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政策」收買的是看不見的幼兒托育之惡

聯合新聞網 王兆慶
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幼兒公共托育建設不足,是台灣都會地區的普遍困境。公共托育不足、幼兒園公私比例失衡,導致台灣托育制度三大問題——收費過高、薪資過低、教保內涵商業化。然而,各式各樣的幼兒園補助加碼政策,說到底並沒有對症下藥。

公共托育的特徵是——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的教保老師薪資,大約是私立的150%,足以吸引更多人才;收費,卻只有私立幼兒園的50%。其原因為,政府出資墊付成本,滿足幼兒教保供需。所以低薪化時代,公共托育,正好可成為支持年輕家庭的一股暖流。

不過根據教育部103學年度的幼兒園最新統計,「六都」公共托育建設的水準差很大。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的涵蓋率,由台北市拔得頭籌(儘管台北市家庭算是全國收入最好的了!)。桃園市、台中市,敬陪末座。

縣市/幼兒人數公共幼兒園供應量(公立、非營利)全體幼兒園供應量(私立、公立、非營利)公共托育建設比例(公共 ÷ 全體)
台北市19,15765,33829.3%(最高)
新北市24,53098,10425.0%
台南市11,77157,55220.5%
高雄市13,76970,70719.5%
台中市16,70587,54619.1%
桃園市11,87163,07218.8%

 

《親子天下》在2014年底大選前,專題彙整了所有候選人的教育、托育政見。看起來,多數候選人都有提及公共托育。然而缺乏精確數據的政治承諾,恐怕沒有意義。

公共托育,是民進黨執政縣市的考驗

教育部已公開表示,目前全台灣幼兒園的「平均公私比」(公共、私立幼兒園供應量的比例)是30%比70%,但希望五年後達到40%比60%。

倘若以此標準檢驗,那上述民進黨執政縣市可慘了!

平均每個月只要付4000-8000元的公共幼兒園,跟每個月要付8000-20000的私立幼兒園,你想要送孩子去哪裡讀書呢?啊~很抱歉,一旦離開台北市,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的名額根本沒那麼多,你恐怕沒甚麼選擇的餘地。

拓展公共托育,對縣市首長來說並不容易。首先,要找公共場地。大家以為少子女化會製造大量國小閒置空間,但閒置空間轉型喊了這麼多年,依舊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為什麼?台中前市長胡志強就曾經抱怨過:

要各校釋出閒置教室幾乎不可能,學校有各自想法,5年前他就推動,但沒有學校願意配合釋出……閒置教室釋出的消息傳出後,各校家長會都會有意見。

其次,要人力。薪資及勞動條件若無吸引力,照樣要面對「教保人才荒」。台灣的教保科系畢業生,現在沒幾個願意做這行;願意做這行的,寧可去新加坡幼兒園當「台勞」。《天下雜誌》的報導已尖銳指出:「幼保系學生畢業後,在中南部的平均薪資不過兩萬台幣,連22k都不到!」勞動市場人才流失,正考驗首長提升教保人員薪資福利的決心。

最後,大大小小的私幼業者,在利益立場上就不可能贊同公共托育。「政府不要與民爭利」是其叨叨常念的魔咒。若各小財團成功連結地方勢力,與市議員、立法委員交好,(除非有政治素人的白目力量加持),縣市首長只好投鼠忌器,不敢大刀闊斧改革幼兒園「公私比例失衡」和「過度商業化」的體質問題。

調度場地跟人力很累、得罪小財團業者很可怕、民眾好像尬意領補助、選舉又需要拚「短期有感」……縣市首長會不會選擇發錢了事?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幼兒教育及福利政策,始終不脫「現金補助主義」的魔咒。

於是,政治人物關愛的眼光,很少觸及幼兒教育的文化內涵,或者幼教現場惡劣的勞動條件。

雙北市教育局,公共托育執行力最強

但結構性的逆境下,也有地方做到公共托育「逆勢成長」。

圖/王兆慶製

台北市教育局,近兩年讓幼兒園公共化的程度提升了3%。新北市教育局,則是近兩年提升2%。

2%-3%這小小的數字,以六都的幼兒園供給量規模而言,代表一個縣市內的公共幼兒園,必須兩年內增加2000-3000個名額。若每間幼兒園招收人數以100人計算,等於每兩年,就必須增加20-30間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

新開辦幼兒園不容易,台北市的托育公共化速率「兩年三趴」,已經是六都中最快的了。柯文哲市長仍在市政白皮書指出:

我上任後,將積極盤整閒置空間,逐年增加平價幼保的供應量。……將大幅減輕家長幼托之負擔。減少支出,相當於增加所得。年輕人打拚幾年,就能拚出第一桶金。

第二名的新北市教育局,去年底照樣宣示:

力拚普設公幼,今年增加36班不夠,明年還推出新模式『非營利公幼』,讓明年度的班級數增加,減少部分公幼抽籤中籤率超低的問題。……4年後,讓新北的幼兒園公私立比,拉至4比6。

公共幼兒園政策很少佔據媒體亮點。對政治人物而言,其實多抓幾個弊案、多幹掉幾個奸商土豪,大快人心,民眾就願意繼續投他一票了。但是雙北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還(可能因為首長要求)願意不計曝光、默默打拚,若不加以肯定,實在說不過去。

只靠錢,不能教育你的下一代。對的人、對的環境才能。

公共托育建設,就是在製造「對的人+對的環境」。這件事高度依賴縣市首長的軟實力,他們必須籌措資源、協調人力、折衝各方意見,才能讓「每個社區都有普及公共托育」的理想,美夢成真。其難度、成就,絕非輕易撒錢的現金政策可以比擬。

但四年後,各縣市的公共托育建設,是會齊頭並進,還是差距惡化?台灣托育制度的三大問題,是會徹底解除,還是變本加厲?政策是任意加碼,還是配套措施綿密周到?存乎政治人物之一心。

王兆慶

政策工作者。倡議公共照顧政策,包括幼兒托育、老人照顧。合著有《崩世代:...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