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喜記事件」:香港世代價值的斷裂

聯合新聞網 chenglap
圖/美聯社

相信看到這個標題,應該很少人知道甚麼是「喜記事件」,喜記事件是發生在香港雨傘革命運動當中的一個頗有參考價值的餘波。透過觀察這事件,可以看到這次雨傘革命之下的眾生相。

事緣在於雨傘革命,觸發了沒想過的旺角陣地。旺角陣地是市民自發的,在旺角那邊建立起街壘陣地,這個陣地其實比起金鐘的主要集會地點更有可觀性。因為相比起商業和中產性質濃厚的香港島,龍蛇混雜的傳統九龍更為基層和草根,這邊的抗爭也更為具有草根特質。

親港府勢力不直接挑戰金鐘主陣,發動的力量主要都集中在旺角,旺角的情況遠比金鐘的激烈,曾有房車直衝民眾。出現大量暴徒四出拆毀街壘,攻擊和挑釁示威者,少數因此被拘捕的人更被發現有黑社會背景。這些都毫不顧忌地進入了國際媒體的鏡頭。

而鏡頭也引發了喜記事件。這源自當中有一個參與反雨傘革命活動陣營的人士,被懷疑非禮女示威者的人員,因為樣貌被攝進鏡頭而被「起底」,然後在網絡上被質疑,他與某知名餐廳的老闆,是同一個人。

親建制派的臉書群,有幫那個老闆辯護的言論,「自從佔領銅鑼灣事件期間,他店的生意幾乎是零,蟹有時限,不煮就會賠本」,「被迫出情緒」,「這不是非禮只是情緒激動」,最後強調一句「這些人沒有收錢」倒是頗為玩味。

先不論是否非禮,這些「激動的行為」本身卻引致了他本人更大的災難。有大量市民無法接受這個解釋,在喜記的臉書上出現大量的不滿言論。當事人聲言是被傳媒抹黑以及不要攻擊其家人,但香港人往往尖銳,直接回應「那你又攻擊別人的家人?」

關於「虧本而情緒激動」的辯護,也被回應「租金貴是因為學生嗎?」,總之,辯護幾乎沒有產生效果,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感,網絡上的圍剿不息,出現了一個更深遠的影響,就是在於網絡的散佈力,不限於香港本土,而包括了臺灣人。臺灣人相對香港人,對於這些道德操守的事情更為敏感,加上這個餐廳本身就是臺灣旅遊節目常介紹的對象,已有部份臺灣遊客表示無法接受這種行為,以後不會再去這個食肆。

我們可以推斷,在當事人的身邊,應該是一個大抵上反對雨傘革命的社交圈子, 在耳目濡染之下,使他認為自己「激動的行為」是合大眾意願的,而不留意到可以產生這麼大,很可能足以摧毀其事業的風波,更不會想到這件事會踩到臺灣遊客的紅線。就看他身邊有沒有良師益友,告訴他日後怎樣修補這次的損失,和找尋贖罪的機會洗白自己的形象。無論如何,對於我們這些或多或少有從事點小生意的商人來說,是次事件的經驗是絕對值得引以為誡的。

另外,這件事也反映了香港不同世代的心態變化。對於臺灣人而言,香港人一直的印象都是勢利、自私,這些都是之前世代香港人給臺灣人留下過的印象。這次算是很明顯的例子。

可以留意到,而在這次的辯護中,辯護用的說法,即「賺錢道德論」,香港人稱之為「搵食」,在過去香港一直都在宣揚這種信仰,就是只要為了賺錢,為了吃飯,一個人做的大部份事情都是應該被諒解,甚至是鼓勵的。

這次辯護的策略,就是先認定其他人不清楚當事人的經濟損失,所以把經濟損失解釋清楚後,達致「證明經濟有壓力」的目標,將此變成情緒失控的理據,然後去脫罪。因為香港人一直都對努力賺錢的人有同情,所以希望用這個說法去說服民眾。那是臺灣人很熟悉的「勢利和自私」,不談公利和全體未來的意識形態。

這個說法很容易得到香港上一代的認同,可是對新一代卻完全沒有效果,香港的新一代意識形態上更像李小龍或者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直接認為私利受損是可以接受的。結果這個辯護就變成了雞同鴨講,完全側寫了為何香港兩個世代有這麼大的差異。也是為何勢利的香港人竟然會幹出驚人的雨傘革命,這些沒有軍事經驗的香港人,還學會建設街壘陣地。

這樣一件事情,反映了香港的體質,正在經歷了不少的改變。

 

Cheng Lap

Cheng Lap,香港人。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民國無雙》...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