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始終你好」:追憶香港樂壇教父顧嘉煇的港劇經典名曲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
在世間,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愛心,找不到比你好
――〈世間始終你好〉黃霑作詞/顧嘉煇作曲
這世間的人情事物似乎都是這樣,在擁有的當下,只覺得如同陽光和空氣般習以為常,等到失去了之後,方知其可貴。
迎接2023年的頭一個禮拜(1月3日),海內外各大媒體迅即傳來素有「粵語流行音樂教父」美譽的香港作曲家顧嘉煇(1931-2023)過世的消息,許多音樂界文化人紛紛為之感懷悼念,亦令我不禁想起了四年多前(2018)金庸過世時的情景。
當時,我正欲整理過去所收藏一些關於金庸武俠電視劇主題曲的黑膠唱片。其中有一張1983年由EMI百代唱片公司發行的《射鵰英雄傳》,無論是在作詞作曲演唱者及錄音等各方面,皆堪稱為經典中的經典!分屬百代和金音符唱片公司的兩大巨星:羅文與甄妮彼此深情對唱,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化學反應。並以跨公司的方式推出專輯,開香港流行樂壇之先河。
尤其這張專輯封面的美術手法更是相當前衛,由當年香港知名新銳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日後被譽為「香港設計之父」)所構思,採用別出心裁的對門式(半折疊)封套設計,左翻一半是羅文、右開一半是甄妮的肖像,營造出兩位巨星雌雄同體的視覺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此處絕妙的配搭,除了羅文與甄妮的雙主唱,還有顧嘉煇包辦作曲編曲、黃霑填詞,唱片裡熟悉的旋律及歌聲,彷彿瞬間將我們送進了時光隧道,回到過去的童年歲月,眾人屏息凝神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等待劇集開演和主題曲響起。
片頭曲〈鐵血丹心〉開頭一陣洶湧澎湃的蒼茫呼嘯,令人一閉起雙眼就宛如置身大漠之上,情不自禁豪情斗生!至於另一首廣為傳唱的主題歌〈世間始終你好〉,則於氣勢宏偉的磅礡旋律當中帶有一絲傷感的痴情喟嘆,餘音悠遠、意蘊深長。後來(2016年)周星馳執導電影《美人魚》甚至邀請了莫文蔚與鄭少秋前來助陣,重新編曲翻唱這首〈世間始終你好〉作為電影宣傳曲。
煇黃離去,再無江湖
就在金庸過世後不久,2019年5月我也因緣際會受邀前往高雄樹德大學參加他們年度舉辦的「樹德大俠藝術節」,並以「歌唱江湖:金庸武俠劇裡的經典名曲」為主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
回溯上世紀70年代以降,正是港劇最輝煌的年代,各家媒體改編金庸武俠小說拍成電視劇或電影作品一時蔚為熱潮,迄今為止台港中三地仍不斷翻拍,當時也是整個錄影帶(租售)產業景氣最好的時候。
基本上,早期(70、80年代)由香港無線電視台(簡稱:TVB)製作的經典電視劇,其中有極大部分的主題曲調皆出自顧嘉煇之手,包括《啼笑因緣》、《陸小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獅子山下》、《上海灘》等家喻戶曉的影劇作品,幾乎每首歌都是記憶中的經典。
彼時正值顧嘉煇創作的巔峰期,這些港劇的歌曲都美得像詩。猶記得初中時第一次聽到《天龍八部》的主題曲〈倆忘煙水裡〉,就驚嘆怎麼會有如此天造地設、優美雅致的旋律歌調:「女兒意,英雄痴,吐盡恩義情深幾許」、「塞外約,枕畔詩,心中也留多少醉」、「磊落志,天地心,傾出摯誠不會悔」、「獻盡愛,竟是哀,風中化成唏噓句」。
