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飛毛腿真的追不上烏龜嗎?
在古希臘,科學尚未興起,神話與宗教據有解釋世界的重要地位。此時的哲學家,帶著獨特角度,對世界進行了與信仰不同的追問:在現象背後,世界真真正正是什麼樣子?世界本源(Arche1)是什麼?
哲學家的「世界本源」意指構成世界的真正材質。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猜想五花八門,例如原子論者主張萬物是由某些「基本粒子」構成,而被稱為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則認為萬物都是水變成的。不同的哲學家選擇不同的東西來當作世界本源,也因此對於世界如何運作有不同看法。
在這些哲學家當中,芝諾(Zeno)非堂特別。芝諾的老師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主張萬物的本源是一種叫做「太一」的東西。「太一」沒有空與實、有與無的區別,因此也不會發生變化。巴曼尼德斯和芝諾都認為,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運動和變動,如果你認為有,就是被假象給騙了。
「世界沒有任何變化?」這種令人髮指的說法若出現在現代,恐怕要讓許多人不知道該怎樣教小孩。為了支持這個誇張的哲學立場,芝諾想出了好幾個著名的悖論。芝諾提出的悖論,或許可說是哲學家使用思想實驗——協助思考的假想情況——的開端。
阿基里斯與烏龜
芝諾最有名的悖論叫作「阿基里斯與龜」。阿基里斯是希臘神話英雄,雖然擁有人類歷史中最脆弱的腳踝,但他是個飛毛腿。
即便如此,芝諾依然主張,只要烏龜先起跑,阿基里斯就無法超越牠:
- 要超過烏龜,阿基里斯必須先到達烏龜本來所在的位置。
- 到達烏龜本來所在的位置需要時間,所以當阿基里斯到達烏龜本來的位置時,烏龜已經又前進了一點點。
- 雖然只是一點點,但是阿基里斯依然需要時間追上去,這段時間不是0。
- 當阿基里斯再次到達烏龜本來的位置,烏龜又已經前進了一點點。
- 週而復始,每次,阿基里斯追上烏龜本來的位置,烏龜都會比本來更前進一點點,要追上去的時間都不是 0 。
- 阿基里斯永遠沒有超過烏龜的一天。
因此,芝諾主張,我們對運動和變化的理解是矛盾的,只是錯誤的假象。
我們大概不會想接受「只要烏龜先起跑,阿基里斯就永遠沒有超過烏龜的一天」這個荒謬的答案,但又很難迴避芝諾所提出的思維流程。
可怕的是,在之後的1000多年間,人類都無法給這悖論很好的解釋。數學上,芝諾悖論牽涉到的無限小量問題2,甚至被稱作「第二次數學危機」3。
芝諾錯在哪?
不過在今天,我們只需要高中數學的「無窮級數」的觀念,就能解釋「阿基里斯與龜」的問題。雖然這並不算是嚴格的解釋,但是基本上思路是正確的。為了簡化算數,我們以跑得遠比阿基里斯慢的阿草來舉例:
阿草的移動速度是羅哥的三倍,而羅哥比阿草先起跑一分鐘,所以跑在阿草前面 10 公分的位置。
我們首先考慮阿草奔跑(?)的距離。按照芝諾的算法,阿草跑10公分的時候,羅哥已經又前進10/3公分了;而當阿草跑10/3的時候,羅哥又向前了10/9公分;直至無窮。我們姑且將這樣的程序稱作「芝諾流程」。根據芝諾流程,阿草的奔跑總距離是一個公比為 1/3的無窮等比級數:
0 + 10 + 10/3 + 10/9 + 10/27 + ......(公分)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無窮等比級數的值是15。也就是,在無限的芝諾流程中,阿草總共跑了15公分。在這同時,羅哥奔跑的距離也是一個公比為1/3的無窮等比級數:
10 + 10/3 + 10/9 + 10/27 + 10/81 + ......(公分)
因此在無限的芝諾流程中,阿草與羅哥都奔跑了 15 公分的距離。
那麼,跑這段距離需要多少時間呢?首先,羅哥往前跑10公分,先花了1分鐘。阿草為了追上這10公分,他必須花1/3分鐘。在這同時,羅哥又往前跑了10/3公分,需要10/3分鐘。阿草為了追上這10/3公分,他需要花10/9分鐘。因此在芝諾流程之下,阿草與羅哥都奔跑15公分的總時間就是這個公比為1/3的無窮等比級數:
1 + 1/3 + 1/9 + 1/27 + 1/81 + ......(分鐘)
這個無窮等比級數的總和是3/2。總結來說,其實阿草只要3/2分鐘就能跑15公分追上也跑了15公分的羅哥,然後下一秒就可以超越他。
芝諾流程與兩種無限觀
不過芝諾流程在哲學上牽涉到另外一個困難的問題。
我在這裡再描述一次「芝諾流程」:它是一個無限的序列,也就是說,它的進展過程有無限多次。每一次進展都是一個新的項目:阿草往前進、阿草又往前進、阿草第三次往前進......無窮無盡。
關於無限序列,我想先說明兩種不同的無限觀念,一個是潛無限觀、一個是實無限觀:
- 潛無限觀:從「這個序列具有內在的無窮過程」來看這個流程;
- 實無限觀:從「在經過上述無窮過程後,整個序列真正地被完成了」來看這個流程。
這兩種無限觀看起來都很直覺,然而它們真的合理嗎?
