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架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Republic of China」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一項政治主張,而是基於現實政治(Realpolitik)所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對於各種政治主張,無論是「台灣獨立」還是「終極統一」,甚至包括作者本人多年來倡議的「後主權時代的無印良國」,本文都無意牽扯。
被牽拖進僵局的台灣
世上有一種局面,叫做「僵局」,意指身陷局中的各方都沒有能力壓倒他方,卻又都不願被他方壓倒。長久以來,台海就是一個僵局,但造成僵局的,主因並不出於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而出自美國和中國的關係,而數千哩之外的美國之所以介入台海成為僵局的一方,其基本考慮還是為了保護其全球霸權規劃下的東海、南海兩區域。中國成為僵局的一方,主要考慮其實也是台灣島的區域戰略位置,而不是為了台灣島這一點資源和人口。
台灣是被歷史牽拖進入這場僵局的,中美、中日的僵局不解,台灣無能破局;而倘若中美、中日的僵局有解,台灣就有可能海闊天空。那麼,台灣有無可能協助中、美、日三方打破僵局呢?我個人認為是有的,只是台灣在先天上的資源、人口實力不足,這份助力無法表現在戰略層次,而只能表現在戰術層次;若換由負面的角度來看台灣在僵局中的角色,台灣在戰略層次無論如何努力,也一定成事不足,但若台灣在戰術層次犯下錯誤,卻是敗事有餘。
假設「中華民國」不等於「Republic of China」
現在,我們就由戰術層次,來看看「中華民國」這稱號的問題。近來,由於蔡英文準總統一反民進黨傳統,公開承認並使用「中華民國」這稱號,而引起台灣社會,尤其是綠營的不同意見,倒是北京方面把這視為一種民進黨回歸善意的信號。然而北京的反應卻也是扭扭捏捏,一方面高興於蔡氏與「一邊一國」保持距離,另方面又在其國內媒體、官式文件上拒絕「中華民國」一詞。
其實,這是北京的腦子長期被水浸泡下的制式反應,難道北京不知道,禁用「中華民國」一詞的後果,就是逼迫台灣使用「台灣共和國」一詞?從上述的僵局形勢來看,北京禁用「中華民國」,其實是一種「麻煩製造者」的作為,只會惡化僵局,完全無助於打破僵局。
這裡要給北京提個醒。自從尼克森、季辛吉訪問中國,直到中美兩國建交、中美簽署三個聯合公報,乃至隨後三十餘年對台灣的國際圍堵,您所在意的都是「一個中國」的問題。但請注意,「一個中國」乃四個漢字,您真正在意的是英文版的「one China」- 世界上只有一個China,沒有兩個China。現在讓您最不舒服的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護照上印刷的是 「Republic of China」,政府公務員名片上都加上「R.O.C.」三個字母縮寫,和您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只有一字之差,連美國政府官員在公開演講中都不時口誤,稱呼中國為「Republic of China」。
在北京諸公和廣大人民的印象之中,「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China」,若容忍「中華民國」就等於容忍「Republic of China」,這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明目張膽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您說,是不是這樣呢?如果是,那就讓我們在戰術層次上來解決這個問題,將這問題從您的國際大戰略內移除。
台灣不代表中國乃世界最大公約數
以上的分析說給北京聽,但其實也是說給台灣聽。今天若在國際上做一份意見調查,問「台灣是否代表中國」,答案絕對是NO。同樣的,今天若對13億中國人和2300萬台灣人做一份民意調查,其中的最大公約數將會是:台灣不代表中國。這不就結了?我們為什麼不順著民意走呢?為什麼還硬要用 「Republic of China」這個英文稱號呢?還有比這更自欺欺人的事嗎?
不用「Republic of China」,用什麼作為英文稱號呢?總得有一個吧?按台灣人的意思,那就是一個清楚響亮的「Taiwan」! 然而,倘若台灣的護照封面上只印上一個大大的「Taiwan」, 恐怕第一個巴掌打下來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飛湧入台灣島斥責、威脅台灣的官員,恐怕是來自華盛頓而非北京,北京只會在幕後欣賞這一齣戲。因為,美國無論誰當政,都將把台灣此一舉動視為威脅美國利益的嚴重事件,台灣將成為美國眼中的頭號惡化僵局的麻煩製造者。
「Chinese Taipei」如何?不可能,台灣民意不可能接受,那將代表台灣在國際上的徹底淪陷。
漢語拼音:Zhong Hua Min Guo
多年來,我在文中、書中、演講中,反覆提出一個台灣英文稱號的解決方案,一開始人們視為搞笑,但隨著亞洲僵局的步步惡化,也有人開始正視這個提案。提案就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country)實體的英文符號,採用漢語拼音的「Zhong Hua Min Guo」!
這個稱號有以下好處:
- 徹底杜絕了兩個中國(Two China)的國際誤解
- 徹底符合了國際認知、兩岸雙邊民意的最大公約數
- 台灣官員可以大方的在名片上印出國名,不必躲躲藏藏的用「R.O.C.」
- 懂得漢語的人都知道這就是「中華民國」的意思,保持了某種情感和政治上的相關性、聯想性,而不懂漢語的洋人看了霧煞煞也無所謂
- 漢語拼音正因為洋人難識,因而「Taiwan」一詞會保持其慣用語的身份
- 中華民國憲法中,並未規定其英文名稱,因而改動不必修憲,不牽涉統獨問題,沒有憲法層次的困難,取得社會同意後,由行政院直接向國際宣布即可
- 各國際組織,其中大多數一向來都用「Taiwan」或其縮寫「TWN」來指謂台灣,不會引起各國更動文件、數據庫的困擾
改英文稱號,也會帶來一些小麻煩,例如和所餘的22個邦交國的存續關係。但事實上,22邦交國的存在,實質上只是一個面子問題,而且多半是「Republic of China」的面子問題,而不是台灣的面子問題。須知,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和「Taiwan」建交,也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和「Taiwan」斷交。他們建交和斷交的對象都是「Republic of China」。他們若因「Zhong Hua Min Guo」英文稱號而藉故解除邦交,那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由他去吧,其所帶來的國際媒體注意,反而會使得改名一事得到更多人的認知。
替北京拔骨刺 為台灣擦品牌
改英文稱號會不會傷到台灣人的自尊?我認為是不會的。首先,你的身分證和駕照上原來就沒有「Republic of China」這三個英文字,再來,將來拿著一本護照,封面印著大大的「Taiwan」,小小的「Zhong Hua Min Guo」,既不會產生今天外人對護照的誤解,也顯得更有獨特標誌性,那也不用貼貼紙了。
英文符號改為「Zhong Hua Min Guo」,就是「世界上沒有兩個中國的問題」一語的最佳註解。舉幾個小案例作為結束:「中華電信」原來稱作 「China Telecom」,後來為了避開世界上不能有兩個「China」的困境,因而改其英文稱號為羅馬拼音的 「Chung Hwa Telecom」,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中華航空公司」早前也遇到兩個中國的問題,但由於其代號已經植入全球航空系統的電腦中,中國只好作罷。而「Republic of China」或「R.O.C.」本來就已經不存在任何全球性的資料交換系統中,更改完全不是問題。
「Zhong Hua Min Guo」上架,「Republic of China」下架,才能維持「中華民國」在架上,從而進一步擦亮「Taiwan」的品牌,帶來讓人驚奇的效應。難道台灣今天最需要的不是國際品牌效應嗎?難道北京不想化除Two China的骨刺嗎?在現實政治的場域,這對北京和台北,都算是朝向破解區域性、世界性僵局的一步棋,走不走棋就看智慧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