擔綱男女二部合唱的關正傑、關菊英將此曲演繹得出神入化,兩人細膩絕妙的歌喉聲線相互追逐纏疊,娓娓道出了江湖兒女情義兩難存的俠骨柔情。另亦有〈萬水千山縱橫〉一曲借用了激昂奔放的西班牙鬥牛舞(Paso Doble)作為配樂節奏,營造出一股萬馬奔騰的氣勢,恍然如癡如醉。這般耐人尋味的歌曲,幾十年後再聽一樣起雞皮疙瘩。
談到顧嘉煇,總會離不開黃霑。過去不少媒體都曾刊載這位作曲家的回憶記述:當時電視台一般只給三個星期時間創作,顧嘉煇自己作曲就花上兩個多星期,往往到最後一刻才交給黃霑填詞,還要只得一晚或數小時完成。由於時間緊迫,顧嘉煇只能在電話中把旋律哼出來讓黃霑聽,第二天錄音時便收到黃霑的歌詞。就在如此緊張的狀態下,兩人長年以來始終合作無間,攜手打造了無數經典名曲——諸如〈上海灘〉、〈獅子山下〉,而〈倆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據說也是黃霑生平最滿意的歌詞作品之一。
一向脾氣火爆的黃霑亦曾接受媒體訪問指稱,他和顧嘉煇兩人從未吵過架,更以「天作之合」、「心意相通」來形容他們的關係。2004年黃霑離世,顧嘉煇還特地從加拿大回港拜祭,並表示這對他是一大打擊,翌年更寫了一曲〈霑叔:給黃霑博士的歌〉以懷念老友黃霑。
如今一代作曲家顧嘉輝也隨之遠行,世間江湖再無「煇黃組合」。
雅俗共賞,大樂必易
黃霑生前曾大為感嘆:
越寫得多旋律,越佩服顧嘉煇。佩服他寫得出自己的風格來。我可以一夜寫六、七首旋律,面不改容。但每首歌,只是流暢,性格多數欠奉。煇哥的旋律,寫得慢。唱片公司監製多番催請,也不見作品。可是當作品交得出來的時候,你閉目一聽,就清清楚楚的聽得出他的風格來。大家用的,都是那幾個音。但他用那幾個音,絕對比黃霑好,這是功力問題,想不寫個服字都不行。
顧嘉煇自幼在廣州出生成長,童年經常從收音機聆聽老上海時代曲。17歲那年(1948)舉家移居香港,受到了當時受在夜總會唱歌幫補家計的胞姊顧媚所影響,耳濡目染下,開始向菲律賓琴師學習鋼琴。不久後便作了夜總會樂隊領班,並且持續努力不懈鑽研音樂理論。1960年代初期,適逢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創辦人勞倫斯.伯克(Lawrence Berk)來港。他十分欣賞顧嘉煇的才華,更以全額獎學金資助他,令其成為港人赴美鑽研流行音樂的第一人。
如果從顧嘉煇的生平與成長經歷來看,他的音樂養成基因,大抵是由菲律賓樂手、老上海時代曲、粵港流行歌、美國爵士樂、電影音樂等各種異質文化構成的混雜組合。
在粵語流行歌曲和電影配樂的終生成就上,香港歌手黃耀明曾將顧嘉煇比喻為本地港產的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聽聞顧嘉煇譜寫的眾多影視歌曲當中,確實有不少作品刻畫出宛如莫氏配樂「義大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風格——那種史詩式的孤寂和蒼涼之感。
今時今日,重新回味顧嘉煇的歌樂創作,當知其旋律不止於動聽,且力求通俗簡潔、平易近人,一聽即過耳不忘。類此這般充滿了「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藝術色彩,亦令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世人皆知,白居易的詩作通俗易懂、質樸清新,乃至於「老嫗能解」(就連不認識字的老太婆都聽得懂)。無獨有偶,顧嘉煇的音樂,同樣也是為大眾而寫,所以他的歌才會長年深受大眾喜愛。
古籍《禮記》有云:「大樂必易」,意即一切越簡單越好、越樸素越佳。正所謂反璞歸真,出之若不經意,但卻直指人心,才是偉大的音樂。早年(1968),顧嘉煇曾在TVB綜藝節目《歡樂今宵》出任音樂總監,並為該節目包辦詞曲、創作了一首〈晚安歌〉,整首歌從頭到尾只有兩句歌詞︰「歡樂今宵再會,各位觀眾晚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