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校譽無關——標籤滿天飛之MV《戀我癖》

聯合新聞網 王佩迪
身為中山校友,我不太在乎中山制服代表著甚麼,也不是說中山怎麼可能有霸凌,我真正在...

近日《戀我癖》MV將校園霸凌與中山女中制服連結的事件,引起各界網友的討論甚至韃伐,也包括不同立場者的相互論戰。讓我想要跳出來發表意見,是因為這個MV的內容以及人物設定,充滿著對各種族群的標籤化,甚至歧視,同時在表達上出現各種矛盾,讓人感到相當違和。

身為中山校友,我其實不太在乎中山制服代表著甚麼(當然別人從制服與校譽出發的角度也可以寫很多啦,但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也不是說中山怎麼可能有霸凌,我真正在乎的是,在一個充滿著各種偏見與歧視的MV當中(Wait,這首歌歌詞不是在反歧視、愛自己嗎?),刻意把中山女高的字樣秀出來,故意炒話題的意圖太顯著,且我看到的只有暴力與惡意,要說有高明的嘲諷嗎?對不起,看不出來。(延伸:一支MV可以毀滅校譽嗎?——中山女高與〈戀我癖〉爭議

首先,中山制服在MV中出現之用意為何?據導演在臉書上說明,是為了顯現出在台灣校園霸凌的「真實性」。不好意思,要表達真實性,並不需要拿出特定學校字號,只要配合某些特定校園場景就可以表現出來,除非你表達能力真的太差。好吧,或許導演認為出現真實學校字號會更具衝擊性,那麼,接下來的標籤連結,我就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導演真的是要描述霸凌的「真實性」嗎?

的確,校園霸凌可能發生在每個角落,就算是歷史悠久的女校,也可能隱藏著霸凌事件的存在。不過,創作MV者(剛好又是男性),對於在女校文化中可能衍伸出來的霸凌樣貌,其想像力似乎相當薄弱,創作者使用長相亮麗者對身材肥胖者的肢體暴力霸凌,這種手法相當粗糙,應該說,這種霸凌手法幾乎根本不可能出現在中山女中,因為太low、也太幼稚了啊。真正可怕的霸凌是不會有留下肢體痕跡的暴力啊!總之,這是第一點讓人感到相當違和之處,也就是無法連結中山制服(女校文化)的主要原因。

接著,角色設定才真的是讓我無法忍受的無腦設定。

其中帶頭霸凌的女生設定為「動漫社社長」,這樣的設定很明確地就是又再次對動漫愛好者...

在MV導演的臉書上曾經發表過霸凌角色的背景設定,其中帶頭霸凌的女生設定為「高一」+「動漫社社長」+「學業成績差」+「不受父母關注」+「與女混混成群結隊玩樂做壞」。這樣的設定很明確地就是又再次對動漫愛好者進行一種汙名的標籤化,這種刻板印象的運用,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動漫愛好者群體,陰魂不散:為何看動漫就一定學期成績差?為何會沉迷動漫的人一定是有家庭問題?因此,這種充滿歧視的連結,比起莫名其妙對中山制服的使用,更讓人難以接受。而且,若以合理性來分析的話,首先,高一生又成績差,幾乎不可能成為社團社長啊,然後,動漫社社長意味著她是非常喜歡動漫文化,看動畫、追連載、創作同人誌、舉辦或參加各種校內校外活動的時間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跟太妹結群去霸凌別人啊?

除此之外,這MV裏頭出現許多肢體暴力甚至血腥畫面。並不是這些暴力就不該出現,而是,它的出現究竟是想要強調甚麼?一開始被施以肢體暴力的受害者,長大之後透過腦波刺激,在虛幻的妄想中反過來成為暴力施予者。這種以暴力還之以暴力的觀念傳達,讓人難以認同,創作者並沒有提供除了暴力以外的處理方法,這樣的詮釋以及傳達的意識形態,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一開始被施以肢體暴力的受害者,長大之後透過腦波刺激,在虛幻的妄想中反過來成為暴力...

最後,MV後半段貌似描述被霸凌者透過音樂遊戲逃避了現實,進入虛擬世界化身為萌萌的美少女跳著舞。的確,音樂遊戲或動畫漫畫,可以提供一個比現實更理想、更美好的想像世界,要說逃避現實也不為過,但那並非動漫電玩的唯一功能,且就算是虛擬,也同樣具有現實意義(我想要這樣的世界,可以的話,來創造這樣的世界吧!)。同時,影片中被霸凌的胖女孩,透過音樂遊戲找到了自信心,這也就是在性別文化研究中女性粉絲獲得empowerment的例證。

然而,可惜的是,從MV《戀我癖》的歌詞情境來揣測,歌者想表達的不外乎就是「自戀又如何,無論自己是甚麼樣貌,愛自己的身體不用掩飾」,因此我本期待著胖女孩最後能夠站起來,用自己所愛的身體去抵抗過去的霸凌者,結果,沒想到,MV最後居然是讓胖女孩換了個身體(中性的人造人?),創作者或許認為虛擬人造人比較酷吧?但是,在冒著激怒各族群的風險、運用了各種刻板印象標籤、塑造了一個未來科幻寫實但又不怎麼合理寫實的故事之後,創作者究竟想表達甚麼呢?更進一步問,費這麼大功夫之後,創作者有試圖顛覆了些甚麼嗎?結局是,胖女孩的身體最後還是被捨棄了啊。

的確,文化創作者往往會面臨自己創作的理念無法被大眾所理解的困境,因此我很佩服那些能把作者意念表達得淋漓盡致的作品,就算是連續劇、小說、動漫畫,也有非常多如此令人激賞的作品。而MV的創作就像廣告一樣,在簡短的幾分鐘之內要傳達很多訊息,往往需要利用很多大眾所熟知的「刻板印象」標籤來幫助觀眾快速理解,不過這些標籤的運用必須合情合理,也該有它明確的作用(包括是想要用來嘲諷或反串)。然而,在這部MV中,我只看到各種標籤滿天飛,但創作者其實並沒有仔細去推敲這些標籤的具體面貌,除了要炒話題之外,看不出來創作者想要透過影片表達些甚麼意念。

事實上,很多文化創作者的作品都可能有同樣問題,總讓人不禁擔憂台灣的文化創作前景,因為,能夠將故事完整表達良好的人已經不多了,而要能說出一個具有思想和理念的故事並且讓觀眾認同(或看懂)的作品恐怕又更是難覓啊。

(此文感謝友人千翠提供相關資訊與意見。)

在這個MV中,我只看到各種標籤滿天飛,但創作者並沒有仔細去推敲這些標籤的具體面貌...

王佩迪

台南基隆台北紐約人。紐約市立大學Graduate Center社會學博...

王佩迪 時事觀察 霸凌 動畫 漫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