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輿論大戰」,政府,你輸在哪裡?

聯合新聞網 零靈眉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相信所有的人的臉書,3月18日晚上都被學生攻占立法院給洗版了,洗版的規模恐怕大勝「立委粗暴通過服貿一讀」這件事。

中華民國的政府官員一定覺得很奇怪,ECFA後續的服務業貿易協議,他們覺得明明就是對台灣比較有利的協議,為什麼民意看起來是一面倒的反對?坊間輿論也大部份傾向支持學生粗暴佔領國會?

很簡單,因為我們的政府,真的太不會溝通了!

如果你有在看自己的臉書,就會知道這場宣傳戰,政府根本就輸得徹底。

第一個大輸的就是錯失時間

時間倒帶回到3月12日,當立院宣布服貿要進入委員會聯席審查,但是因為在野黨杯葛,議事頻頻空轉的時候,民眾的熱度就開始升高。

民眾熱度開始升高的時候,你在臉書上會看到有人開始問「服貿是什麼?」

你知道這時候大家看的是什麼嗎?

網友頻轉的是台大經濟系的鄭秀玲教授,她在網路上推出的服貿懶人包

而且這個懶人包,隨著立委粗暴將法案強渡關山後,更高強度的被頻頻轉載。

相信如果你有關心時事的朋友,你一定在這兩天會看到這個轉貼的懶人包,就在大家都在問「服貿是什麼?可以吃嗎?」的時候,這個懶人包發揮了非常大的引導作用,雖然它是一年多以前上線的,但來看看直到3月19日晚上為止,這篇文章的點閱率是625,597。是六十二萬哦,不是六萬哦。

也就是說,有六十二萬雙眼睛(也許重覆的)吸收了這個觀點,認為這就是服貿協議的長相。不好意思,偏偏,鄭教授是完全反對服貿的人,她的結論是「整體而言,服貿協議對我國經濟不但沒有正面影響,反而有極大傷害,強烈建議政府應立即中止此協議。」

試問一個過去完全不關心服貿的人,在看到鄭教授將條文清楚羅列,一點一點的指出政府說法的謬誤的時候,他會從哪個角度認識服貿?當然是反對!

就算是心存懷疑的閱聽人,這篇懶人包所植入的觀念,剛剛好形塑了他內心服貿的輪廓,就算後面看到再多不同的說法,基本的輪廓就會影響他的思考。

在輿論升溫的第一時間,沒有以民眾可以接受的形式,發出對民眾有意義的相關訊息(不是丟經濟部網站連結給大家,而是做出重點整理),這就輸了第一步。

第二個大輸是表達形式

網路上開始流傳鄭教授的懶人包時,我的臉書上就不只一個關心時事的朋友問,「請問有沒有另一面說法的懶人包?」

理智的民眾也都知道,我們不可以只看一面之詞。但不好意思,這時候我們的政府也沒有能力適時的推出另一個反面意見的懶人包。

其實政府不是沒有宣傳服貿正面效益,但當網友看完鄭教授的懶人包,一回頭政府如果還叫民眾去點經濟部的網站,洋洋灑灑的從第一點的「服貿協議簡介」看到第十七點的「投資可創造就業」,你說他有沒有耐性?絕對沒有。

第三個大輸的是宣傳內容

政府不是沒有宣傳服貿的正面效益,但是真的是「有效」的宣傳嗎?

簡單舉例,針對服貿,目前民眾最大疑慮是,到底對國內產業有沒有產生影響?

來看看政府的回答(引自海峽兩岸服貿協議-關鍵24問):

「(一)針對「服貿協議」協商內容,各主管機關在事前均利用各別拜訪、電話聯繫、開會討論及委託研究等小規模、非公開之方式,與業者溝通,透過徵詢業者意見,評估市場開放可能造成之衝擊,例如涉及服務品質(如律師等專業服務)、公共安全(如工程設計)、以及國家安全(如第一類電信服務),皆經主管機關檢討後未納入開放範圍,於整體評估利大於弊後,才同意完成協商並簽署。


(二)經濟部及相關服務業主管機關於協商過程中,已透過徵詢業者意見等非正式溝通方式,對可能之衝擊進行評估。整體而言,我方開放程度主要以落實 WTO

承諾為主,且開放陸資有助於活絡市場,增加外商來臺投資誘因,擴大就業機會。


(三) 針對可能受衝擊之行業,我方除針對開放程度加以設限(如持股上限、不得具控制力等),以讓業者有時間積極整備,因應競爭外,並編列預算針對不同對象進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等支援策略。