比起實無限觀,我們似乎更容易接受潛無限觀,因為潛無限觀比較弱、預設比較少:實無限觀一旦成立,就等於承認有潛無限觀的無窮過程;但反過來說,就算承認潛無限觀,實無限觀也不一定成立。
簡單地說,若你認為無窮序列或程序的存在並不難理解,而且也合理,那你大概不會反對潛無限觀。但若你認為潛無限觀沒什麼好反對的,下一個問題就是:那你支持實無限觀嗎?
支持實無限觀會有什麼問題呢?這問題,我們可以將它稱作「內在超越問題」:
如果你承認實無限,那麼「有限」到「無限」之間的鴻溝究竟是如何跨越的?這個跨越似乎必須涉及一種直覺——這個無限持續的過程,在經過某種「超越」以後,就被完成了。
以前面的例子來說,根據數學,「1 + 1/3 + 1/9 + 1/27 + 1/81 + ......」這個無限序列的總和是3/2。然而,一旦你承認這個明確的總和真的是加總完畢而存在,你其實就預設了實無限觀。否則,單從潛無限觀看來,就算一項一項相加下去,也沒有任何時候會真的抵達 3/2 ,頂多只是無限地接近它。
然而,如果只接受潛無限觀,而不接受實無限觀,我們又如何說明這個加總的意義呢?如果無限是無法完成的,那麼,從數學上,我們要怎麼說明阿草可以追過羅哥?
無限的內在超越,無論你接受與否,各自都產生了要面對的難題。
後記:思維能力的本質
這一段後記,寫給想進階思考更困難的哲學問題的讀者。
事實上,上述爭論在哲學史上以各種不同的模式一再出現。其中一個最深刻的高峰,是在德國啟蒙時代時,康德(Immanuel Kant)與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思想對立。
康德基本上是實無限觀的反對者,他反對「內在超越」的思維,而是以「外在統攝」來解釋涉及無限的判斷。他並不認為有任何無限可以合法地被我們完成,而應該透過外在的概念結構,讓我們得以做出類似「最終得到......」的判斷。然而,這並不意謂無限真的被我們完成了,而只是潛在地可完成、然而我們有限的理智無法完成。
內在超越需要某種無限思維,而無限思維是容易犯錯的、不可靠的。康德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
一隻鴿子可能以為在沒有空氣的空中可以飛得最快。
相反地,黑格爾是實無限觀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康德說的那種無限思維並非是內在超越的全部。事實上,我們具有能做出合理內在超越的「無限的理智」。
康德的說法無法解釋有限如何達致無限判斷的問題,這是一種理智上的怯懦,甚至忽視了無限理智的創造力,特別是,透過無限思維創造概念的能力。
認為無法透過內在超越得出關於無限的判斷,事實上誤解了無限理智的真正功能:無限理智並不意味著無限的過程可以不受概念的規定。一旦我們能夠遵守這個序列進行的概念規定,那麼,我們的理智應該勇敢地進行無限思維,「唰」地一下完成一整個無限過程。
舉例來說,考慮一條往兩頭無限延長的線段,這條無限延長的有限線段,最終,經歷了無限的過程,是否成為無限長的直線?對黑格爾來說,這是肯定的,線段的無限延長,在無限的過程中可以超越線段,而成為一條直線。但對於康德來說,線段無法透過延長成為直線,然而,直線永遠都可以包含有限的線段,因此線段會無止盡地延長,而繼續被直線包含著,但沒有能成為直線的一天。
你覺得誰說得有道理?
表面上,芝諾悖論的問題似乎可以用數學簡單地得到結論,但深入來看,事實上牽涉到思維能力的本質:無限思維可能嗎?
每當我們採取了一種無限理論,我們似乎就必須問問自己,我是如何思考無限的?怎樣才是合法有效的思維呢?
- Arche 是一個古希臘文,我翻譯作「本源」,它同時具有第一原理、根源、根本等意義。
- 事實上,要突顯無限小量難題的更好例子是「飛矢不動」。
- 歷史上的數學危機總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無理數的存在」被證明出來;第二次是文中提及的「無限小量問題」;第三次則是羅素的「理髮師悖論」:有一個理髮師主張幫且只幫鎮上所有「不幫自己理鬍子的人」理鬍子,那他要不要幫自己理鬍子呢?
- 洪偉,清大哲學所碩士,「偉恩與咖啡」部落格寫手,沃草烙哲學召集人之一,台北里山咖啡老闆。
- 特別感謝烙哲學社群提供的良好討論環境與參與者的協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