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電視新聞如何變身「內容農場」?

聯合新聞網 陳夏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昨天聯合報頭條新聞〈唉…柯市長失言失禮了〉,有記者問柯:「送鐘表有『送終』的諧音,是否會有忌諱?」先不論媒體密集採訪柯文哲、引誘他發言有何居心,光是這一位記者的提問,就完整呈現了台灣電視新聞媒體已經歪斜失控。

該場合是台北市市長與英國交通部長會面,分享英國的智慧型運輸管理,以作為未來世大運的參考。然而,在場記者沒有準備,竟以娛樂新聞方式詢問柯文哲是否在意「送終」諧音,在柯文哲失言後,各家媒體跟進,也只顧放大炒作,甚至追問英國交通部長對於此事的回應(難道沒人想過這一個記者的迷信提問,可能引來英國政府派出007來解決外交風暴?)。

當全國人民都因柯文哲不懂外交贈物並非私人所有、且又不當發言,而對柯發出諸多批判時,有哪一個記者報導了「智慧型運輸管理」?又有哪一家電視台報導記者會上除了交換禮物,到底有何具體討論?

台灣地小人稠,又有密度極高的新聞媒體網絡,以至於只要某一熱門議題出現,全台攝影機都得跟進,一開始眾家記者總是義憤填膺、熱血奔命,但在炒到沒有話題可炒的時候,便出現令人驚訝、難以稱為新聞的「新聞」出現。你是否還記得,廣大興案的洪家大姐與洪仲丘的姊姊,兩人的衣著、容貌在事件延燒許久之後,都變成某幾家新聞媒體報導的內容?

我們需要這種「綜藝化」的新聞嗎?在一則關係人是「英國交通部長」的新聞場合,我國的記者提出了不登大雅之堂的問題,你難道不認為那也是失言?

你一定在臉書上看過許多內容聳動的標題,點進去一看才發現原來全都是自外國網路抄來、粗製濫造的資訊,不用花多少時間看完,可能有幾張照片好看,可能有幾個似是而非的論點還可以,整體上沒啥損失,不過就是一篇爛文章。但當你點進去之後,已經協助這些粗製濫造的內容農場(content farm,詳見維基百科)獲取利益了。

老實說,台灣那熱鬧發達的電視新聞業也是巨大的內容農場。

除了剛才提到的「新聞綜藝化」之外,台灣電視新聞還有哪些「內容農場化」的現象?

第一:抄襲PTT「八卦版」的做夢文或是酸文或是內容農場的文章

記者也是鄉民,看見神秘文章當然見獵心喜,於是把文章換了一個說法,直接冠上「網友表示」、「鄉民表示」,不需要查證就可以發布新聞,彷彿「鄉民」或「網友」比專家學者都要厲害威猛,記者只需要躲在他們後面,就不需要擔負製播新聞的責任。

第二:拍攝youtube搞笑或人氣短片權充國際或國內要聞

先不論選舉期間國民黨最愛炒作的國際觀假議題,畢竟島內最國際化的新聞就是每日提供給大家的youtube爆笑短片。就算短片內容三歲小孩一看就懂馬上哈哈大笑,記者也要搭上戲劇化旁白,結尾再補一句「令人直呼~太傻眼」,雖然記者為敬業而配了旁白,但這只多半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當然,他們不忘在新聞畫面上補上「翻拍自youtube」或是「翻拍自網路」,上述字句當然也代表記者為公司省了不少出機費用,果真是記者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第三:「業配文」與「客訴文」雙雄頂立

黃金新聞時段,又正值國內外都有大事發生之際,理當報導不完得加快速度念稿才對,不料某哀傷新聞剛播完,主播竟突然雲淡風輕地告訴你,某縣市出現某種創新又好吃的食物,口感彈牙又有餘味,畫面拍得超誇張同時訪問路人的試吃感想,就在你想吃到流口水時,沒了,直接進下一則新聞,就連店家資訊都不告訴你。當然也有相反的狀況,看完很嚴重的國際事件正憂心忡忡時,你發現下一則新聞竟是莫名其妙的事(例如消費者客訴超商美式咖啡摻水),你可能想說這干我什麼事情,一笑置之,但這一則客訴文的短短幾分鐘時間,就搶走了令一件要聞曝光的機會。

第四:拉抬觀眾情緒的跑馬燈、標題、配樂

任何一個時段的新聞畫面,下面、左邊、右邊都有裝飾,有時候還會同時有兩條跑馬燈替換文字資訊,老實說,全台灣人民都上了免費速讀課。至於新聞下方的標題、新聞結語的「令人直呼~太傻眼」,以及動不動就要剪貼好萊塢電影畫面進入新聞,或加入激情交響樂的狀況,絕對不會輸給內容農場最強的「標題殺人法」,總能迅速激起觀眾的興致。

第五:我覺得一定還有,如果你想到煩請告訴我

從事出版業幾年後,對於文字、訊息的拼貼組合所能帶來的強烈刺激,有了深刻的體悟,也因此,不得不對新聞的呈現(尤其是報導的動機)產生質疑。當新聞台記者只顧著炒短線,而不再花時間追蹤事件真相或後來發展;當新聞台忙著裁員縮編作業配以維持收入,於是端出重口味菜色誘惑觀眾閱覽;當新聞兩個字已經變成了一大堆形容詞與驚嘆號問號的激情組合……我們透過新聞,究竟看到「重要」的時事,還是只得到「好看」的娛樂?

如何分辨「好」的新聞,撇開立場不論,需要更大量的閱讀比較。知識的獲得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有時甚至麻煩、痛苦,但沒有道理我們會認為別人都是正人君子,只願餵養我們最好的資訊。經過食安風暴,我們都知道「好吃」的東西,就算是品牌形象一流的廠商做出來的,都有可能是黑心商品;「好看」的新聞,當然有可能包藏禍心。我們用慘痛的教訓學會拒絕黑心食品,接下來,或許也得開始另一段慘痛的旅程,開始學習拒絕黑心新聞了。

陳夏民

桃園人,從事獨立出版,現任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讀字書店負責人;著有《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