸彈擊中鄰近的赤馬村落,燒毀五孔頂下的民宅,爆炸激起破片夾帶餘燼飛入寺中,最後被供桌擋下,似也言之成理。
這起軼事的考證,反映了歷史研究只能盡力接近實情,卻不能完美重現過去。「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既是研究守則,也是面對神蹟的謙卑之情。
▍下篇:
- 姜佩君(1998)。《澎湖民間傳說》。台北市:聖環出版社。
- 豐饒文化社(2021)。〈合界神明推炸彈〉,台南生活美學館網站。
- 許有志(2010)。〈a8美軍大轟炸〉,「外塹小地名的故事」,外垵國小線上書籍。
- 許玉河(2004)。〈澎湖鸞堂之研究(1853-2001)〉,國立台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 謝富貴(2020年12月19日)。訪問蔡玉壺女士日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