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青錯了嗎?其實錯的,是不願面對選舉體制問題的人
徐佳青在達拉斯說的話,引起軒然大波。我無法確知她演講全文句句為真,但我知道一個基本的理路是沒錯的:
- 在台灣,選舉很花錢。
- 雖然〈選舉罷免法〉訂有選舉經費上限,但違反不會被罰款,也不會取消當選資格。超出經費上限的選舉,幾乎稽查不到。錢越多,意味著越多的宣傳,越多的人力,電視、報紙、戶外看板、旗幟、面紙、宣傳車、造勢晚會……從概念發想到具體執行,通通都要人,都要錢。
- 候選人收了誰的錢,拿人手軟,就得聽誰的話。收了總統的錢,就聽總統的話。總統收了財團的錢,就聽財團的話。
- 這些錢就算合法申報,也沒有清晰簡易的網路界面,可以讓民眾得知,候選人從哪裡拿錢,花到哪裡去。
- 這些錢如果藏在檯面下,很難抓到,也就是說,我們以為把票投給候選人,他們會幫我們代言,人民就是政府的頭家,事實上,他們真正的頭家,你我都不曉得。
徐佳青的發言讓你感到開心還是氣憤?
如果你是國民黨的信徒,聽到徐佳青的話,你會很開心:「就說陳水扁十惡不赦吧,整個民進黨都一樣爛!」
如果你是民進黨的信徒,聽到徐佳青的話,你會很氣憤:「明年又要大選了,現在出來亂做什啥?叛徒?臥底?」
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台灣變好,希望社會不要被財團所壟斷,希望老闆賺到錢員工也能有合理的薪資成長,希望買得起房子,希望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安心成家,過著有尊嚴的日子……那我們就得拋開情緒,心平氣和的來想幾件事情:
- 候選人要選上,需要錢。所以誰給他們錢,誰就操控他們。如果一小群人就能給候選人很多錢,那這一小群人就操控了政治。
- 這個現象藍綠皆然,別忘了,國民黨依舊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足以在檯面下支付大量的政治獻金,因此,黨內的權貴、重量級人士就足以透過金錢,操控這個國家。
- 不用去憎恨馬英九為什麼改革失敗、一事無成、貧富拉大。沒有國民黨的利益結構,馬英九無黨籍參選,毫無勝算。他沒辦法違逆讓他當選的利益結構,是理所當然。
- 也不用去憎恨陳水扁為什麼收錢。政治人物要實踐任何理念,都需要權力,而要獲得這個權力,在現今的選舉生態下,就需要收錢,轉換為政治獻金,操控候選人,然後掌控權力。結構便是如此,換一百個人來,可能有九十個都做一樣的事。
柯文哲競選過程中,到達選舉經費上限(八千七百萬)後,便停止募款,並在選後公佈詳盡的收入與支出明細。他的對手連勝文,號稱跟柯一樣花了八千多萬,然而從媒體廣告數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雙方經費的差距有多少。
不要覺得柯文哲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只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
這個國家的政治,不應該屬於出得起鉅款的少部份財團/黨內高幹。政治應該是全民的。因此,讓候選人不要陷入選舉經費的惡性競爭當中,本來就是法律必須規範的事。
法律應該規範所有的候選人,都必須即時公開每一筆的政治獻金收入,不管那是一千萬還是一百塊;以及公開每一筆的支出,就算是插一根旗子,旗子也要有編碼,有數量控管。收入/支出利用便民易讀的使用者界面,公開在網路上,所有人都能輕易查詢。
政府應該在選舉期間,出動大量警力/稽核人員,仔細清點上述所說的公開收入/支出,有沒有虛報謊報。一旦查到不法,依照程度輕重,罰款甚至是取消當選資格。
候選人應該善用網路的低成本傳播特性,並且進行競選總部的人力精簡,符合競選經費上限的規定。
而每一個選民,也就是你跟我,不要被動坐在家裡,等著電視廣告、宣傳車、戶外看板排山倒海的資訊灌進來,而是主動積極的上網查詢候選人的來歷、素質、政見。我們付出的資訊搜尋成本越高,候選人需要的競選經費就越少,就越不需要從財團/黨內高幹手中拿錢,當選後也就越不用受他們牽制、還他們人情。所做出來的政治選擇,就越貼近我們——也就是大部分選民的利益。
民進黨內部派系以及一些本土社團對徐佳青的強力譴責,只說明了,這夥人全無反省的能力,對於制度上生態上文化上的政治選舉問題,視而不見。他們唯一的能力,就是等,等國民黨上台做得比他們更爛。是的,如今他們等到了。
不必對國民黨氣憤,怨他們不爭氣,黨產一日不歸零,結構問題未解決,國民黨永遠跟孫文的理念背道而馳。
不必對民進黨失望,因為在慣行的選舉生態下,本來就不必抱有期望。
我們該做的,只是把問題看清楚,然後支持一個又一個,比柯文哲更優秀、更有人權意識的,超越藍綠的候選人出來。逼迫藍綠兩黨要檢討、要轉型、要改變。
至少,從自身做起,主動去了解所有候選人,覺得政見不錯的,就捐給他們一百塊。幾萬幾十萬個一百塊累積起來,他們就不用依附財團。他們一旦當選,就能真正為我們說話。
不要以為投票給候選人,他就得聽你的。想想這個選舉體制,這個文化,他怎麼選上的?他的錢從哪裡來?他真正的老闆是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