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中文」和「我的中文」是不同的中文?
香港人和臺灣人,都會自稱自己是「中文使用者」,但甚麼是中文使用者呢?就是覺得自己寫中文,也說中文的人們。不過,雖然稱呼一樣,實際上香港人和臺灣人寫的中文和說的中文,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香港人和臺灣人所說的中文,書寫上都是「漢字」,但是在語言上,臺灣人說的中文是叫作「國語」的語言,這種語言在英語稱為Mandarin;而香港人說的中文,主要是稱為「廣東話」的語言,它在英語被稱作Cantonese。對香港人來說其他中文,例如國語,以香港人的用法來看會顯得相對模糊。通常香港人認為,臺灣人說的「那種中文」是「國語」或者「普通話」,而不會稱之為中文。
當香港人叫你「講中文啦」,就是叫你講廣東話﹔而臺灣人說講中文時,基本上是叫你講國語。以現況來說,香港人和臺灣人,很少會稱臺語為中文,只會稱之臺語,但如果讓一個英國人看到以上的描述,應該會感到混亂。
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經常把文字和語言混為一談,都稱為中文。其實語言和文字,是兩種沒有絕對關係的東西。
文字是寫出來的符號,文字可以表達任何語言。而語言是表達意思的詞語庫以及語法規則,語言也可以用任何文字來表達。
東亞國家共同流行的文字是漢字,包括中國,臺灣,香港,日本,越南,朝鮮,都在用漢字。但是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語言中,也有不同的讀法。例如一個「青」字,在國語、廣東話、日語中,讀法都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
而同樣是廣東話,你可以用漢字來表達,但誰說不能用英文字母表達呢?你看很多香港人,在寫文的時候,會用「ON9」這個字,這是廣東話,但就是以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表達,並未使用漢字。同理,日語也可以用羅馬拼音表達,臺語、國語,也有非漢字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說,即使沒有漢字,這些語言都能夠以別的方式被表達、存在。
事實上,漢字不斷地在成長,而不同的漢字文明,都會造出自己的漢字。香港就有很多臺灣不會用的漢字,日本也有這樣的漢字,甚至臺灣人會用的注音符號,也可以視為一種漢字的擴充。如此來看中國的簡體字,與其說取代傳統漢字,不如將之視為漢字的一個巨大擴充集。
同樣地,漢字也不一定只能用來表達國語,也可以如香港人一樣,用來表達廣東語。此外,漢字也能用來表達日語,例如古日本詩歌總集《萬葉集》,就是以整篇的漢字表達日語,如《萬葉集》的代表歌人「大伴坂上郎女」,就是用漢字拼出的日本人名。
事實上,漢字也可以用來表達歐洲或世界各國語言,例如廣東話「的士」,其實就是以漢字寫出廣東話讀音「TAXI」,所以臺灣人有時看到香港人通篇漢字,但完全看不懂意思時,他可能是在講廣東話,也可能是用漢字在說別的語言,可能是英語,甚至日語。比如「挖他斯哇尼康墊嗲蘇」,就是以漢字表達日語。
語言和文字,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而是多對多的關係。香港文化就是以讀寫漢字為主,但講廣東話的文化;而其它社會,也可以如是檢視自己使用的文字與語言文化,這比用「中文」去含糊掉要好得多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