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為何會失敗?因為高職都改名高中了!
這是我在公立高職教書的朋友親口告訴我的:他說XX高職如果不改名為XX高中的話,將來十二年國教,他們學校根本收不到國中畢業生!
為什麼?因為家長覺得讀高職就是矮人一截。學生自己也可能這麼覺得。這真是可悲,教改改了老半天,原來只改出了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結果。所以我們看到,高職紛紛改名高中、專科紛紛「升格」成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最後造就考七分就能上大學的奇蹟、百分之百升大學的錄取率,擁有全世界最高大學生比率的國家、然後只剩22K起薪的荒謬社會。
當各界在討論教改為什麼會失敗、十二年國教有沒有希望的時候,想的都是如何減少學生壓力、如何讓升學更公平。我在此要很嚴正地對這些教改專家教改官員講,只要你們不恢復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技職體系教育,什麼教改都是叫假的!
獨立媒體《技職教育3.0》一篇《技職教育失能等於自廢武功》報導點出荒謬的現象:2014年缺工人數為23.8萬人,缺工率更達3.1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製造業缺工人數近10萬人,「許多批判矛頭都指向失能的技職教育」。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分析,目前高職生升學率高達81%,諷刺地稱此現象為「另類的世界第一」,另外以就業率來看,1990年高職就業率為87%,但2015年卻是19%。
車王汽車老闆李國裕以曾收過的汽車員工為例,一名北科大車輛工程系畢業的學生居然連輪胎都沒換過,追問之下得知,他是高中畢業後接著讀科技大學,但一路升學過程都以考試為主,根本沒真的碰過車子1。
明明今年(2015)六月份台灣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27%,為什麼還會缺工近10萬人?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各位就曉得問題所在了:
有亞洲規模最大之稱的遊艇精品廠——緯航企業的董事長,有一次去高職演講、順便招募員工,他對所有技職生說:「畢業後來我公司起薪25K、四年學成後保證35K以上。」結果他回公司後,連一個學生也等不到。董事長後來才知道原因:這些學生剛進高職的第一個月,全班同學通通到補習班報到,準備拚三年後的升學考!
說到這,如果還不能打消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念頭,我再舉兩個博士的例子給你參考:
一位45歲的政大東亞所博士徐文路,七年來由於一直卡不到正式的教職缺,成了流浪博士。每週二他從台南搭四個半小時客運到台北輔大教書,結束後再搭計程車趕到台藝大上課,星期三繼續到交大和新竹教育大學教課,星期四還有台中逢甲大學的課。他每週要在五所大學兼課21學分,鐘點費雖然加起來有五萬六千元,但每年只有九個月有收入,因為寒暑假沒上課,而且也沒有年終獎金。扣掉車資跟住宿費後,每個月實領31K。
同樣讀博士,另一位29歲的政大法學博士生林柏翰,由於擔心未來畢業後也成了流浪博士,他決定選擇做起修車行黑手!剛開始,當然也會有同學嘲笑他說,書讀這麼高,幹嘛去做粗工!不過現在呢?他現在的月收入竟然高達十萬元!
你很訝異黑手能有這樣的收入嗎?這真的不令人意外。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今年建築、土木工程業 ,求供比為6.04,也就是說每六份工作,只能搶到一個工人!但就算加薪搶工,有些還得苦等兩個月才能找到工班。工頭忿忿地說:「就算一天給3000元薪水,也是等嘸人!」
在德國,有60%的學生不選擇念大學,反而是從小就進入技職體系。德國成熟的師徒制度,培育出世界頂尖的工藝人才,現在更是領導歐盟的工業強國。
但為什麼德國能?台灣不能?在德國,擁有職業的工人與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一樣高,每個孩子從小就在思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想做什麼。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才是教改失敗的根本!
目前北科大車輛系為了改善此狀況,已將校外實習改成必修學分,是近年國立科大車輛系重大變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