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專業知識在網路上不值錢?如何找到專屬「加料」方式?
最近有些學界的朋友向我打探轉往網路或新媒體發展的技術問題。大概是因為YouTuber與直播興起,線上教學蓬勃發展,讓這些原本「八風吹不動」的大德們,也開始打算「過江」來試看看。我在向他們說明最基礎的技術概念之前,都會先問一個問題,就是:
你專長的知識內容,有哪些部分是零元的?
多數學界先進都聽不懂這問題。講白點,這是在問他們打算透過網路販售的各種知識內容中,有哪些是已經沒有市場價值的。但聽過這說明後,多數人反而更不懂了。對他們來說,知識總是有價的,怎麼可能會有零元的呢?
問題就在於新媒體出現後,有些知識和技術內容就是「零元」的。這零元當然並非真的連一塊新台幣都不值,而是價值低到內容生產者(就是俗稱的創作者)已經無法分潤到足以支撐後續投入的收益。像什麼呢?
「像你在大學課堂上教的東西,基本上就是零元的。」我通常會這樣舉例,這當然會讓多數教授感到震驚,因為他們的課不只有人會來修,有時還會「爆堂」;就算開成在職進修或推廣部課程,也有民眾願意花三五千塊來修,怎麼會是「零元」呢?
值錢的是證書,不是知識內容?
這些課程之所以還有價值,往往只是因為「客戶」不知道或找不到便宜管道罷了。早就有許多大學因推動教學卓越計畫,先後導入線上課程或「翻轉教學」,且為了強調社會責任與開放性,免費將這些教育資源放在網路上。
許多計劃主事者並沒有意識到這會讓知識內容貶值,只是基於「做功德」或「方便學生看」的想法,就把專業知識內容,甚至是教師授課影片大量丟上網路。有些學校還強迫教師必須將完整教材檔案上網,讓學生下載;學生下載之後,往往將之視為免費共享資源,也就可能自由傳播。但那原來可是值四五百塊的教科書內容啊。
在這種知識內容橫流的狀況下,許多教授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進修推廣學分課程之所以還有人來修,單純是因為修課證書。值錢的是證書,不是知識內容。
因此,如果大教授直接把他現有的課程內容拿到網路上賣,不論是採募資、訂閱或廣告分潤,失敗的機率都很高。就算第一次人家會看他的名號而買,但後續的產品就會碰到「賣不動」的問題。不是因為「物無所值」,就是人家可以快速仿製,推出更便宜的產品,甚至是零元的產品(知識內容算廣告或贈品,他真正要賣的是其他實體產品)。那你是要怎麼賣?
所以搞清楚自己在學校內「賣」(教)的知識內容,在外頭有多少已經「零元化」,是轉型為網路知識內容提供者的起手式。如果深入研究,許多教授可能會驚覺自己的專長知識就算很偏門,在網路上也早有人以零元方式提供:很可能是以某種外語形式,但只要加上中文翻譯,就能以幾乎無痛的方式轉換。
那你這東西是要賣給誰?不知道還有其他便宜管道的人?那如果他知道了呢?再去騙下一批不知道的人?這樣的經營方式能撐多久?
大學的教學體制是種社會主義式的保障,有學分上限,有開課上限,有修課人數上限,在各種制度綁來綁去之下,許多「零元課程」依然有人修,甚至還滿堂:因為必修,因為只有他開。這種東西拿到市場上,當然就乏人問津。
專屬的「加料」方式
不過多數的大學課程並沒有那麼悲觀或廉價。相對於許多半調子的商業講師,大學教授的知識涵養仍較高,教學經驗也不見得差太多,只要學會「加料」,零元的知識內容也可能產生市場競爭力。
所以我要學界先進們確認哪些知識內容是零元時,並不是要他們跳過這個部分,反而是要專注在這一部分。因為目前還不是零元的,只要有人「佛心」一下,馬上就變零元。有志者的真正任務,是找到自己專屬的加料方式。就現下的新媒體格局來看,加料方式不出以下幾個方向。
第一,是強化內容的互動性。
多數零元知識內容都沒辦法提供問答或技術支援等互動,因為人力成本很高,如果你能提供相對較多的問答與技術支援服務,就可能創造出自己的小市場。這種做法的缺點在於,你也要付出相當的勞動成本。
第二,是提供即時內容。
多數零元知識內容都相對陳舊,因為高階的知識以低成本方式轉換到其他介面時,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快也要幾天,慢則可能會拖上幾年。這個時間差就是可能創造價值的空間。同樣的,要利用這種差異來創造優勢,缺點也是「你會很累」,需要時時都追著最新的學界、業界資訊。
第三,是改善傳遞資訊的技術。
同樣的知識內容,以書面文字、網路文字、圖文、影片等方式表達,對不同的目標受眾來說,會有不同的效果。找到「含金量」(消費力)最夠的客群,針對他們的吸收能力,安排最能對應的資訊提供方式,就是在內容面已「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的狀況下,於技術面突圍的最好方式。
像許多上班族有意購買知識內容,但他們一直加班,只能在搭捷運和中午吃飯時看幾分鐘手機,那你要如何調整,針對他們的情境來設計內容呢?
除了上述三點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切入角度,但都可以總歸一句話,就是「體貼對方」。雖然沒必要事事都「以客為尊」,不過有些老師在學校久了,總是被捧得高高,就算表面不承認,但心中想的仍是「尊師重道」,自己啥都還沒付出,就要別人敬你三分,配合你的習慣,那要跨入這個市場,自然是困難重重。
有大教授問我相關技術時,我告知上班族大概只有五到十分鐘的時間片段,他必須針對這特性來設計內容形式。但該教授堅持「我的課就是四十幾分鐘!不可能改!縮到這麼短,我就不會教了!」
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你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