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到乾淨」有用嗎?莫斯科芭蕾舞團確診的幾個爭議
涉己議題說明:本文均由作者翁銘佑醫師獨立撰稿,鳴人堂僅提供編輯建議,無涉內容核心觀點,特此說明。
12月16日,莫斯科芭蕾舞團傳出有4名團員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指揮中心緊急採檢其餘48團員;12月17日,二採結果出爐,另有4名團員確診,莫斯科芭蕾舞團累積8人確診。
11月底,芭蕾舞團全團52人以陰性PCR報告入境,全團員完成14天居家隔離後自費採檢,4人弱陽性,48人陰性;為求謹慎,指揮中心要求陰性48人二採,經台北榮總再次採檢後,另有4人弱陽性,累積8人確診,在台12場表演全數取消。
截至今(18)日媒體報導,未確診的其餘44名團員將分三批搭機離台;而確診的8人,將送醫隔離治療,直到解除隔離為止。此次的芭蕾舞團確診事件雖告一段落,但仍一度發生舞團經紀人反彈、質疑台灣檢測等插曲,本文簡單提出幾點,讓讀者理解真正的爭議點在哪。
台灣「確診」的定義太籠統?
如前所述,芭蕾舞團全團52人以陰性PCR報告入境,14天解隔離後自費採檢,4人弱陽性(案745至748),48人陰性;陰性48人二採,4人弱陽性(案755至758),Ct值35,新冠肺炎「確診」。
然而,筆者想指出,台灣一直用很籠統的標準在談「確診」這件事。美國CDC引用多篇證據證明「發病後10天無傳染性」,且發病痊癒後,仍有1至3個月的病毒排出期,PCR都驗得出陽性,但是病毒的屍體碎片,幾乎無傳染力。所以「第一次剛確診」跟「確診曾經得過」是截然不同的事,但台灣都用「PCR陽性(Ct值低於35)=確診」來籠統帶過,這就是爭議的來源。
以上禮拜確診的浙江台商(案719)為例,PCR的ct值(放大次數)是15,於是立刻幫他補驗抗體,確認是第一次剛感染,有傳染性。這次芭蕾舞團的Ct值是35,以台灣標準也是陽性,但15跟35是什麼概念?這表示兩組人的病毒量相差了2的20次方倍,也就是100萬倍。簡單來說,浙江台商的病毒量是芭蕾舞團的100萬倍;芭雷舞團的病毒量微乎其微。
俄羅斯患病人數是全世界第四,早已大爆發四個月,所以很多人早就染病,也產生抗體,處於病毒排出期的陰陰陽陽階段。這不但沒有傳染性,甚至可以說,因為已有了保護抗體,等同打過疫苗,不但不會得病,還可以形成免疫牆,保護周遭的人。
此外,國際認證使用的羅氏血清抗體檢測,敏感度100%,特異性99.8%,據了解檢驗一次的費用約300至500元(看如何簽約),檢驗時間是18分鐘,一次可以做100組病人。相比PCR耗時4至6小時,需要高規實驗室避免檢體內病毒感染實驗室人員,自費一次7,000元。
當我們幫浙江台商補驗抗體來確認是「全新感染」還是「曾經感染」時,我很期待,是不是可以幫俄羅斯舞團全團立刻驗抗體,來釐清問題?
若台灣的標準仍維持在PCR驗到陽性,就把你當「確診」患者,且一關就是關到二採陰才能放;對國內自己人就算了,若對象是國外人民,是否會演變成國際糾紛,也讓外人看到台灣防疫美好表象下的不知變通?
「確診關到乾淨」,將導致真正破口?
另外,「確診關到乾淨」的問題更是挑戰人性,恐將導致真正破口。
怎麼說呢?假設我從美國回台,有3日內的PCR陰性報告,但很不幸我在機場染病,於是檢疫旅館中我第9天發病了(正常值2-14天),但我們都知道,中壯年人不會有什麼嚴重症狀,稍微倦怠,頭痛,腸胃不適,輕微咳嗽。
我知道,若我通報了,可能要被關兩三個月到二採陰。我們都有工作,都有家庭,很多事情需要處裡,請問我會不會想要「忍一忍」?於是,隨身行李普拿疼拿起來服用,過三天還真的就好了,14天期滿,解隔離,回到社區中。就算雖然要自主健康管理,但早已無症狀,不會有警戒,也不用「被關到乾淨」。
但其實,從解隔離回社區後,我仍有數天的可傳染期(如下圖中的藍色箭頭),這才是台灣的破口。
如何避免出現真正破口?
那麼,要如何避免上述破口出現?
其一,入境時同時檢驗抗體IgG、IgM來釐清入境者當下狀態。2020年初時病例數少,PCR陽性者多為初發病,盛行率極低時,抗體檢測的PPV(陽性預測值)將下降(偽陽性增加)。不過,望眼現今全世界已7,500萬人染疫,許多PCR陽性者實處於陰陰陽陽的康復期,並無傳染力。
而已有抗體者,隔離方式需如何調整,都還有彈性空間,端看科學證據與願意承擔的風險和成本如何平衡。但有了抗體數據即可立刻釐清許多疑問,不需如芭蕾舞團和移工事件,驗到弱陽性的PCR,就造成社會波動,族群對立,無端消耗防疫資源,也造成國際糾紛。
其二,輕症者,明確知道發病日者發病超過10天,或不知發病日但抗體檢測已看到足夠濃度IgG,甚至IgM已下降或驗不到,代表患者為已產生免疫力的陳舊感染,早已無傳染力,經過原本14天隔離檢疫,就應給予解隔離,可自主健康管理,不可用PCR持續弱陽性來當作關隔離的理由。
當民眾知道政府會用科學的方式來對待,而非無止境的「關到乾淨為止」的不確定感,即可避免新感染者隱瞞症狀,自行服藥壓抑症狀,反導致解隔離後的傳播破口。當你用不符合國際的作法,用「強力」「嚴格」「霸氣」的防疫規定,卻沒考量到人性,不但是自己人的風險,更在國際旅客(包括此次芭蕾舞團的爭議)中,浮現問題。
小結
抗體檢測的議題,將會在各國開始打疫苗後發酵,疫苗並非百分百有效,就如牛津大學的疫苗保護力是70%,就算有疫苗施打證明,70%的含意就是,30%的人仍可以染病、帶病、傳病。這時候抗體的檢測就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辨識入境者身上有足夠的中和抗體濃度,將是重要的工具,影響國際旅客來台意願。
防疫工作準則是未雨綢繆而非事後補救,如何發展有效率的檢測SOP,用科學數據來給予合理隔離方式,用合理成本達到實際控制疫情,將是筆者對政府的下一階段期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