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人/科學社群如何保持政治中立?從《刺胳針》將台灣納入中國說起

聯合新聞網 沃草烙哲學
圖/沃草烙哲學

今年6月底,一件事情引發科學社群爭論。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篇由中國學者討論中國重要疾病死亡率的論文,在圖表中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省。

事情引發許多台灣人的抗議。公衛專家陳建仁副總統等多位學者嚴正去函雜誌要求更正;許多網友跑去《刺胳針》的Facebook粉絲頁洗版給負評,粉絲頁的評分一度被洗到3.1。事後《刺胳針》關閉了評分功能,並在Facebook上表示該篇論文的研究嚴謹度符合《刺胳針》的標準:在表格中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省,符合聯合國和WHO的方針,以及其他國際健康分析。

本文主張,在科學上,《刺胳針》有義務回應實驗方法的問題;在政治上,《刺胳針》有義務表明處理這類爭議事件的方針,並負擔相應的責任。

科學層面的疑慮

這篇論文在科學上的疑慮在於,納入台灣數據是否會影響分析結果。

該論文的研究主題,是中國重大疾病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然而台灣與中國無論在公衛管理系統與資料蒐集系統上,都有巨大差異。基於這些差異,一般上,以同樣方式分別處理中國數據跟台灣數據,會得到不同結果;單獨處理中國數據,以及把中國數據和台灣數據混合處理,也會得到不同結果。

不過還是有一些統計方法,可以讓台灣的數據在分析時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數據,例如設置隨機變數(random variable)等等。然而,該論文的「研究方法」段落,並沒有寫明處理數據的方法。換句話說,作者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去證實中國數據沒有被台灣數據影響。

這有可能會明顯傷害到該論文的科學可信度與意義。科學非常重視數據來源跟處理數據的方法,沒有寫明處理方法的論文,會讓讀者即使具備相等的專業也無法驗證可信度,更無法判斷該論文結論的適用範圍。

此外,有一些學者(如公衛專家陳建仁副總統)進一步指出,該論文使用的公衛資料,源自國際交換的資料庫,其中數據經過處理,不是原始數據。1因此,研究者更有義務說明自己怎麼處理數據的。唯有清楚交代處理方法,讀者才能確定數據並未刻意挑選、並未刻意變造、並未將不同層級甚至不同範疇的數據放在一起。

無論閱讀該論文的讀者是否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都避不開這些學術疑慮。即使支持台灣屬於中國的人,只要知道台灣的公衛管理系統與資料蒐集系統與中國其他地區的巨大差異,也會好奇研究結果有沒有遭到台灣數據「汙染」。

《刺胳針》這種權威性的期刊,無論是編輯還是審稿專家,應該都相當了解上述原則,照理來說應該也已經在審稿時詢問過作者的研究方法。但如果確實如此,期刊在面對讀者的質疑時,就有義務將研究方法說明清楚,並明確指出列入台灣資料並不會影響分析結果。

但《刺胳針》並沒有這麼做,非常可惜。

政治層面的疑慮

有趣的是,如果該論文當中的台灣數據,真的是因為被視為「隨機效應」而不會影響分析結果,這反而證實了該論文是刻意夾帶政治宣稱,製造政治宣傳。

假設在中國數據裡放入台灣數據不會影響結果,那麼用同樣方式放入加拿大、大不列顛2、吉翁公國、維斯特洛七大王國的數據,也一樣不會影響結果。

也就是說,表格上是否選擇將台灣列入中國一省,在推論上跟其他部分都無關,只是為了把「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道政治訊息塞進去,讓它在《刺胳針》上露出,達成宣傳效果。

普遍來說,對於論文作者「偷渡」政治宣稱這種事,期刊可能的態度有以下幾種:

  1. 基於政治中立全面禁止:禁止任何作者在文章中夾帶任何立場的政治宣稱,或退回任何作這種事情的稿件。如果《刺胳針》這樣做,這次它必須要求作者刪除該論文中的台灣,或必須退回該論文。

  2. 基於政治中立全面開放:作者想怎樣就怎樣。如果《刺胳針》這樣做,這次它就不需要特別為了政治中立考量對這篇論文做些什麼;但日後如果有夠優秀的論文在文中夾帶了台獨、疆獨、藏獨、港獨等宣稱,它也不能拒絕或刪除。

  3. 表明期刊的政治立場,並負擔相應的政治責任。

選項(1)和(2)都可能為期刊帶來政治麻煩,看什麼時候出現而已。實際上《刺胳針》用「聯合國和WHO都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省」為理由,支持該論文納入台灣的數據。善意理解,它應該是選擇了(3),主張「《刺胳針》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依循WHO與聯合國的分類原則」。

不過,這會產生三個值得注意的衍伸:

  1. 目前的聯合國與附屬組織,雖然不允許台灣加入,但也不會正式討論台灣問題。如果《刺胳針》要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聯合國與WHO將台灣分類為中國的一省」可能不會是一個足以支持的理由。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如果《刺胳針》真的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WHO可能不會願意自己的分類方式被拿來當支持理由。

  2. 並非所有國際組織都不允許台灣加入。例如WTO、奧運、APEC等組織允許台灣加入,就沒有將台灣畫為中國的一省。《刺胳針》有義務說明為什麼要依循聯合國與WHO的分類方式,例如如果分類方法與WHO不同,會在醫學或科學研究上產生什麼額外障礙等等(而且這可能是一個實證問題,不是乍聽之下說得通就可以了)。

  3. 無論《刺胳針》是以什麼理由支持怎樣的政治立場,應該都會引來以政治為由的抗議。期刊不能以「這是科學期刊」為由拒絕或逃避抗議。

目前看起來,《刺胳針》選擇了採取不完全中立的政治立場,但卻用「延續WHO分類方式」這種公共關係式的語言,不說明背後的政治理由,試圖避開政治麻煩以及其他人的抗議。我認為這讓該期刊逃避了某些應負的政治責任。

如果它這麼做,未來可能就會有更多論文嘗試像這篇一樣,夾帶一些與研究無關的政治宣傳,為《刺胳針》帶來更多麻煩。

小結

進一步來說,《刺胳針》未來可能會繼續用類似這次的理由協助特定的政治立場,並不斷逃避相應的政治責任。這就相當於變成一個握有影響力(雖然可能並不大)但卻不用擔負責任的組織。要嘛它的權力會變得無法制衡,要嘛會成為有心人士操縱的對象。有些時候,兩個問題甚至會同時發生。

而且科學家有權無責地干涉其他領域的行為,當然不會是我們這些期待科學客觀專業的人所樂見的。

總之,無論科學期刊希望保持政治中立,還是選擇特定的政治立場,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與政治代價。如果想要保持政治中立,就必須徹底與政治隔離,並嚴格拒絕任何政治涉入,才能有效避免自己被利用或挾持。

當然,政治中立也是一種政治立場,而且很多時候,它引來的麻煩不會比誠實地選擇立場更小。

(※ 追加更新:7月15日,《刺胳針》刊登了Dai-Hua TSAI等人的投書,投書表示台灣的政府系統與公衛系統均不屬於中國的體系。但該文主張的政府系統與公衛系統是客觀事實,不是統治範圍歸屬的宣稱,尚不能推論出,如果真的有人夾帶政治宣稱,《刺胳針》將如何處理。)

 


 

沃草烙哲學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

時事觀察 沃草烙哲學 中國 劉維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