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聯合新聞網 思想坦克
台灣《蘋果日報》於5月17日發行最後一份紙本報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我一路長大的過程中,《蘋果日報》對我有份特別的緣分。我第一次上街抗議被採訪還被貼出來,就是參加反媒體巨獸時被蘋果報導。我第一次做統計分析,研究各種星座上台大的機率,也是被蘋果挖掘出來報導,是我第一篇因為數字而上新聞的契機。而到美國念書,太陽花社運爆發時,也是《蘋果日報》報導了我聯繫CNN等相關事宜。

到了學成畢業,又有幸接受《蘋果日報》主編的邀請,加入專欄作家之一,每個月從美國的角度、政治科學的角度、數字的角度,來給台灣社會提供建言。而在這幾周,台灣蘋果跟香港蘋果相繼斷炊。我能夠送別《蘋果日報》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用數字,來顯示《蘋果日報》的特殊之處,同時也思索著到底台灣哪個媒體有可能接收《蘋果日報》的讀者。

我使用的民意調查資料為TEDS2016。在這份1,690位台灣民眾受訪的學術問卷中,第2題有問到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台灣民眾最常看的報紙為何。在問卷中,一共有約20%回答《自由時報》、17%《蘋果日報》、10%《聯合報》、4.3%《中國時報》、4.3%其他報紙,以及44%沒有閱讀任何報紙。《蘋果日報》為四大報之一。

讀者的政黨傾向分布非常平均

但《蘋果日報》跟其他三個報紙最不同之處,在於《蘋果日報》的受眾非常平均。我把這全體受訪者,依照他們回答是支持泛藍政黨(26%)、泛綠政黨(39%)、或者其他(35%)來歸類,然後觀察報紙跟政黨認同之間的關係,可以畫出這張圖:

在這張圖中,可以看到《自由時報》(Liberty)讀者六成都是泛綠政黨、而中時(ChinaTime)以及聯合(UDN)讀者都是六成泛藍政黨。但是對於《蘋果日報》來說(AppleDaily),全體讀者裡面約40%泛綠政黨、30%泛藍政黨、30%無黨派,這個分布跟全體民眾的政黨分布非常接近,而不像另外三大報一樣讀者的政黨傾向更為明顯。作為四大報之一,這是《蘋果日報》難能可貴的特色。

報紙跟政黨認同之間的關係。 圖/作者提供

讀者群年輕人較多

第二個《蘋果日報》與其他三大報的不同之處,在於讀者的年齡層。假如我們單純比較平均值,《蘋果日報》的讀者平均年齡為39歲,而另外三大報為中時55歲、自由52歲、聯合52歲、沒唸報紙53歲。其他報紙的讀者群平均都已經超過50,但是《蘋果日報》的讀者群平均年齡不到40。假如我們把各報社的年齡分布圖畫出來,結果如下:

各報社讀者年齡分布圖。 圖/作者提供

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很清楚看到《蘋果日報》所吸引的讀者群是完全跟其他三大報不同的。中時、自由與聯合,主要都是以年齡五六十為主。但是《蘋果日報》的讀者,幾乎都集中在40歲以下,其中又以剛出社會的二十幾歲為大宗。

換句話說,假如今天蘋果準備消失了,那這些讀者會去哪裡呢?恐怕也並不會去到傳統的三大報。

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

最後,《蘋果日報》過去常被詬病的一點是過於腥羶色,因此可能讀者不過是喜歡那些色情暴力的彩色圖片,而非真的讀報吸收新聞。要驗證這個假說其實也可以辦到,例如在這份問卷中,有三題政治知識的題目,分別問台灣民眾受訪者是否知道美國總統是誰、台灣行政院長是誰、以及誰負責解釋憲法。答對越多題,理論上就是對政治有較高程度的了解。

而在TEDS2016中,全體受訪者的答對平均題數是1.4題。《蘋果日報》的讀者平均答對題數是1.57題,高於平均。(另外,《自由時報》的讀者是1.7題、《聯合報》是1.65題、中時是1.39題,都沒念是1.23題)。因此,《蘋果日報》就算有腥羶色,但讀《蘋果日報》的讀者,相較於一份報紙也沒念的人來說,平均而言念過蘋果還是會有比較高的政治知識。假如考量到《蘋果日報》的受眾與其他報紙並不同,那這些因為蘋果日報增加政治知識的讀者,在《蘋果日報》消失之後,又會去尋找什麼新的管道來補齊政治知識呢?

從上面這些結果來看,不難看出《蘋果日報》相較於其他各大報紙,對於台灣的重要性。《蘋果日報》不只是藍綠都可以接受的一個平台,同時也是年輕人主要倚賴的報紙,並且讀者也都具有比沒看報紙還更高的政治知識,在台灣民主發展的近代史上終將記上一筆。雖然不確定這些數值上的結果,是否是當初《蘋果日報》成立的初衷,但隨著台灣民眾跟《蘋果日報》的互動,最終造成了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報紙。

而在《蘋果日報》消失之後,下一個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會是哪一個呢?恐怕從紙媒上沒有什麼機會了。而網路平台基於其單篇為主(而非如報紙評論可以整版)的特性,是否可以促進雙方的辯論、是否有如各大媒體主編排版調整權重的效果,也是可以再繼續觀察的。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消失之後,下一個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會是哪一個呢?...

|延伸閱讀|

思想坦克

《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

時事觀察 媒體觀察 香港 思想坦克 王宏恩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