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的移民社區觀光
美國和台灣同是移民國家,透過實地走訪,才會體會在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這塊土地上奮鬥血淚故事。我在2012年到美國舊金山參加人類學會的會議,其中有一個下午,歐洲人類學社的成員召集了一個田野行程,請當地具有碩士學位的文史工作者擔任導覽,步行參訪了舊金山的義大利移民社區。
我們的行程從富蘭克林廣場旁邊的大教堂出發,導覽員先介紹大教堂在二十世紀初舊金山大火重建的歷史,教堂中每具聖像都有其在義大利成聖的特殊歷史,聖像的穿著、手勢等,也有特殊的符號意義,頗有參與了「達文西密碼」的感覺。教堂下也附設社區托育中心、課輔,公布欄提供社區的人對於醫療、安全、街友照顧的各種訊息和活動。
有些教堂聖像的腳特別光亮,因為眾人相信摸腳可以得到治癒。讓我想起哈佛大學中著名的哈佛先生雕像,也有一隻腳特別光亮,因為傳說摸腳可以考試順利,好像成了「文昌帝君」。其實這個雕像根本也不是哈佛本人,因為哈佛先生沒留下照片或畫像,後人找了個長相俊俏的學生來當模特兒鑄像,上面還刻錯了他的職稱和歿年,因此銅像又有「三個謊言」的俗稱。大概是要提醒我們,追尋真理的過程中,總要經過一些試煉吧。
在我們參觀教堂的時間,已舉行了兩場婚禮,一場是巴勒斯坦裔新人的婚禮,另一場是亞裔人的婚禮,可見這個教堂空間不拘於特定的族裔或宗教才能來此成婚,因其精緻空間藝術與社區功能,成為當地人熱門的婚禮場所選擇。
沿著舊金山的義大利街區走,導覽員也告訴我們,電線桿上的義大利國旗,是和鄰近唐人街做區別的「畫地盤」記號,但現在也成為這個區域的特色,但真的居住在這一區做生意的族群,恐怕也不限於義大利人。導覽介紹了最道地的義大利餐館、最熱門的義大利咖啡館(有點唱功能)、路邊地上,有時還可見到,詩人用膠帶貼在地上、就地寫詩。與其出版詩集在書店靜靜等待讀者,這樣主動出擊,可以增加不少讀者粉絲呢!公共藝術還包括空中懸掛的書本、讓人思索電子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其他也介紹了在地的書店歷史和文人墨騷。
我在舊金山趕上了四年一度的古書市集,美國重要的古書商各設攤位,從珍本古書到哈利波特各版本、中國文革海報、歐洲海報等,有些講究的書商甚至還自己印有珍本型錄,每本書和收藏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史,畢竟古書市場是一個具有歷史和專業的行業。書市裡,老闆和藏書者建立起一套特殊的文化投資觀,經過時間的醞釀,這些「文化財」和收藏家、大眾之間的關係會不斷演化,這是文化有趣之處。
旅途的高潮在一處俗稱「俄羅斯山丘」上的停車場頂樓,在這裡可以三百六十度全景式環顧舊金山景觀,導覽員講述舊金山淘金時期各族群的貿易生意經,最後回到富蘭克林公園,導覽員在打火英雄的雕像前,講述當地最早的女白人打火員莉莉安柯伊特傳奇羅曼史,她同時也是一名富豪遺孀,她的遺產捐贈支持了舊金山早期的公共藝術發展,包括柯伊特塔,塔裡可見到知名的社會主義畫家狄亞哥的畫作。
同行中有一位年約六十歲的盲人民俗學家,來自在印第安納州的布魯明頓,大家輪流協助引導,後來我和一對美國人類學家父女陪她一起吃飯,父親是中東考古學家,女兒在洛杉磯一所大學讀人類學,她說學校裡就有一個考古遺址作為實地教學,對自己的專業十分熱愛。
因為順路,最後由我扶著盲人民俗學家坐同一班公車,回下榻飯店。說:「對於盲人來說,美國有公車可坐的城市不多,因此一輩子許多地方都沒去過,舊金山有公車,真好。」
藝術史學者蔡君彞則帶我去參觀另一個舊金山的特殊景點:塗鴉街,美國的塗鴉高手皆可在此大展身手,彼此較勁。後來我在一本關於「盜版的兩難」(The Pirate’s Dilemma)的英文書中讀到,紐約許多知名塗鴉客皆成了廣告公司競相邀約的高手,誰說年輕人的創意或音樂,不能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呢?
臺灣近年也鼓勵青年塗鴉創作壁畫,也逐漸形成文創聚落與觀光之態勢,如高雄有駁二特區,結合藝術、飲食的在地主題觀光。相信政策和產業給予年輕人機會和輔導,臺灣的在地文化也能吸引外國人來台深度慢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