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三大精神分裂症,拜託用減法管理吧!

聯合新聞網 劉揚銘
圖/ingimage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心理學名詞:雙重束縛(double bind),它指的是「一個人處在矛盾情境下,不管做什麼都不對」。這名詞最初是用來解釋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但仔細思考之後,才驚覺我們遇到最多雙重束縛的時刻,竟然是在上班場合。

雙重束縛的經典句型有哪些呢?比方是老闆對你說:「你自己訂目標!想想如果這是你的公司,你會怎麼做?」「其實我不該告訴你怎麼做,但我建議……」「大膽去想像難以想像的事吧!」「沒關係,你不用特別做什麼,做你自己就好。」

這些矛盾兩難的要求,不但無法得到合理的答案,也很難詢問別人或與人討論,然而困惑、曲解或不服從這矛盾的要求,又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於是我們挫折、焦慮、覺得荒謬,上班族最常為這種事情抓狂,只有自我嘲諷和幽默是最好的解藥。

再怎麼提升效率,事情永遠做不完

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的第一個震撼教育,是發現事情永遠做不完。不像上學有期中考期末考,過了幾個學期會畢業,上班就是永無止盡的做事,做完一件還有下一件算你幸運,因為通常情況是你做完一件會衍生出另外三件事,一旦工作開始,你的責任範圍就是擴大再擴大。但在面對永無止盡的忙碌之餘,老闆卻要求你要提高工作效率。

「怎麼可能事情做完就沒事,難道公司是付錢請你來閒的嗎?」「老闆我了解,但如果是這樣,提升效率不是只讓自己忙死嗎?」相信沒人會問這種白目問題。所謂雙重束縛就是沒有合理答案的矛盾要求,只能做不能說,如果不服從會有更嚴重的後果。

還有好多事沒完成,卻忙著開會

開始上班好幾年之後,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雖然事情已經永遠做不完,但為了完成這許多事,我們首先要開更多會。我們在會議中討論誰比較有時間做,誰來負責調動其他人,確定聯繫的方法和需要的資源,然後……然後剩下更少時間實際執行,導致每件事都在趕,每件事都變得十萬火急。

有時候我們開會純粹是為了討論,一個案子本來由A負責卻覺得不夠,於是在A1修改為A2版本之後,要求跨部門的B與C必須提供建議。最後主管重新整合調度,刪去B的不合理與C的畫蛇添足部分,留下A2版並且修改了幾點(反而讓它更接近A1版),總算達到跨部門的共識……

我們常常覺得與其把時間拿去開會,可能用來做事早就做完了。但為什麼要開會呢,原因很可怕,不要問。

老闆堅持要,做不到也得做

再更後來,我們已經熟悉上班的規則。當老闆丟出它堅持要做的專案,即使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做不到(又是一個雙重束縛),最終肯定還是會做。只是這個案子即將遭到東拉西扯、左推右磨、上推下拖、前拉後纏,直到大家都不太認識它的面目之後,才決定先實施某小部分,此後無論有沒有完成,都有一個初步成果可以交代,並且期待後續評估。

然後我們總在加班後的深夜,看著寂寥的街燈吹著冷清的風,想著過去這個月自己到底在忙什麼?好像很忙,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唉呀這好像也是一種「雙重束縛」不是嗎?再這樣下去似乎會助長精神分裂,於是我們想出幽自己一默的方式:「公司付錢就是要我來受罪的嘛!哈哈。」

去除管理,說不定才是更好的管理

如果認真追溯「為什麼人要組成公司?」的問題,原因不正是一個人力量太小,要把眾人結合起來,發揮1+1>2的效力,讓平凡人也能完成不平凡的事,才是「組織」的本意嗎?但又為什麼,我們常覺得上班很少時間在做事,很多時候只是應付繁瑣的例行事項、處理冗長的開會討論、打發無聊的部門政治,組織裡各種雙重束縛似乎永遠在扯我們的後腿,沒有幫忙加分。

我們的工作只有少數亮點時刻,那些時刻我們發揮火災救援般的力量,所有人全神貫注、渴望釐清現狀、解決問題,我們丟開西裝領帶穿上舒服的衣服,有需要就隨時碰頭討論,每個夥伴投入不同的技能,彷彿為了達成目標什麼都能付出……但為什麼這種時刻無法成為常態?

沒有人上班是為了遵循規則、受老闆控管、為股東努力。我們工作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能,結合他人的技能,製造出引以為傲的產品和服務。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內在動機有三種:能為自己生命負責、引導到自己希望的方向的「自主性」;不希望工作只是無盡操勞,而是用愈來愈高深的技能克服困難的「精湛純熟」;還有除了自身利益之外,也能更有社會意義的「與外界連結」。

要讓每個人的工作更有動力與成就感,公司可能不是需要更多管理,而是「去管理、除管理、反管理」,設法讓員工和主管做更少事、開更少會、達成更少更精確的目標,才能把人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劉揚銘

大學念經濟,曾在商管雜誌當編輯,離職成為獨立工作者後,更常思考工作與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