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看看】日本人震驚:這是「日本的」麥當勞?
十多天來,日本最夯的新聞就是上海福喜的「臭雞肉」入侵日本的麥當勞與全家便利商店。凡是吃過「臭雞肉」麥克雞塊的日本人,總皺起眉頭,直呼「好噁心」。
7月20日上海福喜公司遭中國大陸媒體踢爆,長期供應過期雞肉給麥當勞、肯德基,製成麥克雞塊、牛排和漢堡肉,媒體還爆料該公司甚至把發霉的肉品回鍋、改保存期限等,瞞天過海地銷售給消費者。
新聞傳出不久後,22日日本麥當勞和全家便利商店承認,部分商品如麥克雞塊,就是使用上海福喜的雞肉。厚生勞動省也估計,過去一年來,上海福喜約有6000噸的製品輸入日本,有問題的製品通通已經下肚。
這顆震撼彈打擊了全日本,因為日本人很難想像「日本的麥當勞」竟然賣臭雞肉。媒體天天討論這件雞肉「不祥事」醜聞,網路上也充斥許多延伸出來的美中關係惡化傳聞,認為中國的黑心商品打擊了美國品牌。
遭重創的日本麥當勞,前幾天公布上半年的營運績效,營收比去年同期減少1210億圓,而下半年一開始又面臨臭雞肉危機,讓營運雪上加霜。「我們被騙了。」羞愧與憤怒感在日本麥當勞內部蔓延,評估要花數十億圓才能修復消費者的信賴感。
但這種「被騙」的詫異可不只是營收下跌的日本麥當勞才有,還有廣大的日本消費者,都深感遭欺騙。
「對日本人來說,總由衷地相信在日本國內的食物,」當臭雞肉事件如火如荼在日本延燒時,我和日本朋友用即時通訊聊了一下。
六十歲的她一臉驚慌,她回想起曾在北京住過三個月的生活。容易神經兮兮的日本人,不那麼輕易相信中國製品。她說,凡是中國大陸的商品都不敢飲食,每天特地到百貨公司買日本貨,花了不少錢。然而,萬萬沒想到,在日本的麥當勞裡,居然會吃到中國大陸來的臭雞肉。
在日本人心中,飲食全球化似乎還沒真實發生在自己的餐桌上,他們相信只要是在日本國內,食品都安全、可信賴,即使是星巴克、麥當勞這些跨國際的連鎖店,一旦在日本落地,管理者是日本人,他們心中便認定,那是「日本的」麥當勞。
數十年前,麥當勞剛進軍日本時,對外來總是狐疑、閉鎖性格的日本人謠傳,這間有著怪異黃色M字母的商店裡,賣著貓肉製成的漢堡。貓肉漢堡店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但隨著迎合日本人口味、服務後,慢慢地在日本人心中建立起
——啊,這是「日本的」麥當勞的形象。
多數日本人相信,「日本人」不會騙人,尤其從事商賣的生意人,一旦偽裝或黑心食品被拆穿,影響商譽的代價永難彌補。但也因此,日本人容易受騙上當。
我告訴六十歲的日本歐巴桑,台灣對這樣的事件一點也不會意外。中國大陸的黑心商品席捲世界早不是新聞,甚至對當地人來說,也只是一件「又來了」的食安事件。
飲食全球化在生活中日日上演,黑心商品早教導我們懂得敏感地觀察店家、外來食物,即使是「在地」的名店也不例外。
「噢,但除了打著日本品牌,來台展店的除外,」我想起台灣大部份的人追逐且信任日本商品,對於日本品牌的餐廳趨之若鶩。
才一說畢,嘲笑著日本人鈍感的我,突然驚覺,當日本人都不相信日本了,也許鈍感的是我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