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不變眼淚變?

聯合新聞網 二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小英發表參選演說之後,臉書上出現不少「聽完之後我流淚了」的讚美文,害我以為自己點進了內容農場。如果讓人流淚是當選的充分條件,小英應該沒有懸念可以準備搬家。但對比於四年前八十萬票差距的落選,這次小英篤定搬家的主因卻不是讓人流淚,至少不是她讓人流淚,而是馬英九讓人流淚。

在兩黨政治中的首長選舉裡,成敗通常和候選人本身素質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和在位者的施政成績有絕大關係,反應在期中改選上就叫做「鐘擺效應」。這次小英二度出馬,若要問「四年中有何作為?有何精進?」恐怕連小英自己都難以回答、面有愧色。

就以上次競選中,最難以說服對馬四年施政信心動搖的中間選民改變投票意向的兩岸政策來說,四年前小英不知該從何說起,四年後也只有「維持現狀」這一句空話,要知道:小英的當選和民進黨重返執政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兩岸現況最大的改變。即使不管呂秀蓮丟出的「請說明何謂現況?」質疑,就算死忠的藍營支持者,也都知道馬英九花費七年營造出來兩岸現況並不OK,需要改變。

更何況,如果兩岸現況不須改變,那國家領導人何須改變?馬英九繼續幹不就好了?吳敦義接任又有何不可?江宜樺不也能「維持現狀」?就算連勝文來當總統,只要事事請教馬英九,奉馬為太上皇,那不也就能「維持現狀」了?主張「維持現狀」不就等於對馬英九兩岸路線的肯定?

再說一個比喻(這可能會被罵男性沙文):兩岸關係就像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只要其中一人稍稍微微地有想要改變,剩下的那一個就算萬萬不想,就算拼死抵抗,也不可能「維持現狀」。這道理難道小英不懂?台灣不想變,難道中國也不想變?中國領導人會因為台灣的想法而放棄「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這個歷史聖杯嗎?

兩岸關係的變,就像希臘哲學家赫拉克立特說的「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維持現狀」這句空話,也許能讓支持者流淚,但絕不能讓人當選,更不能拿來當作政策。

當然我有注意到小英提出「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這個延伸解釋,但這一點都不「新」,就只是回到李登輝建立的兩會模式而已。至於「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則很可能違背318運動的終極立場。在318運動中,推動監督條例只是手段,而且是一個違反終極目標的階段性戰術手段,目的在於阻止服貿闖關。318沒說出口的核心價值是反對任何兩岸協議,包括馬英九可能藉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而名正言順推動的《兩岸和平協議》,甚至連嘗試談判的馬習會這件事,站在318運動的核心價值上,都不能允許其發生。

另外,小英參選演說中「勞工薪資所得退回15年前的水準」這句話,不知是硬湊最近兩位總統的任期?還是有統計資料根據?如果是前者,那不免落入「切割阿扁、推崇登輝」的錯誤。如果是後者,那資料蒐集可能有極大問題,甚至對台灣最近幾十年歷史有錯誤的認知,再不然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目前台灣勞工薪資低落的代表性符碼「22K」,不僅低於馬英九上任時的水平,也低於十五年前阿扁上任時的記錄,甚至更低於二十幾年前小英剛回國時台灣勞工的普遍薪資,更不用說這二十幾年來物價的上漲帶來的實質通膨造成的薪資購買力下降。

如果小英連這種資料性的數據都能搞錯,那實在讓人非常擔心上任後的施政成績。沒錯,2016大選的勝敗早就在過去七年多的馬英九任期中決定了、確立了,國民黨推誰參選都不能改變這個結果,小英的當選毫無懸念,就算她在選前之夜公開出櫃坦承無能貪腐,大概也不會影響結果。三年前的眼淚在明年變成笑容已經是百分之九十九確定的事了。

但是,如果「不變」真是台灣未來四年的寫照,那也實在太使人悲傷,悲傷地讓人想要流淚。小英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只是在變與不變之間,選擇了從「不變」出發,先強調穩定帶來的安全感,而把「變」的梗藏在「眼淚變成笑容」這句結語裡面。

再來,就看小英能端出什麼樣的「變」的牛肉了。

 

二谷

專長不是文字(其實也沒有什麼專長)所以寫得有點掙扎的半調子鄉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