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員到總統之路──澤倫斯基與雷根的執政點滴
1971年的音樂劇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轟動一時,一曲〈Sunrise Sunset〉感動多少人。故事的地點位於當今烏克蘭南方、一群猶太人居住的「安特夫卡」小村落。電影進入最後,俄國沙皇一紙命令下來,整村猶太人必須驅離,於是他們開始了另一次的遷徙與流浪。
或許大多數人對於這段俄羅斯人厭惡猶太人的歷史並不清楚來龍去脈,然而最近爆發俄國攻打烏克蘭,引發國際關注,這部電影忽然躍入資深影迷的腦海。更引起關注的是,那位因烏俄戰爭再度爆紅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雖然他的母語是俄語,骨子裡卻流動著猶太人的血液,似乎也符合電影的時代背景。
現年44歲的澤倫斯基在2019年成為烏克蘭總統時引起大眾關注後,這次因戰事又忽然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而大眾無不聚焦在——他曾是一名喜劇演員,連他以前的搞笑影片都被搜尋出來,是一名典型的素人總統。
喜劇演員懂得如何成為一名總統嗎?
澤倫斯基出身於菁英猶太人家庭,大學時更是就讀基輔國立經濟大學法學院,但除了兩個月的實習之外,從未從事過法律行業。他最熱愛的還是表演,走上演藝之路一點也不意外。然而,不知是否是天意,2015年他演出了政治喜劇《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大受歡迎;戲中的他原是歷史教師,卻誤打誤撞當選了總統——在四年後的2019年5月澤倫斯基還真的成為了烏克蘭總統,當選宣言是矢志「保衛烏克蘭獨立和主權完整」。整個過程彷彿應驗了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不過,一位政治素人真的有治國能力嗎?投票人是否將對這部虛構的《人民公僕》情感投射在現實狀況中,以至於「以假為真」地認為他就是人民心目中的領導人?「在劇中飾演總統」與「在現實生活中擔任總統執政」畢竟是大不相同的事情,是否真的有兩把刷子,還是得看後續的表現。
我們身為外國人,且不是隨時關注烏克蘭政治狀況,可能都不了解他的執政績效如何;三年後的現在爆發了戰爭,遙遠的我們也僅片面地看到他面對媒體發表一次次的激勵演說,儘管號召力十足,仍不足以見到他的個人全貌、了解其執政風格。然而本文的焦點是:演員出身、毫無執政經驗,是否真懂治國之道?
儘管我們都知道「職業無貴賤」,任何人都擁有某項才能並非職業別所能框限,每個職業都有它的意義存在,「跨界付出」是常見、也應讚美之事,然而在華人社會裡好像不是如此。
華人社會大多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普遍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再加上台灣總統脫離威權時代後,從李登輝到蔡英文,皆屬於高學歷的菁英分子;再看章回小說《紅樓夢》的描述,戲班子總是地位低。更難堪的是,俗諺「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把婊子、戲子並列,可謂道盡了歧視。除了澤倫斯基的出身遭到質疑之外,還有件事必須一提,那就是澤倫斯基雖然高票當選,但上任五天就有近五萬人連署要求他下台。原因是他任命大量毫無政治經驗的娛樂圈人士,惹惱了選民,質疑他籌組的根本是「演藝圈政府」。
新官上任晉用自己人,算是民主政治下屢見不鮮的爭議,或許執政者不一定是有意要拉抬「皇親國戚」,而是「真的」基於「唯才是用」的原則;但此舉總是讓政敵跳腳、民眾觀感不佳。回過頭來看,尤其是「演藝圈政府」一詞,充滿了不信任感,甚至帶著輕蔑。
同樣曾是演員的美國總統雷根
不過,有一個人打破了框架,他擔任總統期間把國力帶向了高峰,貢獻卓著——那就是美國第40任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2004)。從政之前他做過許多行業包括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還有「演員」。他演的第一部戲是1938年的《布魯克林牛仔》(Cowboy From Brooklyn)。據悉他拍過的電影超過五十部,不過均屬二線角色,也沒讓影迷留下印象。
雷根曾是加州州長,可說是執政經驗豐富。在兩屆總統任內有諸多貢獻,包括了刺激國內經濟發展,抑制通貨膨脹、增加就業機會等,讓美國人重新找回越戰失敗後的自信心。在外交上則大力推動星戰計畫,讓當時的蘇聯在武器競賽上知難而退。此外,同意限武條約、推動東西德統一,間接導致柏林圍牆的拆除,乃至終結美蘇的冷戰時代。總之,泱泱大國的氣勢被雷根形塑出來了。
雷根曾在就職典禮上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一語既出,深深擊中全民的心。他的幽默機智、翩翩風度,彷彿把總統職當作一齣戲來演,處處煥發政治人魅力。演員當總統,誰曰不宜?
總統人才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每項工作都有他的專業領域,不容糊弄了事。必須是自身能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共構而成,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是也。
雷根與澤倫斯基為我們做了良好示範,雷根已逝,功過是非應已蓋棺論定,而澤倫斯基呢?他的硬仗才剛開始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