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政治害蟲下台後,誰可能接手領導,振衰起弊?
過去三年,我常參與創業者們的聚會。最近我開始有一個習慣,我會坐在靠前排,往身後看創業者們的面貌和眼神。我心中常在想:「二十年後的執政團隊若是五十歲上下,現在大概三十歲,很可能是我面前的這些人之中的一個。」我不通靈,沒開天眼,不會算卦,所以當然沒辦法在這邊做出什麼「預言」。這只是基於知識而產生的期盼。
現在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政治人物,從人格特質到眼界能力,少有值得期待的,其中多數是這個時代阻礙台灣民主進步的力量。檯面上的人物徹底代謝消耗乾淨,大概差不多要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後台灣繼續倒楣,新一代政治人物和現在一樣草包無能,那是我們的不幸。但如果二十年後台灣走大運,一群政治家出現並且帶來一番真正的新氣象——產業升級轉型、重整官僚體系、更新教育模式…… 如果這件事有一絲一毫實現的可能,那些將來可能成為優秀政治領袖的人,今天會在哪裡?
想了很久,我認為他們今日正在創業。創業家具有某些人格特質,長期經歷磨練考驗,而且擁有某些資產,讓他們未來足以在政治上承擔重責大任,帶來重要革新。
▎龍潭虎穴,需要傻人的傻勁
為什麼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合適政治呢?
首先是因為創業家樂意承擔風險、挑戰困難的事業。創業難極了:要找出一個社會上未被滿足的需求,要集齊資源打造完美的商品和服務,要說服別人投資、借錢、為自己工作,要處理各種爭執和衝突……如果一個人經歷過創業的磨難,他更有可能挑戰自己,自找麻煩承擔起艱難的政治改革事業,並進而達成。
在政治革新的過程中,需要一批創新型領導者,而創業者是這樣的人。他們敢做沒人做過的事,他們喜愛嘗試未知,他們會願意在看到機會與價值時著手規劃方案,開始嘗試和漸進改善,一步步化構想為真實。台灣若要往前進展,我們需要的領導人不會是習慣聽令辦事的人,而是衝在前線的先鋒。
改革導向的政治事業勢必高壓力高辛勞,平時行政上的協調、會議、溝通、決策、文書……就夠忙的了,到了選舉的時候,辛苦程度更是加倍。政治領袖的辛苦程度,大概和創業過程是相似的。創業家的體力、毅力、自律素質,如果足以創業,那很可能足以承擔政治改革事業。
▎刀山油鍋,不是猛龍別過江
有人也許會想,不少經營多年的小黨都無法突破門檻了, 就算創業者的特質適合領導政治改革,他們能突破選舉的關卡嗎?在這點上我是樂觀的。
選舉需要凝聚大量的支持。創業者擅長協調、交換,製造多贏的局面,「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種人會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比一般人活躍得多,長期經營各種領域的人脈,在業界、媒體、學界、各專業領域可能都找得到朋友,有潛力連繫與動員到社會各種群體。
選舉需要財務資源。現在許多政治人物之所以受制於企業財團,其實是因為沒有政治獻金,政治人物根本選不上。若期待政治領袖有較高獨立性,勢必表示他們要能用其他方式籌募資金。因為有長期的商業經驗,創業者懂得如何透過銷售商品、售票活動……等多元方式募集資源,減少對獻金的依賴,維持政治事業的運作。
選舉需要公共名聲,「成功創業者」的身分,會給他們相當好的政治起點,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如此。事業有一定成就的創業家,也很可能三不五時在刊物上受訪問,在社群媒體上都可能是大尾鄉民,有一定言論分量。
在未來,選舉的一大利器是科技能力——還記得莫拉克風災、太陽花學運中,民間自發組織科技力量影響多大?在未來的二十年,科技的力量會不斷擴張。如果善用科技力量,新的政治勢力將以更有效益,更低成本的方式集結,而舊政治勢力的連繫能力很可能漸趨淘汰瓦解。而創業者群體,是最擅長、最積極使用科技力量的一群人——他們為求企業生存發展總是跑在科技工具最前線,他們也最有能力將這些工具引入政治界,促成一波進化。
▎別天真,正直善良不足以改革
好,假若創業者真的能通過選舉進入政界,他們真的能帶來正向的改變嗎?他們不會再次成為號稱準備好了,卻無法改善局勢的假希望嗎?我會說,在各種背景的人之中,創業者的政治領導才能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
首先,創業家比起所有其他的職業,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長期訓練自己看高看遠看大勢——預判需求和供結的流動,在機會和威脅出現在地平面之前就敏銳地發現預兆。我那些創業家朋友的臉書上,總是貼滿著各種新發展、新局勢的資訊。他們的事業成敗端賴於是否能精準看出價值如何創造,又如何消逝。有這種洞察力的人,才可能創一個成功的企業,或是引領國家逆境重生。
第二,現在社會當中,最有資格說自己有領導力的,我認為是那些創業家們。初創公司沒有名氣、發不起高薪、也無法保證永久聘僱;在這種劣勢的情況下,他們吸引人才投效,極度考驗創辦人的素質。如果不是在品格、能力、領導技能等各方面能服人,很容易團隊解體。一般而言,能率領創業團隊的人,領導能力是遠勝於大公司、公務單位的主管。
第三,成功創業家都是快速、高效的學習者,而複雜的政治事務需要這樣的人。創業家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從市場、製造、財務……各種知識難關,都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斷學習以克服困難。創業家的社交網絡廣,有較高可能在多種群體有可靠朋友,發生事情的時候能問得到專家、找得到說真話的人,這非常重要。
創業者有最大的潛力成為演講家,成為具有溝通啟發能力的領袖。過去,台灣政治人物的背景多是三種:
- 黨政體系裡論資排輩等出頭
- 從基層服務步步爬升
- 專業人士被政黨徵召
無論哪一種,都不需要對公眾演講,也就缺乏群眾魅力,不擅長(甚至迴避)與群眾溝通。
然而,創業者需要常常站上講台向投資者、顧客、股東講述,甚至常被學校邀請和學生演講。他們不見得是出神入化的高手,但至少有很多機會演講、在公眾與鏡頭面前展現自我。如果成為政治領袖,創業家更可能擅於演講、溝通,有效引領改變。
▎不靠一人英雄,需要夢幻團隊
這一兩年,台灣的年輕人開始知道政治很重要——政治能把一群人引向毀滅與瘋狂,可能走向蕭條或衰退,也可能走向繁榮與偉大。也許再過幾次對政治的失望與幻滅後,我們會愈來愈清楚地意識到,要改善政治真的不是返鄉投票、轉貼文章就好了。政治界需要由一個國家的最強人才構成執政團隊,不但每個人要有能力,整體要能機動協作。
在歷史上,可以稱為「夢幻團隊」的政治群體很少見,兩百年民主歷史的美國見證過兩批:在建國時代產生一群光耀燦爛的政治家,南北戰爭時代也集結了一批不世出的英才。正在衰敗和消沉的台灣,很需要一批這樣的人。這樣的政治團隊,是否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在台灣的政治界集結?我希望,我期待。
最後,誰是我所指的「創業家」呢?不見得一定是商業註冊個公司的那些人,這些人可能是內部創業,可能在組織內部改革、拓點、新部門的負責人,可能是在學校、醫院開風氣之先的人。總之,這些人的特徵是勇於跳出來說:最重要而最困難的,讓我來。
在總統選舉的當口,如果我無法含笑投票,我希望至少能含淚許願:我希望二十年後,不是黨棍、政二/三/四代、地方派系在掌控台灣政治,而是創業家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