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孔意外破裂致人差點溺水:談飯店泳池潛藏風險與因應之道

聯合新聞網 張景泓
日前一名網友帶著一家大小入住花東某五星飯店。在使用水療池時,排水孔突然破裂,強勁...

近期一名網友帶著一家大小前往花東某五星飯店進行三天兩夜的旅遊。當時入住飯店後,便帶著孩子到飯店裡的室內水療池享受天倫時光。豈料水池裡的排水孔突然破裂,導致他整個人被往下水道吸入,喊了數次救命都無效,最後是靠著一口氣用力,往旁邊拉扯,才驚險逃脫。

這次的意外很明顯是設施問題,飯店難辭其咎。而因飯店的處理過程跟態度讓事主不滿意,所以將整個過程放上網讓民眾公評討論,飯店也因為發現輿論擴大,趕緊發聲明道歉

遠離泳池排水孔,是最好避免意外的方法

我曾在三家不同飯店當過救生員。這次差點釀出人命意外的原因,據新聞描述是因為飯店水療池的排水孔突然斷裂,造成一位成人泳客臀部被吸入水中,導致差點無法脫離導致溺水。

關於這次的意外,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去討論:

1. 為何發生?

人遭排水孔吸入的意外,在國外的新聞也時有所聞,不過這通常指的是「側邊的小排水孔」,而不是像這次發生意外「地板的大排水孔」。現行的泳池設計已經比以前安全很多,通常排水孔外都會加上防護蓋,避免泳客的毛髮被捲入。

小排水孔的吸力有限,通常不可能會把臀部吸入。這次事發的地板排水孔的吸力很明顯相當大,此排水孔可能不是泳池過濾系統的迴水孔,因為過濾缸的馬達馬力沒那麼強;此孔可能是按摩系統的迴水孔,因為加壓馬達的馬力才有可能這麼大。

這次事發的地板排水孔的吸力相當大,可能不是泳池過濾系統的迴水孔,而是按摩系統的迴...

2. 如何避免?

要避免意外發生的方法,就是遠離意外來源。因此,如果在泳池想要戲水安全,其實避免靠近地板與牆面上的任何孔洞,才是最安全的作法。此點需特別提醒小孩,根據我的經驗,小朋友最愛把手插進各種排水孔,或是把腳伸過去踩踩看。

排水孔之所以會破裂,除了長時間使用造成老化以外,最高的機率還是人為踩踏造成排水孔斷裂。業者也可以將游泳池的排水孔換成鐵製材質,會比塑膠材質更為耐用。

3. 遇上怎麼辦?

如真的不小心被吸住,依物理原理來說,減少垂直的拉力、改用橫向的拉力最容易脫困。因此,如果現場有其他人,可以嘗試將溺者往側邊拉起,並通知救生員盡速將馬達關閉。

飯店泳池還有哪些隱藏風險?

飯店業屬服務業且是高消費的休閒場所,因此泳池現場救生員有時還會身兼服務人員。像是提供協助拿毛巾給客人、提供點餐服務、協助將充氣玩具充氣、現場環境打掃、甚至是幫忙取景拍照等。

因為眾多的遊客可能會造成救生員分身乏術,因此最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安心玩水的方法就是隨時注意身邊家人朋友的狀況,千萬別因為一時的大意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飯店業屬服務業且是高消費的休閒場所,因此泳池現場救生員有時還會身兼服務人員。 圖...

除了排水孔的隱藏風險以外,還有幾點是飯店泳池常出現的意外原因:

1. 旅遊的疏忽心態

因為在渡假時多數遊客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態,很多時候就會疏於照顧好自己的小朋友,比如家長躺在躺椅上聊天、睡覺、看書、曬太陽等,然後期待現場救生員可以身兼「保母」的角色。

2. 不聽勸亂跑的小朋友

在救生員正協助家長或泳客做其他事情,而沒有注意到現場狀況時,小朋友已經快速地跑進游泳池獨自玩耍,或是孩子趁現場救生員不注意,跳到成人池玩。

3. 喝酒下水的大人

許多飯店遊客會在泳池旁點選酒精飲料,或剛吃飽喝完酒就來泳池放鬆游泳。喝酒下水會大大延緩我們的身體反應,應該禁止下水。但基於服務業精神,現場救生員其實很難阻止此種狀況發生。

4. 深度不一的泳池設計

有些飯店的游泳池設計讓人看不出水深高低,這類型非常規的設計容易讓人沒有注意到水深,不像一般泳池一目了然,也會相對應的增加戲水風險。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圖/取自遠雄悅來大飯店臉書

5. 附屬設施的視線死角

為了提供眾多的遊客使用,飯店的游泳池通常不只一個,可能還有戲水池、各類造型設施等等,容易造成救生員難以兼顧現場所有遊客安全。除非固定時間有人巡視,不然多數游泳場所永遠都有看不到的營業死角。尤其假日時刻,這類水上樂園及渡假飯店的遊客會突然暴增,現場工作人員不一定能隨時照看到每個人,就有可能會發生意外。

6. 以為自己的孩子會游泳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小孩有上過游泳課,已經達到政府設定的游泳考核標準,於是放任小朋友自行玩耍,自己則離開現場去做其他事情。

不過,因為台灣的游泳標準過於寬鬆,也不是所有的游泳池小朋友都能踩的到底。如果剛好遇上能力不足導致溺水狀況發生,剛好家長不在現場、救生員也沒注意到,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結語:學會自救技巧,平安回家

出門旅遊最重要的就是「平安回家」,撇除我們不可控的飯店設施風險,個人的戲水安全觀念與基本自救技巧都是人人應該要學會的。

眾多遊客可能會造成工作人員的分身乏術,最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安心玩水的方法,就是隨時注意身邊的家人朋友狀況,千萬別因為一時大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張景泓

多年救生員經歷,因在海邊救過太多人,有感於台灣游泳教育的不足,決定創立...

救生 溺水意外 時事觀察 張景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