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不可能復活的「金城武樹」

聯合新聞網 WaCow
photo credit:JianEn Yu (CC BY 2.0)

颱風過後,台東伯朗大道上的「金城武樹」被連根拔起;因應外界期待,在村長極力奔走拜會地主後決定修枝剪葉重新種回,宣告一年之後能再恢復原貌。

看來不僅是人大嘆命運大不同而已,平平都是棵大樹,在華光社區裡的、松菸附近的就活該倒楣,誰叫這些木頭杵在那裡擋人財路?不能砍光就作作樣子搞搞移植,反正移植過後的大樹能找到地方存活的也沒幾棵!台北水泥叢林裡的珍貴綠景沒人可惜(咦?房地產豪宅廣告不都打著「坐擁」千坪綠景?),倒是台東綠油油稻田邊的一棵乘涼樹讓大家出錢又出力,這到底怎麼回事?

大家真的是愛這棵樹?還是因為尚未「到此一遊」拍照留念?出錢出力保護它難道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期待?

我絕對贊成尊重生命、珍視地球上一草一木,然而我也必須殺盡風景地說,「金城武樹」早已不復存在,咱們費盡力氣種下的只是一棵見證人類愚蠢思維的「金錢樹」罷了!

回顧當時一片眾聲扼腕的新聞報導裡,親自種下這棵茄苳樹的地主心聲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不知道是不是和主人心有靈犀,當「金城武樹」倒下結束生命那刻,也希望能停止成名之後對附近農田生態所帶來的破壞。

讓一切「回歸本質」會不會是這棵樹以生命進行最後的呼喚?

台東縣政府與鄉長、村長的態度,多半與池上觀光收益有關,出發點充滿善意,但這點恐怕只是假象。親自走一趟池上,你會發現光臨伯朗大道的人的確變多了,但這些拍拍照騎一圈的觀光客「停留」的時間多不超過半天,在池上過夜住宿的人成長幅度和產值恐怕不高。

也許自行車租借業者、鄰近咖啡館或是小餐館的生意的確增加,但是整體而言「弊多於利」,而引發的「弊」才是影響池上最重要的產業命脈。當地政府應深入瞭解當地居民意見、重新評估實際利弊後再做決策,而非只是滿足外地人拍照旅遊的膚淺期待。不花力氣打造池上觀光產業、反而撿便宜式的只想繼續搭順風車,「金城武樹」到底是幫了池上還是害了池上?

成功打造「金城武樹」的長榮航空,在幾次惹出農民抱怨的爭議處理上,倒是很聰明地訂購池上米作為補償、加開接駁車,將危機化為轉機順勢操作,延續良好企業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總之把這棵人氣樹供起來拜,不必重播廣告也能流傳千古。現在則是光明正大地認養這棵樹,從此「金城武樹」等於「長榮之樹」,地方政府亦無須多花經費,看起來皆大歡喜,兩方雙贏。

就企業公關角度上,這絕對是經典案例,然而我們似乎忽略更深層的哲理思考,有沒有可能再多一點公平?再多一點尊重?有沒有更好的作法?

事實上,護樹聯盟針對此事有發表聲明,這棵茄苳樹早就因為生長腹地條件不足而先天失調,後因人為觀光的間接破壞而受傷,颱風只是「驗收」生命力而已,並非連根拔起的主因。雖然現在移植新處已將空間納入考量,也聘請護樹專家協助指導,不過我們打算跟地主「借用」多少空間才夠樹木可能的百年生長呢?我們也有這樣對待池上其他的大樹嗎?被村長登門拜訪的地主,承受輿論壓力的他們可以拒絕讓地重種的要求嗎?

我們能不能接受生命自然的耗損離開,留下心目中永遠的那棵茄苳樹?對企業而言,也許樹倒了會有更多人保存這段影片或點選廣告重溫影片中「金城武樹」的身影,或者選擇更進一步倡導正確的保育概念,展現企業高度的經營思維。而這段當初只為了讓農夫和牛乘涼的人情故事,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多棵這樣的大樹,珍惜現在還在身旁的自然美景。

還是等大部分的人都拍完照,觀光熱潮消退之後,哪個颱風再連根拔起一次,我們就會動動手指寫上R.I.P, 然後這一切才能真正結束?

WaCow

認為家庭主婦是最難的全職工作,所以只願意承認這個身分。2013年底前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