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懂變通的文化,是否讓台灣人忘了什麼是「基本」?
如果你是一位在尋常台灣家庭長大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求學階段,父母,常會不經意地提醒你,某某朋友的兒子相當聰明、認真又會考試,隨便就考上建中,隨便又考上台大,真是標準人生勝利組,未來一定前程似錦。
長大之後,好不容易終結求學的「比較」文化,在思考未來前途之際,這時候父母親再度出現。他們會告訴你,隔壁誰誰的孩子,超努力,一畢業就考上公務人員鐵飯碗,然後又娶了老師。
在父母眼裡,這就是下一個階段的人生勝利組。當你跟他說,結婚可能太早,父母馬上又浮出一長串名單,馬上跟你說,他哪一個朋友的小孩,雖然書唸得不多,但超級靈巧,為人八面玲瓏,無論老闆客戶都愛他。當你不屑地說,你不想當投機的人,父母還會說,是你自己不長進,傻呼呼,還自命清高,以為自己是個君子。並屢次強調:「這個社會是現實的」,如果你不有樣學樣,未來就等著被淘汰!
然而,一旦這樣的價值觀成為時代主流,隱約的,似乎為台灣的未來預約了惡果。
為什麼我這樣說?如果全民都崇信靈巧為處世之本,把舉一反三的文化深入到教育當中,就真的能協助台灣脫胎換骨,迅速翻轉經濟,將國力推至極致?還是會大家都太用心計較些小聰明,以至於總是崇尚捷徑,反而助長速食文化,從此沒有人願意從基礎做起,沈住氣好好地追求根本,總是在期待、並追求著現實利益的發生。這樣炒短線的思維,讓人們趨向於應用的展開度,而忘了「世界越快,心則慢」的道理。
從商業角度來看,早期以代工起家的台灣,靠的是除了能幫廠商做好批量生產的cost down,以及在智財不嚴謹的時代,運用小聰明,把國外發明的新產品與技術,做一番功能與規格的提升改造,透過這樣的巧思,讓買家覺得,MIT出品是如此的物超所值。
因此「靈活、懂得變通」也就一直與「台灣製造」結下不解之緣,並成為台灣在國際舞台的特色與競爭優勢。這樣的獲利模式,也成為台灣商人賴以生存的成功方程式,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台灣商人的靈活與彈性,讓我們賺到了一波又一波的easy money,因為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變巧」才是聰明人的生存之道,至於耗時耗力的研發創新,雖然能創造高附加價值,但過程中所隱含的風險,是這種速食文化所不想、也不願意面對之重。
有趣的是,這樣崇尚靈活變通的思維模式,卻在這幾年產生改變,開始認同起日本傳統的職人精神。在過去,尤其在商場上,台灣商人總在背後默默訕笑日本商人正直且不懂變通的個性,如此一板一眼的特質,讓日本人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平白喪失了許多機會。
從台灣人靈巧的角度來看,其實只要取個巧門、腦筋靈活的繞個彎,不僅問題早就迎刃而解,還能多賺好多錢,但日本人就是學不會。只是台灣人似乎忘了,要不要與該不該間的決策,常出自於文化體系之下,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因而我們習於專注思考如何讓產品更具競爭力、如何延伸更多功能與附加價值,以吸引更多關注及採用,卻忘了本體最初所被賦予的任務及核心價值。
速食文化將帶來惡果?
由台灣取巧的文化精神,來看此次遊覽車事件,當廠商在思考採買負責接送旅人的移動載具——遊覽車時,思考的是期盼能找到一台配備齊全、內裝豪華的車輛,而忘了安全至上的硬道理,將公司推入另一個險境而不自知。當然肇就這樣的現況,也與台灣人過往團體旅遊的習慣有關。
對於部分台灣人來說,旅遊其實是另一種社交的延伸,所以到哪邊玩,比不要與誰一起玩重要。於是車上的娛樂設施,變成了創造社交聯誼產生的主軸,這樣的消費取向,也造就業者在進行購車決策時,總不忘多考量車輛配備的豪華與否,因此最終出線的就是便宜又大碗、多工又耗能的車輛。這是台灣獨有的旅遊文化,這樣的文化正好與變巧文化一拍即合,形成台灣獨步全球的遊覽車文明。
如果你有機會到大客車製造先進國日本或北歐旅遊,一定會感到十分納悶,堂堂機動車生產大國,為什麼國內用的遊覽巴士,是如此的樸素。
以日本為例,除了提供基本的麥克風與小電視以播放短片外,沒有過多的設備,旅遊過程中,在車上多半是安靜地休息與輕聲交談;到達景點時,大夥無不踴躍下車進行參觀。對他們來說,車輛是一個滿足移動需求的載具,如果過多的配備會帶來不預期的風險,因此絕對以安全為優先考量,寧願犧牲娛樂功能,這與一向打著「豪華」配裝的台灣遊覽車文化,完全不同。
在台灣「747總統級座椅,百萬卡拉OK,大尺吋冰箱,Boss級高級音響及媲美舞台的燈光」,是業者用以展示車內服務能量的標竿尺碼,這樣的配裝能量,如同把一個家庭劇院帶著走,當中所需要消耗的電力,是否對於車輛安全造成危害,或許在旅遊歡愉的情況下,總沒人在意。
如此行之有年的遊覽車文化,出自於精明商人細心體察顧客心聲下的變巧,得到的是旅客賓至如歸的買單,往往一試成主顧,最後兩造雙方都樂此不疲。至於「安全」就成為一種口號。
這樣的風氣與文化,往往造就業者為了要吸引旅客,用心計較、力求推陳出新,打造世界No.1的超豪華旅遊車體驗,卻忘了遊覽車的使命,是為了提供旅客一個安全舒適的移動體驗。當業者忘卻「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這項旅遊業在提供娛樂之外,責無旁貸的終極使命,是不是在這樣的事件中扮演了隱形殺手的角色。
靈活的確是個優點,但取巧的本質,如同與魔鬼交換風險。台灣應重新思考,建立屬於我們的新文化,找回踏實純樸的水牛精神,以及勇於冒險的果敢精神。
處於這個多變的社會,一切應該回到根本,無論食品衛生也好,交通運輸也好,休閒娛樂也好,「安全」絕對需優先於商業模式,也是必要被思考的先決條件。因為當「無常」已成為避不掉的風險,而我們又放棄安全防線,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也許從這次不幸的火燒車事件發生後,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人的旅遊文化,是不是一定要在旅遊的移動中,享用那麼高規格的視聽娛樂設備,當代價是需要負擔安全的風險;以及台灣文化中,顯而易見的「變巧文化」,是不是在某些事物上,多一點單純,回到事物的本質思考,而不要只是活用一點小聰明來創造價值。
台灣需要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職人文化,而不是取巧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期待一個更為踏實的未來。身為海洋國家,冒險是我們的宿命,但在乘風破浪之前,別忘了,也要許一個安全的未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