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來台灣當看護,不是來當兵的

聯合新聞網 陳夏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小吃攤吃飯時,曾聽過隔壁桌的一位太太苦口婆心地說道:「要記得,絕對不能夠讓她和同鄉見面,不然會學壞。到時候跑掉了,妳就知道麻煩。」想必是對朋友提供「外籍看護的管理之道」吧。我繼續聽著,除了聽到她針對外籍看護的平日作息發表感想,還特地強調:「不能讓她閒著,不然會變得很懶惰,到時候就很難管。」

「很難管?是要管什麼?」我百思不解,腦袋裡冒出該位太太身穿迷彩服,胸掛值星布條,對著頭戴鋼盔的外籍看護們大吼「跑起來啦!當兵當傻啦你」的畫面。

軍隊——這就是提到「管理」時,我聯想到的第一個印象。但這也不假,畢竟該太太的關鍵字「跑掉」就是「逃兵」,「懶惰」就是「怠惰」,這的確是軍事化管理時,最令班長頭大的問題。

但問題是,這些來自東南亞各國(或許學歷都還比這些太太高)的女孩兒,是來台灣工作,還是來台灣當兵的?

上述的對話,或許誇張了一點,但一般民眾想必都聽過幾回。

日前,楊玉欣委員召開記者會,針對外籍看護的薪資調漲、休假權利等提出反對意見,強調讓外籍看護放假或是薪水調漲,就會造成弱勢家庭雪上加霜。然而,專業看護究竟價值多少錢?而為我們提供貼身照護服務的人,難道不值得更好的福利嗎?有了良好的收入與福利,並且有機會琢磨、提昇專業,這對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或是患病人士而言,難道不好嗎?政府沒有想辦法讓看護的專業得以精進,反而因為抗議聲浪就裹足不前,如此一來,看護專業水準無法提昇,對於被照護者,豈不是一大損失?

誰不想獲得專業照護?誰不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務?

搭乘計程車時,誰希望碰到開車技術很爛的司機?看醫生時,誰希望碰到蒙古大夫?此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要碰到疲勞駕駛的司機,看醫生的時候,也都希望自己不要碰到太多掛號以至於只能馬虎看診的醫生,但為何面對照護自己親人的看護,卻反而希望對方不要太輕鬆,最好越累越好呢?

除了工時過長,在嚴格管理之下,許多外籍看護在進入某一屋簷之後,彷彿踩進牢籠,之後便不得自由,甚至無法與同鄉朋友碰面,長期在高壓的「管理環境」下生活(許多外籍漁工也有相同處境),而出現許多精神疾病的病徵,這樣的狀況,難道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情緒,或甚至讓他們犯下過錯嗎?

將心比心,若是今天我們的子女因為環境不好,而到外國擔任看護或是從事勞力工作,我們會希望他們遇到慣老闆還是好老闆?我們會希望他們在外國能夠一邊賺錢一邊擁有尊嚴,還是希望他們就此變成他人的奴隸,活在眾人歧視眼光之中,變成心照不宣的次等公民?

無獨有偶的,昨日,TVBS製作了一則新聞,標題是「菲勞在台破10萬,民憂影響生活品質」,不僅暗藏歧視觀點,其中關於台北出現菲律賓區的報導,更暴露出我們對於移工人口的漫不經心與不尊重:沒有人提供娛樂、空間,所以移工自然想辦法找空地聚會,先前印尼移工群聚台北車站大廳便是一例。如果我們認定台北出現菲律賓區是安全隱憂,而忽略了異鄉遊子需要同胞或是母語的慰藉,那不僅殘酷也毫無人情,換個角度想,難道外國的China Town在當地居民眼中,也是該連根拔除的龍潭虎穴?

每個人小學都讀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對壓榨外籍移工的人、或對外來人口懷抱著歧視念頭的人而言,句子裡的「人」並不包涵「東南亞人」,因為他們並不把「那些人」當「人」看。瞧不起照護自己親人、為自己社會提供勞力服務的東南亞人,每每出國又擔心自己因為黃皮膚而被歧視,這樣子超級扭曲的國際觀,竟然就在我們身邊的公園、住家反覆上演著。

當我們忙著在各國宣傳「Taiwan Touch Your Heart」,慕名來台工作的外籍移工卻只感受到「Taiwan breaks my heart」,此時就算說一百萬次「台灣人情味最濃」也都是白講的。遇到不把人當人看的傢伙,誰會相信,那傢伙的家鄉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陳夏民

桃園人,從事獨立出版,現任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讀字書店負責人;著有《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