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歡山裝一盞大路燈只影響觀星嗎?不,還有生態災難
西起南投霧社東至大禹嶺的台14甲線上,最近因為武嶺這個全台公路最高點被公路管理單位裝了一盞大路燈引起觀星愛好者的串連抗議。觀星愛好者認為五年前在鳶峰設了路燈,兩年前又在翠峰設置路燈,現在連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都淪陷了,那麼如果在台灣的高山到處都是路燈,也就是到處都是光害(light pollution)。光害有什麼問題?只是讓一群人看不到星星然後就哭哭嗎?我看到有人說:「看不到星星把自己打昏就會眼冒金星啊」,還有「晚上開山路很恐怖你知道嗎?」「想看星星不會去其它地方嗎?」
如果都會與淺山地區的光害問題已經回不去了,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盡力保持中高海拔山區避免受到光害的污染?維護行車安全真的只有裝一盞大路燈一途嗎?
因為工業革命以來所產生的都市光害不只造成觀察宇宙天體的研究與活動受到干擾,也對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品質造成負面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總部設立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的使命就是在保護夜間天空環境的黑暗,並避免不必要的光害影響到人類的視覺與夜空環境。
但是合歡山上的一盞路燈看起來好像是在照顧部份用路人的需求,和光害有什麼關係?觀星人的需求有那麼了不起嗎?事實上就算不顧慮天文學研究與觀星社群的需求,台灣高海拔地區公路上的少量路燈就極有可能造成相當大的生態危害。
台14甲線經過翠峰與瑞岩溪以上的地區,大抵上就進入合歡山的高山箭竹草原地帶。這樣的地區在生態環境上有什麼樣的重要性?首先,這個地區是森林線與高山草原的交界之處,而兩種森林環境交界之處正是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地區。第二,合歡山地區的物種多樣性相當高。在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多位學者所合作出版的《合歡山的蛾》中,光是從昆陽、合歡主峰、武嶺、合歡山莊、小風口、落鷹山莊,至大禹嶺的樣區就採集到遠遠超過1000種的蛾類。而根據太魯閣國家公園所委託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合歡山地區的鳥類至少有80種,哺乳類超過20種,其中還包含數種高山型的食蟲性蝙蝠。第三,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的趨勢下,高海拔生物的棲地範圍與物候最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亞熱帶的台灣,這類型的生態環境也是最脆弱的。
一盞沒有必要的路燈可以發揮多大的殺傷力?過往台灣公路上的路燈多半裝設水銀燈泡。然而水銀燈泡所發出的波長經常會因為干擾昆蟲的視覺與飛行路線而造成大量昆蟲趨光的現象。因為被燈光誘聚,昆蟲的夜間飛行、交尾、求偶、產卵與覓食都會遭受干擾。如果路燈的威力夠強,還會經常造成昆蟲大量掉在路面,而被行經車輛路殺。除了昆蟲本身可能因為路燈太強而受到干擾,以昆蟲為食的動物,例如夜行性的哺乳類、兩生類、爬蟲類、蝙蝠與鳥類,也可能因此以朝路燈聚集。這樣的聚集一樣可能造成路殺,以及改變動物行為的後果。有一段時間公路單位為了降低昆蟲的聚集而改用鈉燈,效果也相當不錯,然而近年因為LED燈大行其道,許多公路單位又改以LED燈泡取代傳統水銀燈泡。不過許多昆蟲視覺生理學的研究指出,LED燈泡所發出的波長甚至可能誘引更多的昆蟲,而造成昆蟲更大量的死亡,或干擾其行為。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在合歡山這麼具有生態敏感度的地區多一盞大路燈,並聚集昆蟲以後可能發生什麼事?昆蟲的分布受到人類活動干擾,將會改變其在合歡山地區的分布。由於昆蟲是許多脊椎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因此這樣的改變就很有可能影響合歡山地區的動物群聚結構。由於多數昆蟲對於維持植物群聚結構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對夜間開花植物的授粉,所以在一個原本毫無光害的地方設置一盞大路燈,是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的。
的確,有些人需要光線增加安全感,也有人認為有路燈才能降低犯罪率發生。然而夜間的合歡山區並非高犯罪密度地區,也沒有高車流。如果要讓用路人感到安全,確保路邊反光片的品質、使用貓眼石之類的反光材質,以低亮度、設置高度低,或是感應式路燈,或改善照明計畫,恐怕都會比起豎立一座大路燈來得有效率,也能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公路總局近年來的施工作業也開始留意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進步與可喜的趨勢,不過道路設計與生態保育並不只在於路線設計、或營造野生動物廊道來降低路殺。若能在中高海拔地區的路燈設計與配置多加留意,將可同時兼顧道路使用安全,也能顧及天文研究、觀星活動,並保育脆弱的中高海拔生態體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