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略與武器戰術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台灣所面臨的一些外在挑戰與國防問題。

輔大法學士,台大法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文化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日治時期電影史、華語電影、中國影視文化與日本漫畫史等。著有《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獲36屆金鼎獎)、《中國課》(獲選《亞洲週刊》2012年度十大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大銀幕裡外的中國野心與慾望》(獲選2018年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展書),新著為《從北齋到吉卜力:走進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歷史》(2018)。

執業律師。前台中、雲林地院法官。中正大學法研所博士班。站在實務的最前線,對司法問題橫切縱剖。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台灣最具影響力,內容資料世界同步,發行量最大的民間軍事媒體。作為台灣社會重要的媒體資產,《全球防衛雜誌》的企業使命,是以媒體的影響力,推動國防專業知識,帶動青少年接觸軍事相關事務。

多年救生員經歷,因在海邊救過太多人,有感於台灣游泳教育的不足,決定創立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根據溺水真實情況設計游泳教學內容,分享水域安全觀念及水中自救技巧,希望所有人都能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安心玩水開心回家。著有《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

由臺南大學吳宗憲老師召集關心動物保護議題的學者及夥伴所組成。透過讀書會、研討會與論壇等多元方式,將涉及動物保護議題的獸醫學、人類學、心理學、倫理學、畜牧學、生態學、社會學、政策與法律等,進行跨域的討論,也希望將國內的各項經驗,與國外的經驗相互檢證反省,使台灣蓬勃有朝氣的「動物保護學」持續成熟茁壯。

Contemporary Thoughts on Environment(CTE),為動物當代思潮(CTA)邀請環境與生態相關學者及專家撰寫專文的園地。希望透過各種類型的文章,與關心環境保護的讀者進行討論,也希望國內的環境議題,能在此有更深入的分析與省思。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日本研究畢業,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在福岡大學交換一年。對於體育運動,尤其是棒球與足球狂熱,業餘研究日本運動社會學與運動史。歷經BBC中文網特約記者,台灣壹電視日英文編譯,並有一個樂團The Seven Joy。
現職為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搞工會:工會正義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等專書共同作者。NGO工作者:專研勞工政策問題。業餘跑馬者:馬拉松目標跑進四小時半。閱讀喜好者:專看村上春樹、山崎豐子。歷史沉溺者:愛看日本大河劇、歷史小說。部落格:南洲山房。

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粉絲專頁「無影無蹤」。

廖英雁作人間語,亢顏敢為天下先。平凡受薪族,喜愛踏實的日子,現居香格里拉。

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國立體大教授,研究專長運動、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曾任FOX體育台美國職棒MLB球評,著有《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一書。

民俗亂彈,是由一群長期關注臺灣民俗學發展的研究者、文史工作者,合作組成之共筆部落格,企圖在現代生活節奏中,進行民俗思維的討論,帶動臺灣對民俗學領域之重視。「亂彈」,自然也可以看作任意「吹談」,我們期待在輕鬆的生活節奏中,與社會大眾一起探討民俗思維。

居於城市的我愛爬山,也愛寫山,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而是山與人的關係。山友斜槓作家,著有《登一座人文的山》。

關心公益的研究者,以文字和報導紀錄臺灣公益部門的發展。探究各種公益善行、社會保障、社會設計、社會創新,關注非營利組織(NPO)、非政府組織(NGO)、社會企業等各種推動共好的行動與團體,也支持各種無畏高牆或障礙,力圖扶持雞蛋的倡議與服務。