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逼這些消防弟兄走上街頭?

聯合新聞網 張賢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七月的臺灣並不平靜,兩場大型災害一是從天而降,另一場自地底爆開。按照現行的災害防救法,這兩場災害的主管機關並不相同,但在現場忙碌穿梭的身影中,一定看的見消防人員。

按理說這些災害處理告一段落後,這些消防人員應該亟需休息,補充元氣才是,但許多第一線的救災人員卻轉而齊聚內政部消防署,提出四點訴求,請求政府予以重視,近日他們還在網路上串連,醞釀九月一日舉辦更大的抗爭,希望社會大眾對他們的工作除了感謝外,還能給予更多的關心。

這些消防人員到底在爭些什麼?

從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公開的說帖中,他們提出了四大訴求,分別為:

  1. 補足消防人力
  2. 提升裝備安全
  3. 救災專責分工
  4. 拒絕不當打壓

以曾經是消防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些問題除了單一機關不作為或是長期忽略的原因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國將消防局的人事及運作經費劃歸「地方自治」的範疇,因此財源不足的地方政府無法聘僱足夠的消防人員,沒法採購高單價的消防裝備。而財源較豐富的地方政府,雖然可以增聘消防員與購買各式的消防裝備,可是囿限於地方生態,所以各種「為民服務」的勤務應接不暇,加上首長們為求表現而花招百出,即便每年增聘不少消防人員,但相比勤業務增加的速度還是杯水車薪。

中央的消防主管機關看的是全國一致的標準,頭擺向整體消防未來的方向;地方各縣市消防局重視的是如何執行各項勤業務,工作的範圍卻包含地方選民服務以協助縣市首長連任。原本健康的組織應該由大腦發佈施令,由手腳協助執行,而我國的消防制度卻讓大腦指揮不動四肢,而原本只要把事做好的地方消防局,卻因各縣市首長的想法與企圖心,進而力求表現,鋒芒甚至還蓋過職司全國消防發展規劃的內政部消防署。

頭腳不協調的消防體系放任人事權由地方政府掌控,因而各地消防局的施政亦隨四年一度的選舉波動。各項規劃重視短期,各種施政以求在四年之內見到成效,最長至八年。因此補足消防人力與提升裝備安全的重要性自然被排在後方,參加各種短期見得到成績與名次的活動或是打出炫麗有助於選舉連任的作法挪至首要。

於是乎,各種出奇制勝的口號在各地層出不窮,在各項原本不是消防人員本業的競賽與評比中贏取成績,竟成了消防員的工作內容。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與弱肉強食的氣氛之下,各地方消防局別說要思考救災、專責分工這種攸關機關長期發展的策略,以及讓消防人員組工會與表達意見等「影響機關形象」的作為都要千方百計阻撓,以免在接下來的選舉中讓對手見縫插針。

因為地方自治,所以全國性的消防安全法規遇到了地方慶典(如鹽水蜂炮,平溪天燈,及各地的廟會遊行活動)就得轉彎或是思考變通方法;也因為地方自治,富有的縣市與窮困的縣市無法購置同樣的器材與裝備;更因為地方自治,主管消防的內政部消防署有責無權,收到抗議書後只能加強督導考核,並「呼籲」各地方政府對所轄消防局的「為民服務」工作不能夠影響到原本的正常勤務。

如果不將消防人事權收歸中央,以放眼全國的角度規劃統一的人力建置標準並據而分配消防人員,將來不僅會有更多的消防員倒下,國家的災害應變體系運作起來也必定將遭遇許多困難。如果不將消防專業與地方政府選舉考量脫鉤,在選票壓力下,地方消防局如何能拒絕清洗鄉公所,替民眾送水澆花撿鑰匙的額外勤務?

把這些消防人員逼上街頭的,是整個政府的官僚體系,用著事不關己,依法行政的角度,放任消防人員在地方政府內被當成全年無休的血汗勞工剝削。讓消防員的遺孀們在暗夜哭泣的,是漠視這些消防人員冒險犯難,明知消防體系身患重病,頭腦與手腳早已不能協調,卻還放任不管、得過且過的政府官員與立委諸公們。更令人心寒的是,當這些消防人員走上街頭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與人力補充時,限制他們講話及發聲的不是別人,正是公開場合中同台高唱「你是我的兄弟」這一首歌的同一批人。

張賢龢

美國安柏瑞德航天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

災害應變 消防權益 地方自治 災害應變 消防權益 地方自治 災害應變 消防權益 地方自治 災害應變 消防權益 地方自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