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雯/臉書真能左右選舉?社群媒體研究怎麼做?

聯合新聞網 思想坦克
臉書展開研究社群媒體如何影響民主相關計畫。 圖/路透社

4月底臉書宣布一系列研究計畫,探討社群媒體對民主的影響。將有超過60位學術研究人員,能夠使用「臉書的隱私權保護資料」(privacy-protected Facebook data)。

社群媒體中的假資訊與政治

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團隊競爭,臉書表示為了保持研究的獨立性,並沒有介入審核與選擇過程。取得研究經費的團隊,未來的研究也不必擔心受到臉書的干擾。最後,總計有12個研究團隊與計畫,從這個夏天開始,獲准使用臉書最敏感的使用者行為資料,透過他們的研究,將告訴我們臉書如何改變民主。

這是個史無前例的重要進展,臉書同意提供匿名資料,讓研究者深入研究,故事與資訊如何被分享到社群網路平台。

首批的12個研究團隊要探討一系列政治與科技的關鍵問題,例如,故意在大眾當中散佈不實報導(disinformation)的活動,是如何撤出社交媒體的?強硬的黨派支持者社群,是如何被組織的?以及從整體看來,臉書是否真能左右選舉?這些研究計劃的目的,無非為了探討臉書對選舉的影響力。

這些是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眾人引頸企盼想得知的答案:假新聞如何影響民意?過濾器是否導致更多的兩極化觀點?為什麼人們傾向於分享令人憤怒又可惡的故事?

首批的研究計畫群中也有台灣的研究團隊,政大陳百齡教授主持的團隊,將研究臉書上的新聞故事如何影響公民參與(How Hyperlink Sharing on Facebook Influences Civic Engagement and Elections in Taiwan)。

來自其他國家的類似計畫包括,智利的羅馬天主教大學將研究臉書的使用如何促使智利保守右翼聯合政團在2017年國會大選中獲勝 (The Role of Facebook in Legislative Campaigns in Chile, 2017);義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將研究民粹主義支持者的信念,是如何從黨派強硬者的新聞來源分享中來的(Patterns of Facebook Interactions around Insular and Cross-Partisan Media Sources in the Run-up of the 2018 Italian Election)。

但是有許多的研究計畫關照的範圍更廣,例如,何時與為什麼人們會分享假新聞,以及哪一種人會分享。這一部分臉書能夠提供的資料更多也更豐富,像是什麼樣的連結會被分享?哪些年齡層與居住地的人會分享這些連結?人們是否在分享之前,會先閱讀這些連結?雖說臉書不能代表全體人類,但全世界將近24億臉書使用者,這些巨量資料也足以說明來龍去脈。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將研究是否有「可預測的模式」導致分享虛假與含糊可疑的新聞故事?(Understanding Problematic Sharing Behavior on Facebook)透過追蹤跨社群網絡的使用者行為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夠讓線上社群平台想辦法改變,防止分享假新聞。

智利團隊的另一項研究子題,設計一大膽實驗試圖找出模式,他們將一組使用者一直暴露在錯誤訊息中,再觀測其投票行為,是否高於不投票的人。

又因為社交媒體與極端新聞的製造幾乎是相輔相成一起成長,美國東北大學將研究同儕分享如何影響兩極對立的新聞(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Peer Sharing on Fake and Polarized News Consumption),自從臉書的演算法改變後,同儕來源的資訊分享多於媒體來源,如此一來是否改變假新聞的比率?這可以從研究臉書在演算法改變之前與之後的分享行為,一窺究竟。

臉書為打擊假新聞,2019年5月在都柏林組成團隊,監控歐洲議會選舉相關的假資訊。...

巨量資料中的隱私權保障

不過這些研究是否會侵犯個人隱私呢?

臉書的作法是一方面將資料普遍化,只提供年齡層而非特定年紀,並以區域分類取代特定地點。

另一方面,這些計畫將由一個新的組織Social Science One,在研究者與資料提供者(臉書)之間協調與監督,確保臉書與研究團隊各方都能夠獲得他們想要的成果:研究者可以獨立發表其研究結果,不受臉書的任何干預,臉書也可以透過此組織的監督,確保資料不會被回溯,暴露出特定使用者的個人行為。

其他對於保護個人隱私的作法,還包括許多層次,以便確保個別使用者的閱讀與分享行為不會被辨識出來。

最基本的是研究專案須經由大學的審核委員會通過,其他例如,URLs 唯有被公開分享的次數達到一定程度,才會被列出。運用差分隱私的技巧,在小部份範圍內,將資料隨機污染,此舉將使得在小粒狀的層次中,資料不會全然可靠,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依舊是可靠的數據。

Social Science One表示從6月開始,將向研究者介紹經過簡化的資料群組,這些將作為電腦測試。如果系統通過測試,能按照計畫進行,沒有問題,研究者將能夠取得全部的資料群組,以後也許將釋出更多其他資料。而與臉書合作的研究計畫是重要的起步,第一步若能順利完成,Social Science One才有可能再與其他社群網路平台公司談合作。

台灣有80%的人口是社群媒體使用者,有將近1,900萬人使用臉書,其次是YouTube,第三是Line,皆有超過70%的人口使用。因此,社群媒體平台對台灣選舉結果有什麼樣的影響?哪些人會分享假新聞?如何影響投票行為?

很多問題,我們也都想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對於政府相關機構的立法規範製造假消息的來源,以及如何要求社群網路平台與科技公司的責任等問題,都是很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千萬勿讓如何對抗假新聞,演變成口水戰或混戰,破壞理性討論的基礎。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臉書最新研究計畫——社交媒體如何改變民主〉)

臉書個資外洩問題層出。執行長馬克佐伯格2018年4月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就隱私醜...

|延伸閱讀|

思想坦克

《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

時事觀察 假新聞 思想坦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