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ine請假有甚麼不對?

聯合新聞網 溫朗東
photo cedit: Japanexperterna.se (CC B...

用Line向公司請假是不是違背職場倫理?這個問題恐怕牽涉到我們對於勞資關係的定位。今年四月,勞動部為了處理日益增加的「通訊軟體請假疑義」,發了解釋函說明,然而,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打模糊仗的勞動部

勞動部說(勞動條3字第1040130742號):

「勞工請假時,若以通訊軟體(如:Line)告知雇主請假理由及日數,事後仍應依工作規則之規定或勞動契約之約定辦理請假手續。」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只是避重就輕、逃避問題的說詞。勞工真正關心的是:用Line請假,跟口頭(打電話)請假,是否效力相同?又或者是:可以留下電磁紀錄的通訊軟體,上面的意思表示效力是否應該等同於白紙黑字的書面?勞動部並未針對此問題的核心做出表態,既不敢明言:「用Line請假無效」,也不敢直說:「用Line請假效果等同於口頭/書面請假,惟依工作規則之規定或勞動契約之約定,需要主管核可或補繳證明文件者,仍應遵守相關規定或約定。」

如果用Line請假跟口頭或書面無異,那需要主管同意的請假,打電話跟用Line都一樣需要同意,這時,只要主管說yes,不管是在Line上還是電話中,當然就是同意了。至於依照請假性質需要補繳相關文件的(例如醫院證明),打電話請假,用Line請假也是要繳,也沒甚麼分別。

所以勞動部真正需要說清楚的不過就是:用通訊軟體請假,跟口頭請假或是書面請假,有沒有不一樣?

這個問題說不清楚,就等於沒有解決問題。畢竟,「工作規則」跟「勞動契約」在訂立時,根本沒有通訊軟體的流行啊,裡面當然不會明確的出現Line、通訊軟體等字眼。這時,資方要怎樣就怎樣!要否定Line請假的效力,就說工作規則沒寫;要同意的話,就點點頭說Line也是口頭/書面告知的一種,好好休息吧。這種資方的彈性空間,對勞方自然不利。就算資方在Line中回傳了yes,事後也可以翻臉。

▎上司能用Line指示加班,下屬不能用Line請假

上司用Line傳遞工作上的指示(例如加班),效力跟打電話、發文有不同嗎?

能夠把Line視為一種非工作相關的娛樂軟體,上面的訊息都當作是打屁胡鬧嗎?

當然不行啊!

那麼反過來,為甚麼用Line請假,還會引發爭議?

104人力銀行經理張雅惠說:「用LINE請假不夠正式、也不夠尊重,花同樣的時間給主管一通電話,是比較好的溝通方式。」

然而,如果上司沒用Line,那當然你也不會用Line跟他請假(根本收不到啊!)如果他也有用,甚至以此交待公事,那不就是老闆認為Line也是個可以談公事的平台?而你用「對等」的態度應對之,有何失禮?

Yes123求職網執行副總經理洪雪珍則說:「所以回到根本,當你用簡訊或Line請假時,請務必留給主管回話的空間,讓他可以打給你或留言給你……如果你關機或不接電話,主管是這麼想的:『你跟我請假,也不問我OK或不OK,還關機不接電話,這是什麼意思!』他是老大,怎麼會嚥得下這口冤氣?」

我好奇的是,如果單純只是「不給主管回話空間」,那根本跟Line無關,如果員工打電話過去請假,丟下一句:「我要請假。」就掛斷,通常也不太合乎規定吧。再者,這個說法也無法解釋主管已經在Line中表示yes,事後卻請假無效引發糾紛的情況。

我認為,Line的性質跟書面的差異,僅僅也只是「是否具備請假日期、原因、工作代理人、主管同意……等等必要資訊而已」,如果在Line中已經具備了這些書面條件,差異就只剩下對公司的人力管理而言,因為使用新的傳播技術而產生介面轉換上微不足道的成本(例如人資需要把這些資料填回原本的書面報表)。甚至對於管理制度較為智慧化的公司來說,設置員工專屬的請假app,還能夠降低管理成本。

▎勞資關係的潛在座標

通訊軟體之所以運用在勞工請假上會引發爭議,其實是反應了資方一種微妙的心態:跟打電話相比,由於用手機輸入訊息無法即時以聲音表達情緒,資方對勞工請假的不滿,在電話中,還可以「凹凹看」、「靠北一下」,在即時的互動中,就算不能否決勞工請假的要求,至少可以透過口氣、停頓與沉默,給與「心理上的壓力」,讓勞工覺得自己好像給公司造成了某些麻煩、請假很不應該、可以的話還是盡量來上班……而勞工一旦使用通訊軟體,等同於剝奪了資方施加心理壓力的機會,因此被冠上定義含糊的「不夠尊重」、「沒禮貌」等字眼。

如果以禮尚往來,對等相對的標準來看,資方如果否定通訊軟體的公事用途,那勞工不能用Line請假,主管老闆也不該用Line交辦公事,事實卻往往並非如此,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資方背後的潛台詞說破了就是:我可以要求你有求於我(請假)的時候,打電話過來讓我傳遞心理壓力、發洩我的情緒。但我有求於你(加班)的時候,你沒有表達情緒的機會。

你如果反對這一點,就是不懂職場倫理——主人與僕人的關係。

勞方與資方,應該是一種一方提供勞務、一方提供金錢的對等交換。所謂的請假,也就只是勞務提供上的必然的不穩定(人總是會有生病、比工作更重要的事,就算是機器,也會有故障的時候,怎麼可能要求人類有完全穩定的勞務輸出?)資方本來就該把這種不穩定視為理所當然的成本,在管理制度上,力求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請假而造成企業運作的停滯。至於請假造成的不穩定高於工作帶來的貢獻的時候,表示勞方不合所用,資遣也是理所當然。勞資之間,不是主僕關係,而是對等互助的關係。如果一方不喜歡用通訊軟體談公事,基於相互尊重,雙方都別用Line談公。沒道理只有一方可以使用。

然而基於勞資關係長期的不對等,實然侵蝕應然的結果,不合理的事,只要是事實就被合理化,比較資深的勞工還會幫著老闆講話:年輕人別當草莓族、多在乎自己的競爭力、當老闆很不簡單,有本事自己當老闆啊……而形成一種類似長期被歧視的傳統女性自己成了母親、婆婆之後繼續重男輕女的歧視傳承。

就算回到企業獲利的角度來看,勞資對等的尊重,有利於留住人才,也能夠改善工作氣氛,有助於工作的完成。

不過,對某些老闆來說,賺錢真的很重要嗎?恐怕賺錢雖爽,當老大更爽!

溫朗東

我抗拒時論者的品牌化——為了凝聚特定受眾,而專於擺弄某種姿態,專談論某...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