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天恆/無限殺人遊戲

聯合新聞網 沃草烙哲學
圖/烙哲學提供

假設我是一個喜歡製造道德困境的小惡魔。1我逮住了妳,又隨機抓了另一個人,稱他為「倒霉鬼」。我跟妳說,來翻一下銅板吧:

妳該怎麼做?

這是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家勒薩(Seth Lazar)在Anton's Game(2016)一文提出的思想實驗。2這個遊戲的靈感來自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an)裡,要無辜的被害人翻銅板決定生死的壞人奇哥(Anthon Chigurh)。當然,勒薩的思想實驗比電影更複雜,而且做了一些只有「無聊哲學家」才會做的假設:

期望值怎麼算都是死一個人?

先來看看妳的選項:

  1. 拒絕翻:只有倒霉鬼死。
  2. 翻到底:一直翻銅板翻到倒霉鬼被釋放。
  3. 翻個幾次:翻銅板,但最多只翻個幾次就拒絕再翻。

記得,(1)最簡單,只有倒霉鬼確定會死。(2)和(3)比較複雜。(2)的話有可能沒有任何人會死,但也有可能妳連續翻到好幾次反面,結果死了很多人。(3)的話,有可能沒有任何人會死,有可能死了幾個人後倒霉鬼得以存活,但也有可能死了幾個人後倒霉鬼最後還是死。

據說台灣大家數學都很好。3這個遊戲的期望值大家都算得出來:

  1. 拒絕翻:確定會死一個人,期望值就是會死一個人。
  2. 翻到底:銅板無限翻下去的話,死亡人數窮盡所有可能性會是0/2+1/4+2/8+3/16+…+(n-1/2^n),加起來期望值也是會死一個人。4
  3. 翻個幾次:這個情況可以這樣想:翻一次就拒絕再翻,死亡人數可能性是0/2+2/2,(一半機率沒人死,另一半機率隨機殺一個人再加上倒霉鬼得死,)也就是期望值一個人會死;翻兩次就拒絕再翻可能性是0/2+1/4+3/4(一半的機率沒人死,四分之一的機率隨機殺一個人,四分之一的機率隨機殺兩個人再加上倒霉鬼死),仍然是期望值一個人會死。以此類推,不管妳是決定翻幾次一定得停,期望值永遠是一個人會死。

就此而言,如果光看期望值,不管選(1)、(2)還是(3),都是一個人會死,好像就真的沒差: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人命不只是期望值?

等等,人命可以這樣「算」嗎?我先說勒薩給出的答案好了。勒薩認為妳該翻幾次就拒絕再翻,而理由是已經夠多人為了倒霉鬼而死了,妳已經給倒霉鬼夠多次機會了。當然,勒薩也認為說,他自己的答案並不是那篇文章的重點,重點在於雖然期望值顯示怎麼選都沒差,但大概很少人真的這樣認為。

這個落差顯示了在做道德決定時,除了期望值之外,似乎還有別的東西要納入考量。勒薩舉了一些例子:

我相信還有更多的東西值得考量,而對於每個問題的不同答案,都會影響到我們會怎樣選擇。妳可以思考一下,妳覺得該怎麼選?為什麼?

無聊問題?

如同我先前所說,勒薩的思想實驗有好幾個只有「無聊哲學家」才會做的假設。舉例來說:哪來無限多個人讓我慢慢殺?確實就這個角度去看,這個思想實驗(以及許多常見的思想實驗,比方說電車難題)很無聊。

然而,正好就是在這種「幾近真空」的思想實驗室裡面,我們才能釐清我們對風險、期望值的態度是什麼,以便進一步思考道德上要怎樣把風險、期望值納入考量。勒薩認為這就跟我們切身相關。當我們選擇上街抗議,選擇改變公共衛生政策,甚至選擇發動戰爭或是否要搶救麥特戴蒙時,往往都是設法追求一些值得追求的東西。5

然而,同時我們確實也知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沒有把握這一次就會成功。我們知道失敗的代價,不只是讓我們自己灰頭土臉,更可能會殃及無辜。

我們能夠嘗試幾次?或更重要地,我們該(不斷)嘗試嗎?

 


 

沃草烙哲學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

沃草烙哲學 電車難題 賴天恆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