(四)經濟部前於 2009 年委託智庫進行「兩岸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情境下之推估,結果呈現臺灣 GDP 增長 0.57%,投資增加 2.97%;另據「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Q

7 產業之影響評估」的研究,預估可讓臺灣服務業總產值增加約 4 億美元(成長 0.11%),就業增加約 1.2 萬人(成長0.16%);臺灣服務業輸出中國大陸總值約增加

4.27 億美元(成長 39.5%),中國大陸服務業輸出臺灣總值約增加 0.92億美元(成長 9.09%)。臺灣出口增加值與成長率都比中國大陸高出三倍以上。


政府覺得這是有回答問題了,但這個答案是死的,這樣回答,民眾真的聽進去了嗎?光是第一點就有一大堆的疑慮。

首先是,政府說他們拜訪了所有的公協會,但這時民眾卻看到天下雜誌說「天下深入追蹤發現,牽涉超過三分之二服務業就業人口、營業額逾十四兆的十八項產業,竟全部交由十八位基層公務員負責『溝通』。」,那麼請問,政府憑什麼說你已經做到「完全溝通」?

另外,政府說「例如涉及服務品質(如律師等專業服務)、公共安全(如工程設計)、以及國家安全(如第一類電信服務),皆經主管機關檢討後未納入開放範圍」。但民眾卻看到鄭教授說,開放第二類電信等於是開放網路通訊,在智慧型手持時代,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光這兩點疑惑,誰來解釋給我聽?

目前政府的溝通方式是,看到報章有他們認為不正確的報導,就狂發澄清新聞稿。但問題是澄清稿永遠都是把這些QA反覆、反覆,再反覆的回應,很少針對單一問題,清楚且坦承反駁的,你能怪民眾不想看然後轉頭嗎?

政府單位,你有針對我們要看的內容,好好講嗎?你有真的做到完全坦白嗎?

民眾的疑慮是,產業會影響嗎?你只會說「不會不會,影響很少」,當有人在網路上挑錯說,「你說的不對,其實開放XX產業,還會附加影響到OO產業,不像你講的那麼少」,你的態度不應該是:「不會不會,這中間沒有關聯」,而是好好的說:「這樣的關聯可能會有的,機率大概是多少多少,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是……」,或是「這樣的關聯可能是會有的,但沒有辦法,想要進入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浪潮裡,這是必要的犠牲,我們要一起來努力。」

講白一點,政府的態度還是在:「我做的都是好事,你要信我,即使你發現我的論述有謬誤,但當我說沒事的時候,你就是要信我」。而不是坦白的說「對,做這件事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優點有一、二、三、四,同時缺點可能有一、二、三、四,這些是我們要面對的,我們只好大家一起來面對。」

隱惡揚善的基本姿態,不會招致更多的信任。

甚至做個懶人包,可以即時針對鄭教說的每一點,如賈培德的反駁,絕對比政府做的宣導更有效許多。

如果你說:「民眾本來就應該自己用功研讀內容,不應該靠懶人包」,然後就推掉你認為該努力的、反覆溝通責任,那你就跟只會哇哇叫「反正國際新聞又沒有人看」,而忽略是自己只會下「三月十日國際新聞概要」這種無聊標題的編輯,當然沒人要看無聊又沒有重點的東西。

我們的政府完全沒有意識到,現在輿論世界就如同戰場,可以引導輿論就等於拿到免死金牌,戰場不是只有在紙媒或是電視,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現在才是引導輿論的前哨站。

看看美國熱門影集紙牌屋,第一季裡,身為美國民主黨黨鞭的男主角法蘭克,想要讓自己的人上位做國務卿,他靠的是什麼影響輿論?是網路!是幫他傳遞消息的記者第一時間在網路上披露可能人選,接著被各種媒體大量引用轉載,形成民氣,然後他的人選自然就被白宮注意到,之後果然成功上位。

中華民國政府單位,如果自己不能即時反應外界輿論,拜託找一間專業的媒體公司幫你們處理好不好?

如果不想找公關公司,拜託你們至少也看一下紙牌屋學一下,行不行?

零靈眉

政大新聞系、新聞所畢業。前身是財經記者,現在是提著皮箱、努力推銷台灣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